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非遗瑰宝——“香山帮”新生代成长记

2019-12-16 10:12新民周刊5002

  13岁那年,曹文韬跟着家人到故宫游玩,庄严气派的古老建筑惊艳了少年时的他,也激起了他对古建筑的喜爱和憧憬。那时的曹文韬还不知道,紫禁城是他的家乡苏州香山工匠的一次“集体汇报演出”。


  “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1417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蒯祥为首的苏州香山工匠先期北上,参与建造皇宫,蒯祥出任大明“木工首”,永乐皇帝称之为“蒯鲁班”,由此,演化出了举世闻名的“香山帮”。从砌墙盖瓦到门楼砖雕、叠山理水,千百年来,“香山帮”匠人们用双手营造了数之不尽的传世佳作。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


  今年4月,苏州园林集团启动了“香山人才计划”,曹文韬、李嘉寅等不少90后大学毕业生,成为“香山帮”新生代力量,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上了“香山帮”的标签。古建营造于这些学徒来说将是终生的事业,蕴含了几代人匠心独运的非遗瑰宝,将在他们身上得到接续和传承。


  播撒希望


  瓦作大师孙小青17岁开始学艺,长达38年的光阴里,传统建筑营造成了他一辈子割舍不了的热爱。年过半百,他觉得自己精力还旺盛,平时经常下工地上屋顶。然而,每次看到头发渐白的水作师傅们仍在屋面上上下下,心头也不免泛起心酸,更加意识到技艺传承的紧迫性。


  “香山古建是一门高深的技艺,带一个徒弟比带一个研究生还要费功夫,除了基础理论、更多的是实践操作,至少要‘学三年帮三年’,出师难、成为大师更难,假如没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队伍,香山帮这个世界知名的传统工艺、民族文化就真的要失传了。”半年前,“香山人才计划”的实施,让孙小青看到了希望,香山古建公司(苏州园林集团旗下企业)的一名资料员曹文韬找到了孙小青,希望能拜在他门下学习香山帮瓦作。


  “香山帮”的“帮”,是一个规模可观的工艺群体、是多工种精细化的综合组成。曹文韬在“香山帮”工种里选择了“八大作”之首的“瓦作”,因为古建筑外观最直观的就是屋脊,屋脊的造型决定了建筑的气势,这些正是出自于瓦作之手,让他心驰神往。


  作为本科毕业生,选择当一名“瓦匠”从头学起,这在外人看来不太能理解。但曹文韬说,他从小对传统工艺感兴趣,毕业后就倾心于古建有关的工作。“不仅是苏州的园林、古建,国内外很多知名古建名胜,像美国明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易园、重庆濯水风雨廊桥,上海豫园等都是出自集团的香山帮大师之手,布达拉宫、故宫等著名古建也是由香山帮团队进行维护修缮,我特别想成为其中一员。”曹文韬前前后后拜访了孙小青四次,感受到这个小伙子的诚恳,当了解他父母也大力支持后,孙小青同意了。


  “毕竟是学手艺,周期比较长,回报比较慢,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去学,有些好苗子也中途放弃了。小曹他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既有理论知识,又愿意静下心来学,我就要尽心地教好他。”孙小青说。


  今年4月18日,苏州园林集团组织“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集中收徒仪式,28名年轻徒弟站成一排,向陆耀祖、薛林根、钟锦德等10位香山帮大师拜师行礼。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保护必须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现在很多古建施工仅仅是简单的建筑施工,不是原汁原味的传统工艺,做出来的东西已经开始走样、不像了!”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世界级非遗传承人陆耀祖感慨道,“苏州园林集团牵头做这件事功德无量,我作为一名集团的退休员工能参与进来,感到很光荣、很有成就感。”


