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浅谈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例

2024-02-22 09:06浙科人文10422

  良渚古城遗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数字化技术在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挖掘、遗址保护、文化展示等方面起到了重要辅助作用。基于此,我们将数字化保护与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梳理了良渚古城遗址数字化保护政策支持、检测保护、数字化宣传和文旅融合等方面的现状和机遇。


  政策支持


  在《良渚古城遗址保护管理实践概述》中,学者周苏介绍了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建立的专门保护管理机构。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的设立,是良渚遗址保护管理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在全国首创以“文物特区”的形式对大遗址进行保护管理。其次是开展严格的法律规划管控。从1961年算起,半个多世纪以来,良渚古城遗址始终在《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征》《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等国际遗产保护的相关宪章和公约的框架下开展遗址保护管理工作。我国政府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管理保障。直到2019年,为更好指导“后申遗”时代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管理工作,启动了《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良渚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系列规划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良管委严格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精神,建立起市、区、镇街、村(社区)4级文保网络,完善文物、城管、国土、公安等单位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联合执法机制,始终保持对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的高压态势。



  良渚古城遗址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视野下有大概两个方面。首先治理体制不够健全,尽管杭州市已组建正区(副厅)级架构的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并在遗址的整体规划和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而言,围绕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发展所推进的大量工作依赖于政府主导的传统管理模式,导致治理体制呈现一元化的倾向,抑制了治理效能的整体发挥。纵向来看,省、市、区、镇街、村的合力还需加强,各层级之间的责、权、利有待理顺;横向来看,各相关单位之间存在力量分散、协调不畅等问题。与此同时,难觅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身影,致力于保护宣传推介、产品创研开发的多元治理主体发育滞后。其次,良渚古城遗址保护与发展的“法治”保障一是坚持政策引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方针,就要确保“保护第一”的治理原则。将“保护第一”的精神凝聚为所有多元治理主体的共同价值和行为基准,体现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的制定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对此我们建议:应该深化改革保障。良渚古城遗址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良渚古城遗址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政策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理念,提升良渚古城遗址的治理效能,擦亮“金字招牌”,放大“申遗效应”。


  遗产管理-数字监测


  文章《良渚古城遗址保护管理实践概述》提出对于良渚古城遗址的管理实践问题,在成立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和严格实行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注重建立健全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管理体系。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建立监测管理制度,动态掌握遗产保护状况,实现遗址的预防性保护;其次,完善遗产档案建设,建立以数字档案管理为主的良渚遗址遗产档案中心;最后还有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和优化文保人员结构这些措施。学者骆威和金晓伟在文章《“后申遗时代”良渚古城遗址保护与发展的治理之道》中提出在“后申遗时代”处理好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和开发,实现科学的、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相对应的,提出五条治理途径。善治”“法治”“德治”“智治”“共治”的“五治”路径。其中“智治”是基于良渚古城遗址的数字化保护和开发,结合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目标,利用政府数字化转型优势。将遗址区域视频监控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物联网系统、智慧体验系统等的全面升级改造与区域“智治”建设协同起来,打造以遗址公园为核心、以良渚古城遗址为范围的良渚遗址智慧化治理平台。学者卓军在文章《彰显名城魅力,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中提出,良渚遗址是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典范。在建立保护机构、制定保护管理条例、建成良渚博物院的基础上,健全管理委员会职能;推动良渚古城遗址走向国际化;科学监测,实现大遗址可持续发展。借鉴西湖和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和遗产监测的经验,不断完善遗址保护规划和日常管理制度,优化良渚古城遗址监测管理体系;最后是要推动文旅融合,在保护中合理利用良渚文化资源,再利用中诠释其丰富价值。在成立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和严格实行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注重建立健全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管理体系。从学者周苏提出建立监测管理制度、建立以数字档案管理为主的良渚遗址遗产档案中心来看,健全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管理体系离不开数字化的支撑,有利于长期的长期的实时预警和数据管理,用科技手段提高了遗产保护的水平。同时学者也强调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和优化文保人员结构,在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上,资金支持和文保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一


  对于良渚古城遗址监测保护发展时间不长,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健全的问题,良渚文化遗址监测部门人员需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大型遗址检测保护的经验,与自己实际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良渚保护模式。同时不断细化监测保护的法律法规,让遗产监测分工明确。


  建议二


  专业人才也是良渚古城遗址检测保护中的关键。所以要大量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例如,可以让检测保护人员有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拓展自己的视野;定期进行学习研讨活动,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能力。


  建议三


  需要扩大社会的参与度,仅仅依靠良渚遗址监测管理中心的工作是完全不够的,一定要加强宣传力度和搭建社会参与监测的平台。只有社会大众都树立起强烈的保护意识,才会积极参与到良渚古城遗址的监测保护上,才能够开展后来一系列遗产监测的社会化活动。


