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姬发,作为周天子的在位时间是公元前1046-公元前1043年。
周武王最大的功绩,在于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但是周武王立国三年即驾崩,因此他在位期间的出土文物较少,这里仅介绍其中两件最具代表性的国宝青铜器:
一、利簋。
利簋于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系首批禁止出国(境)文物。
铭文原文:
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铭文翻译:周武王征商,在甲子日这一天的早晨,木星当空,到傍晚即打败了商人。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赏赐了右史“利”青铜,“利”用此赏赐制作了纪念先人檀公的彝器。
(利簋铭文)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史记周本纪》
这就是史书中记载的牧野之战。史书与利簋铭文在这一刻交相辉映、互相印证,这就是历史学的魅力,这就是中华历史真实性的体现!
关于利簋的文章很多,因此仅简单介绍下此文物的重要意义:在利簋出土前,我们无法知道商周的断代时间,即武王伐纣到底是哪一年。甚至国际上很多外国人因此质疑中国商朝的存在。
利簋出土后,首先取样周围的遗存炭样,用碳14检测出时间大致是公元前1050年-公元前1000年。再根据铭文中“岁鼎”二字,用排除法,从历史天文学的角度判断出了岁星(木星)当空,是公元前1046年的1月20日。
科学的力量,在此刻得到了重大的体现。
二、天亡簋
清朝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市眉县(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系第三批禁止出国(境)文物。
天亡簋铭文:
乙亥,王又大丰。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佑王。衣祀于王丕显考文王,事喜上帝。文王德在上,丕显王作省,丕肆王作赓。丕克乞迄衣殷王祀。丁丑,王飨大宜。王降。亡得爵复觵。唯朕有蔑,每扬王休于尊簋。
铭文大意:乙亥日,周武王举行盛大典礼,登上天室山祭祀上帝和周文王,“天亡”辅佑周武王助祭。丁丑日,周武王举行宜祭。“天亡”受到武王嘉奖,因此作器称扬武王。
商朝的强大,表面现象是武力强盛,横压四方。但实际上是基于生产力比周边都发达,譬如成熟的青铜器制作技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足够了才会衍生文化,因此商朝有了成熟的甲骨文。
强大即意味着文化输出。因此,作为西部边陲的周部落,在率领部落联盟灭商以后,仍然学习借鉴了商的文字和祭祀制度。
天亡簋的制作背景,就是武王灭商之后,代替商王向上帝祭祀,表示人间已经出现了新的统治者。同时也祭祀告慰自己的父亲——周文王姬昌,表示儿子没给你丢脸??。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这件青铜器里,出现了天亡这个人名。史学界中有一种观点,认为甲骨文在早期字数不多,很多字都有多重意思。因此天字通太字,亡字通望字,天亡即太公望,就是姜尚,《封神演绎》里的姜子牙。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周武王的大型祭祀,由重臣姜子牙作助祭,理所应当。但此观点在学术界有人反对,大家自行判断。
-----------------------------
从文明进步的角度,周武王的功绩却不仅仅是朝代的更替。
最重大的功绩,其实是从神权治国变成礼乐治国,即建立制度治国。(参考文章统治者自我约束才能巩固政权——商周案例:从王权神授到礼乐治国)
其次,分封制和宗法制。
其三,井田制。
遗憾的是,以上制度虽然见于历史文献,但在周武王在位时期的出土文物的铭文中,暂未发现。但是,小编我接下来会在本系列文章中挨个介绍西周历代天子,会陆续出现出土文物的证明。
附西周历代天子顺序:
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恭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