  构建人才金字塔


  首批“香山人才计划”的28位学员里,有10位其实已经是江苏省或苏州市级名师,仪式现场,他们分别拜了陆耀祖、薛林根和钟锦德等国家级大师为师,向大师殿堂迈进。


  “非遗传承看重师承关系、讲究师出名门。”苏州园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沈伟民介绍,“我们集团是香山帮一脉传承的主体,正在加快培育金字塔形的人才梯队,实现传统营造技艺的活态传承,确保传统技艺有人做、有市场、有影响,让非遗传承的道路越走越宽。”


  除三名国家级大师以外,苏州园林集团还要求张喜平、孙小青、顾水根、唐盘根一批集团在职名师带徒授艺。李嘉寅是拜师仪式上学徒中最年轻的培养对象,今年才21岁,去年从苏州园林集团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创立的古建班毕业后,留在了苏州园林集团工作。这回听说“香山人才计划”,他第一时间报名,成了木作大师唐盘根的徒弟。


  建立师徒关系后,就要在传承上下功夫,集团为大师们安排了专门工作室和实训基地,根据工种和学徒自身特点,为徒弟们量身定制课程。走上公司管理岗位的孙小青,已经有14年未正式收徒了,而今年不止收了徒弟,还几乎天天上工地指导。


  学手艺辛苦是正常的,但如果收入又低,一些年轻学员恐怕难以长期坚持。为鼓励年轻人潜心学艺,园林集团在基本薪酬之外,为每名学员另发3万元学艺津贴,若学员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证书,根据实际贡献可享受企业中层、高管待遇,这让年轻人走技能道路备感“有奔头”。


  按照集团的规划,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培养一批香山帮工匠队伍,一批在行业内领先的香山设计师队伍,其中国家级大师10名、省级名师20名、市级名匠30名。


  “作为苏州园林行业唯一的国企,我们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决心和能力真正为香山帮技艺培养一批年轻的知识型的新时代工匠队伍。虽然这是一件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事情,但这既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文化自信、工艺自信的集中体现。”沈伟民说。


  传承的火种


  拜完师后,徒弟们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来每日相伴的是电脑,而现在变成了各种传统工具。曹文韬庆幸赶上了好时候,得到了师父孙小青的倾囊相授。


  今年夏天,苏州古城的一座清代控保建筑开工修缮,曹文韬第一次跟着孙小青登上了屋顶盖瓦。刚爬上屋顶,曹文韬战战兢兢地保持着平衡,孙小青帮他在脚底垫上一块瓦,耐心地传授诀窍“身体重心前倾一点,站立会轻松一些,左脚靠前,方便你右手操作。”师父的魅力在手把手的教学中渐次释放,他将工具和材料一一陈列,接着紧凑而麻利地演示屋面瓦的铺设,曹文韬看着师父在言传身教之间,手起手落,几十年的经验就铺陈在这片屋面之上。


  非遗传承,传承的不仅仅是手艺,还有那一份情怀和执拗。有一回,孙小青铺设完屋面站在地面往上望,发现屋脊一头有块瓦似乎有点破损。顶着正午的大太阳他重新爬回屋顶,确认后立即更换了一块,又将那一整排的瓦重新铺设了一遍。虽然周遭暑热未散,但曹文韬内心却倏然凉爽和宁静下来。无论学习技艺还是做人都要有责任心、有耐心,一朴含藏万丽。“一片瓦其实无伤大雅,但师父的一丝不苟和严谨细致,让我感悟到大师都是成于细微。”


  和其他拜了师的学徒一样,李嘉寅也非常珍惜这次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李嘉寅拜在木作大师唐盘根名下,但在工地现场,其他年长的师傅们都成了他的老师。“每天跟着师傅们学,今天修个隔扇,明天做个花窗,最后知识零存整取。”


  现在,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香山帮,逐渐补充了更多80后、90后的“新鲜血液”,代际传承体系已初步形成。新生代工匠们分布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处园林、古建工地,在传统文化创新回归的新时代,香山帮传统建筑正以独有魅力征服着世界的审美,成为装点美好生活的一道靓丽风景……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