  文化宣传-数字文创


  文章《提升和深化良渚文化影响力的路径探索》中作者指出充分挖掘良渚遗址的文明价值和窗口意义的重要性,作者写到,“对于杭州来说,良渚申遗成功既是莫大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充分挖掘良渚遗址的文明价值和窗口意义,进一步提升和深化良渚文化的影响力。第一,深入挖掘良渚文化的精神系统和精神价值,充分展示中华早期文明的独特性和世界性。第二,提升良渚文明的品牌影响力,推动文化、旅游、教育等良性互动融合。第三,推进良渚文明可持续保护,打造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保护文化遗存、彰显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窗口。”在《良渚博物院文创产业的新媒体应用可能性》中,作者指出:虽然良渚古城遗址的成功申遗为良渚博物院及其文创带来了新的热度,但其文创发展仍存在着设计特点不足、营销模式陈旧的不足。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作者通过以故宫文创为样本分析总结出良渚博物院文创目前存在的三大问题:一、产品设计同质化严重、特色不明、种类偏少;二、营销、宣传模式陈旧,消费者群体单一;三、线上销售与线下销售没有形成联动。并且作者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特点,将互联网与良渚文创相碰撞,为其设计与营销提供了参考与借鉴的设计思路。具体思路如下:一、融入历史文化,提升文创产品的内涵价值;二、丰富产品种类,提升实用性;三、洞悉热点关联性,打造时尚文创产品;四、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与平台,形成富有黏连性的营销策略。


  01、深挖文化遗产的自身价值,扩大其影响力是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之一。而扩大影响力也就是宣传工作在当今时代必定要走上数字化的道路。数字化宣传是相比传统宣传手段能让传播更快捷,更有效,更低碳的方式。它能让易拉宝、X展架、海报招贴也可以动起来,它的传播效果能让人过目不忘,它传播的资讯可以轻松实现远距离即时无线更新,一步到位。数字化宣传形式更多元,更有渗透性和粘连性。


  02、数字化宣传是当今社会趋势,良渚古城遗址的宣传工作也需要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虽然良渚古城遗址现在的宣传工作已经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形成了相对体系化、专业化、多元化的宣传方式。


  03、但从实际宣传效果上看,还有待考察,就如良渚古城公众号的经营数据来看,文章浏览量转载量都很低。另外是良渚IP的衍生文创产品设计上没有紧扣良渚文化元素导致缺乏唯一性、独特性,也使文创产品的文化宣传作用大打折扣,这一点能从对比中深切体会到,如与故宫博物院系列文创产品的对比分析。所以,笔者认为良渚古城遗址的数字化宣传模式是存在实际不足并且需要以良渚古城遗址为本进行改进和完善的。



  文旅融合-数字技术


  《良渚遗址:智能化带来沉浸式考古游览体验》一文中指出两点:一是良渚古城遗址将价值阐释和遗址体验相结合,二是智能化能够给游客们带来沉浸式的考古游览体验,科技与考古展示“强互动”。


  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集考古遗址本体及环境的保护展示、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是对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展示利用的积极探索创新,让良渚古城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得到永续传承。公园建设以遗址为内容、以公园为形式,遵循了“保护为主、考古先行”的基本原则。


  01、智能化作为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一大特色,公园以5G技术的现代科技感为支撑,推出了人脸识别、智能导览、智能停车、无感支付等智慧应用。进入园区后,要想了解每个景点的文化和特色也很容易,只需配备智慧云语音讲解耳机,耳机通过云系统与后台连接,游客到达指定景点,耳机就会自动触发讲解,游客可以详细了解每个景点的文化内涵。在公园访客中心,一款名为“5G+AR(增强现实)魔镜”的设备通过红外深感摄像头识别人体姿态,为“魔镜”前的人穿上良渚国王或王后的服饰及玉饰;通过“5G+MR(混合现实)”设备,参观者可通过手势交互观察甚至“接触”立体化的珍贵文物。此外,公园利用结合了5G、无人机和VR技术,帮助5G无人机在高空完成了包括瑶山遗址、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小莫角山区域等精华景点的古城VR影像全景拍摄,实现良渚的全景观光。


  02、在后疫情时代,良渚文化遗址通过5G、AR、VR、MR等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和手段为游客们提供人性化的游览服务。从中游客们能够得到全新的优质体验,与遗址有更亲密的“接触”和“互动”,整个过程充满互动感与参与感。同时数字化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游客游览良渚古城遗址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可以线下亲自参观,也可以通过看直播,利用碎片化时间来了解良渚古城遗址。通过“云旅游”还能为景区招揽一些潜在的群体,他们受到直播内容的吸引,会想要去线下享受不同的体验。大批的消费群体能为遗址带来大量的收入,从而投入遗址未来的保护与发展中去。此外,通过“云旅游”等方式让世界各地受众全面了解古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实现文化输出,建立文化自信,能够增添良渚古城遗址及其文化遗产的活力和时代气息,同时也能增加国人对其的认同感,有利于良渚古城遗址特色历史文化未来的继承和发展。总之,适度的旅游开发,能够丰富、增加良渚古城遗址的社会、文化、经济价值,拓展旅游群体,拉动消费增长,从而将产生的红利用于遗址未来的保护和发展。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发展前景


  文化遗产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它反映了历史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见证。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它包括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在塑造民族精神、提高国家实力、促进国际交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仅将文化遗产的保护理解为减轻损耗、延缓蜕化、定时修复、复原保护等,对充分挖掘其展现、传承民族价值和意识的文化使命是远远不足的。只有提升文化遗产内涵的创意附加值、增强文化产品的历史和民族属性,才能充分借助数字全球化传播的契机,使文化遗产成为当下乃至未来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化部分。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单霁翔:文化是城市最高和最终的价值

行业动态 2020-11-02 单霁翔 0

推荐更多

厦门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建筑百科 2024-04-26 0

大同九龙壁:中国最大的九龙壁

建筑百科 2024-04-25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