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古人为何特别喜欢数字“七”?

2023-12-25 13:39网络14633

  自作为数字本身而言,“7”的功能与其他数字并无不同上来看,古人眼里的“7”则往往是一个特殊数字.....


  在中国,“七”也带有神秘色彩,人们常说:七是一个轮回,想想的确如此:如一周七天、天上有“七星”,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乐有“七音”,诗歌有七言、七绝、七律诗,人体有“七窍”,民间传说有牛朗织女七月七夕鹊桥相会,古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算完毕......“7”果真是个很神秘的数字,神秘得让人不由得想去探寻一番。



  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第七天为“人日”


  中国农历新年正月的第7天,即正月初七,古人定之为“人日”。


  在传统的节俗中,“7”所扮演的,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古人过春节,俗称“过大年”,从正月初一到初七,都赋予了不同的节日含义。据晋董勋的《问礼俗》,从新年的第1天到第7天,分别是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


  将新年首月的第7天设为“人日”,最晚在魏晋时代已很盛行。晋代李充《登安仁峰铭》便称,“正月七日,厥日为人;策我良驷,陟彼安仁。”


  在新年的第7天,古人要吃用7种时鲜蔬菜做的“七宝羹”;制作类似小人形状,时称“人胜”的佩戴物。而人日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登高”,此俗为何而来需再考,但“人往高处走”正代表“人日”里的一种愿望。“人日”即“人的节日”,古人将新年的第七天设为人日,在“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中或许能发现些秘密。


  女娲在创造出人类之前先造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从第1天至第6天,分别创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到第七天才完成了造人计划,遂将这天设为人类自己的节日。


  虽然女娲造人仅仅是传说,但巧合的是,在西方的神话里人类的诞生同样与“7”相关。不同的是,在西方“创世造人”传说里,人是上帝在第6天造出来的,比女娲早1天。而第7天上帝休息,西方的一周7天,据说由此而来。


  结合中外造人的传说,设新年第7天为人日或许正是古人对人口增殖的期盼,因为这里的“7”已包含有“生”的意味。


  农历第七个月的第七天为“七夕节”


  农历七月的第7天,即七月初七,在古人眼里是又一个特殊的日子。七月的第7天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传说在这一天,恋爱中的男青年牛郎和女青年织女将会相聚,此即汉应劭《风俗通义》中所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为何牛郎织女只能在七月的第7天相会?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一会。”


  据说,民间还有另一版本的传说,原来天帝本意是让牛郎织女“7天相会一次”,结果传话的乌鸦听错了,弄成了七月份的第7天才能相会一次。在此故事的基础上,随后还演绎出了“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但这个节俗却无法得到现代天文学上的解释。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任一节气,都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位置而定的,有明确的坐标意义。而七夕节,除与月亮勉强有点关系外,与其他天体均无天文学上的关系。


  那么,惟一的解释是古人觉得“7”与其他数字不一样,由此形成了“敬7”心理,一年中的第7个月的第7天因为显得颇为神奇,促使了七夕节的诞生。


  七夕节是中国仅有的几个纯阴历节日之一,因为节日的主角是女性,故又被称为“女节”或“女儿节”,也被视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进一步分析,七夕节的原始意义应与人类生殖繁衍祈愿有关。汉魏时起,女子便有在七夕节这天晚上乞子、乞姻缘的风俗。晋周处《风土记》记载,时女子在七月七日:“守夜者咸怀私愿”。



  “七”之三卦


  《周易》中“七”为天数,曾在三个卦爻中出现过。第二十四卦“复”:世间万物具有多样性,并不是单一而孤独的存在。


  万物之间独立发展,而又息息相关。这些发展性和关联性使得人类通过规律去发掘世界的奥秘,各种神秘的现象亦有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复”作为规律的根本性,对人与自然间的平衡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性。正是对应着先前所说的“七日发展”之说。


  第五十一卦“震”:“勿逐,七日得”。意思就是不用追寻,七日之后便将失而复得。七数乃是至阳之数,乃是阳气之精华。万物向阳而生,蓬勃而展,因此“七”是为九五之阳。


  第六十三卦“既济”:水火既济盛极将衰。大自然是一个平衡的天平,阴盛而阳衰,阳盛而阴衰,阴阳相合,刚柔并济,是以万物得以发展长久。是以人类应顺应自然,切勿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否则终将反噬自身,事倍功半。


  《周易》中的“七”卦体系,意在探索世间事物,万物有始亦有终,这是一个从始到终、周而复始的全过程,透过“七”之变数展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亦是宇宙间自然运动的生长规律,是一个美好的生命过程。


  人死后第7天要祭奠“做七”


  在古代丧俗中,数字“7”同样十分神秘。至今,民间在亲人亡故后都有“做七”的风俗。所谓“做七”,就是在人死后,从第7天起,亲属每隔7天设斋会祭奠一次,前后7次,“七七四十九天”结束。


  民俗学上的解释认为,这与“转世”传说有关。按照迷信的说法,人死后7天就会转生,每7天为一期,期满后会再降生,所以死后第7天要为亡者设立灵座。


  若第一期后未得生缘,则要再等一期,如此这般,7期为限,49天后除灵。还有一种迷信说法是,亡魂通往阴间的路上有层层关卡,每过7天要过一道关口。为亡者“做七”,实是为了护卫其顺利到达阴间,免做孤魂野鬼。在第5个“七日”,亡者最受累,所以又以“做五七”最为隆重。


  从“做七”的丧俗中可以发现,这里的数字“7”充满了悲情,与“人日”、“七夕”中的数字“7”所关联的“生”、喜庆的气氛刚好相反。


  古代早期,“7”在丧俗中的身份很尊贵。《礼记·王制》中有这样的说法:“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而其他人死后则不能使用这种礼仪。为什么天子的丧礼规定7天停放灵柩,7月下葬时,人们认为“7”是“王者”的代表。


  古代帝王祭祀先祖一般设“七庙”,即《礼记·王制》所谓:“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也从侧面折射出先秦帝王家对“7”的敬重。



  “7日节律”究竟是什么?


  西方近代才发现人体生物钟,而我国二千五百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已经详细地描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的昼夜节律、七日节律、四季节律、年节律、六十年节律、三百六十年节律。


  就以七日节律来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写道,如果外感风寒,即使不治疗,只要不发生合并症或并发症,一般7天就可以自行痊愈,如果7天不好,病程就会延至7的倍数,14天或21天,这种规律被称为七日节律。


  动物和人的怀孕周期都是7的倍数


  鸡孵蛋:7X3=21天


  猫怀孕:7X9=63天


  兔子怀孕:7X4=28天


  老虎怀孕:7X15=105天


  人类怀孕:7X40=280天


  7日节律如何形成?它是受太阳和月亮的共同作用形成的,阴历(中国传统日历)一个月有28天,一个月存在四次潮汐,28除以4就是7天,因为人类祖先来自海洋,人体大部分是由水组成,所以人体7日节律,也可以看成是潮汐律,这就是天人合一。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中国传统建筑里的数字智慧

建筑百科 2024-10-09 0

数字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思考

热点新闻 2024-09-03 刘潇阳 0

从中医的角度看数字1-10

历史解说 2023-11-25 0

中医里的趣味数字

药食医养 2023-11-22 明薇 0

推荐更多

盘点不同时期的鸱吻

建筑百科 2024-12-20 0

江西赣州客家围屋的古老建筑

建筑百科 2024-12-20 0

古代文人书房如何布置?

东方文化 2024-12-18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