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吾国吾乡首页 频道列表

未来乡村什么样?

2024-05-14 11:17余杭发布14931

  碧波荡漾绿树环绕,农家洋房错落有致,村头巷尾整洁有序……初夏时节,行走在余杭的乡村,一村一幅画、一户一处景,串珠成链、百花齐放,一幅山青、水绿、村美、业强的美丽乡村图景次第展开,共建共享的乡村“未来式”正加速照进现实。


良渚街道荀山村


  为进一步深化“千万工程”,落实省市未来乡村工作部署,助推杭州城市新中心建设,近年来,余杭围绕打造全域富美的全国“未来乡村试验区”目标,以未来乡村示范带和示范村为载体,深化全域环境整治,做优乡村景观风貌,强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全域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工作,着力打造引领时代潮流、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未来乡村样板。截至目前,全区共有青山村、小古城村、径山村等10个村成功创建省级未来乡村。


治建同频共振

持续扮靓乡村改善人居环境


  靓丽环境是描绘“未来乡村”新图景的底色。远观群山如黛,近看碧水如蓝……位于黄湖镇青山村的龙坞水库像一块晶莹碧玉,镶嵌在连绵起伏的山谷与葱茏间。


  2022年,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全面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使绿水青山成为未来乡村最显著的标志。”其实早在2015年,青山村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动探索并率先在全区引入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水库环境治理,创新性构建了“保护者受益、利益相关方参与、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生态补偿机制,有效控制水源地内竹林的农药、化肥使用,实现了水库水质提升、村庄生态环境改善、村民生态意识提高等多重目标。


  “现在龙坞水库的水稳定在一类水质标准,彻底解决了村民用水安全问题,周边山林里还记录了9种哺乳动物和13种鸟类。”青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林红介绍说。良好的生态禀赋为青山村吸引了四面八方而来的游客,也为更多的项目在青山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余杭以“绣花功夫”,把垃圾分类、农村厕所管护、生活污水运维等乡村洼地发展的“成长问题”一道揉碎重塑,让村民享受更多“未来乡村”红利。比如,半山村成立零碳智囊团,对智能垃圾处理系统等进行能源改造升级,践行低碳绿色生活;茅塘古村落对全村生活污水管网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提升污水收集效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经过治理后的龙坞水库清澈水源


强化数字赋能

遇见未来乡村“向往的生活”


  未来乡村什么样?在余杭乡村或许能找到答案。


  百年古树下,“樟树下议事”的牌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走进径山镇小古城村的乡村新社区客厅内,“议事类型”“民意关键词”等数据信息在电子显示屏上闪动着;村民还可以通过线上“众人议事厅专栏”参与相关议题讨论……小古城村议事场所从大樟树下延伸到了“掌上”,让村民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制约,共同参与家园建设。


  笋干、茶叶、梅干菜……小古城村村民蒋丽娟将自家田地里的特色农产品摆在家门口的小摊上进行售卖。“放一个二维码就可以,游客挑选完并扫二维码进行支付,不用人看着。”蒋丽娟说。村民们凭借无人值守摊位,年收入可达3万余元,生活越过越有盼头。


  数字化已融入余杭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径山村打造“茶多分”村民数字积分治理体系,对日常生活中涉及垃圾分类、庭院整治、邻里相处、产业经营等方面行为进行积分奖励和扣除,激发乡村治理“原动力”,引导新风尚;推出“云上禅村”数据驾驶舱,实现线上订车位、订餐、订民宿,同时利用村民庭院闲置空位“共享车位”,既能给村民增加收益,又能解决径山景区停车位紧张的问题。


  此外,24小时阅读空间、无人超市、老年食堂、智慧健康服务站……一系列数字化成果让村民和游客畅享便捷的数字乡村生活,乡村“未来式”在余杭有了现实的注解。


径山村


三产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余杭样板”


  美丽乡村,孕育美丽经济。近年来,余杭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绿色为“笔”,描绘“一片禹上好风光”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新画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金色田野随风起伏,阵阵稻香沁人心脾……每到金秋时节,走进余杭街道永安村,“禹上稻乡”里一派喜人的秋收景象便跃入眼前。“禹上稻乡”以“稻”为基、以“创”为核,是余杭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的一抹亮色,也是不断探索永久性农田保护区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永安村禹上稻乡


  “以‘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平,改造高标准农田5400亩,为‘禹上稻乡’品牌发展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永安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面子“靓”了,里子还得实。永安村突破传统乡村振兴思路,率先成立强村公司,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和乡村造梦师,从整村运营、业态招商、研学引流等方面为“禹上稻乡”市场化运作“量体裁衣”,探索一条融合大规模流转、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数智化农田管理、农文旅融合等做法的新“稻”路,实现了村民收入、村集体收入的“连级跳”。


  乡村环境美化了,共富底色也更亮了。在余杭,一个个将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等“美丽经济”有机结合的乡村振兴故事正不断上演。拥有11人制标准室外足球场,2000平方米波浪道场地等“高大上”体育硬件设施的新港村,通过“体育+旅游”的模式,不断夯实运动产业基础,成功打出了一张“体育文化发展牌”,共富效益得到有效提振;三白潭村立足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在未来渔村区块打造农家乐及民宿产业,将湿地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与生产力,延伸乡村美丽经济价值链……2023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223元,增长6.9%。生态优、乡风美、产业强、百姓富,余杭共富蓝图渐成全域幸福实景。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四大“治愈经济”助力乡村文旅

乡村振兴 2024-12-18 杨庆辉 0

搞乡村旅游,“人”才是关键!

乡村振兴 2024-12-13 小探马 0

乡村旅游如何融合老年经济?

乡村振兴 2024-12-12 0

推荐更多

崇庆寺千佛殿——中国古代彩塑

庙宇寺院 2024-12-04 0

年轻人去乡村生活的5种诉求

乡村振兴 2024-11-21 王雪锋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