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溯源美学思想,探究审美思维的生成与演进;在田野上,开启寻美之旅,沉浸式体验“美的历程”,探索中国人独有的精神向度,为自己寻得理想生活的启示
审美是生命的本能,伴随着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产生,在人类社会发育中成熟,又无时无刻不指导着人类的创造。人类历史是审美创造的历史,人类未来,更是审美创造的新世界。
全球化时代,审美是一种竞争的能力,更是一种权力,审美赋能一切。审美带来的意境、品味、节奏、韵律……使我们的生活更有品质、思想更有格局、工作更有创意。信息极度膨胀,多元思想交织碰撞的时代,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美的源流,重新确立自己的审美权,以此安放自我,继续创新。
1.研修纲要
考古学研究的是整部的人类审美史,考古发现的大量文物,是人类审美创造的全部过往。考古学的视野,对美的起源,对东西方不同审美模式的演化,对不同审美观指导下的创造,都有着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持续的更新发现。
北京大学“美”的考古研修班,汇聚权威专家、知名学者,立足于考古学、社会学、美学、认知科学、艺术学等多学科视角和方法,带大家走进博物馆、古代寺观、古典园林、考古遗址……借助考古发现的珍贵文物,去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不同情况下,用表现美的手法、用他们发现的美,来传递和表达的思想观念。
中国审美经验的背后,蕴藏着漫长的文明演进历程。北京大学“美”的考古研修班,不止于文物和艺术的欣赏,更从审美的发生和创新成因上,找到审美意识的根源和审美思维的原理,深究审美与创新创造的本质。田野教学作为北大考古育人体系的核心环节,课程也将继承北大考古田野教学的传统,采用“课堂+田野”的教学模式,为大家呈现一套清晰、完整的中国文化与审美的发展脉络,带大家从源头读懂东方美学,收获解读文物和艺术的专业能力,完成从入门到精通的蜕变!
2.课程收获
从源头读懂东方美学;
收获解读文物和艺术的专业能力;
把博物馆变成收获美的场所;
收获创造美的能量。
3.项目来源
批准单位:北京大学
承办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审批编号:北大培训20240183号
官微查证:“北大考古学堂”微信公众号
4.招生对象
美学创造者、审美研究者;希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以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和综合素养的社会在职人士;
中国传统美学、传统文化、美术考古、文物与博物馆研究者、爱好者;
对世界依旧充满好奇,渴望独立思考,希望从繁杂的信息中,获取几多真相和深度知识的社会在职人士;
文化、艺术、创意、策划、设计、传媒、消费等领域的专业人士;
本科以上学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学习研究能力,限额35人。
5.课程体系
第一模块丨美的起源与观念形成
(一)人类演化与审美意识的形成
自然环境与古人类的发展
中国古代天文思想与自然观
上古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二)社会演化与早期审美精神
农业起源与中国早期审美精神
三代文明与礼乐中国
古代两河流域美术
海洋文明与希腊艺术
(三)中西方美学系统的形成
易经与中国审美精神
美术世界的古罗马与中国
西方美学精神
第二模块丨美创造的历史
(一)人文化成:汉字起源与书画艺术
文字的起源
青铜器与文字
文字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文字、线条与中西绘画比较
(二)冶金技术与艺术
世界历史上的青铜时代
礼乐文化的形成与演进
古代青铜器的生产制度
青铜器的造型与审美
古代铁器的生产与铁器贸易
古代金银器的生产与审美
(三)火与土的艺术融合
彩陶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格局
瓷器的造型与审美
青铜器与陶瓷生产
(四)木、水、土的融养之道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中国园居美学
天人合一的中国园林美学
中国造园思想的形成
历代造园艺术
中国建筑营造中的智慧与美学主张
古代园林思想的当代启示
中西园林艺术比较
(五)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丝国之丝
古代纺织业与上古中国
丝绸与中国文化
服章之美
织物中的纹样
(六)人与神:信仰的美学世界
中国早期信仰
中国历代丧葬观
帝陵与贵族墓葬的视觉性
墓葬美术
古代佛教美术
古代道教美术
第三模块丨中西美学之间
古罗马与东方:从玻璃器说起
文艺复兴时期的东西方文艺
西方世界的东方面孔
古代陶瓷贸易与中国风
禅与中日审美差异
第四模块丨田野教学:在历史中感受美
中国早期文明与审美形态探访
与古人对话&与美好同行
博物馆的美学之道
山西青铜艺术探访
楚文化珍藏赏析
晋东南寺观壁画
古代墓葬艺术
故宫藏陶瓷珍品赏析
第五模块丨美的权力与创造力
审美与设计
审美力与中国创造的话语权
审美与当代健康生活
中国美学的传播与影响
注:以上为招生介绍,实际执行课表以开课通知为准
06.导师团队
研修班邀请了考古学、社会学、美学、认知科学、艺术学等领域最权威、最适配的专家联袂授课,包含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多家单位的权威专家、知名学者。因篇幅有限,不在此对授课导师一一罗列,详情欢迎来电或微信咨询。
张弛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执行专家组组长,中国考古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齐东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
秦大树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沈睿文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彭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华美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
渠敬东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顾春芳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北京大学影视与戏剧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曹雪芹美学与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特聘专家
倪润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陵墓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三国至隋唐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魏正中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佛教考古、地中海考古、丝绸之路考古、美术考古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郑岩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为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访问学者、华盛顿国家美术馆高级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客座高级研究员、布鲁赛尔自由大学美术史系课程教授、哈佛大学美术与建筑史系访问学者
包燕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慕尼黑大学人类科学中心成员,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心理研究所客座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秦岭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祝帅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挂职),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兼任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高级研修计划特邀专家,中国新闻史学会博物馆与史志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李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JournalofArchaeologicalScience:Reports、《人类学学报》编委
07.研修安排
学制:1年(6次课)
开学时间:2024年8月
结业时间:2025年8月
课程安排:每2个月授课1次,每次3.5天(含周六日)
授课地点:北大燕园
踏查地点:江苏、湖北、山西
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重视“田野教学”是北大考古自1957年以来一直坚守的传统。在教学方式上,除了北大燕园的学者讲堂,我们还将走进“美”的考古现场,采用“课堂+田野”的教学模式,沉浸式体验“美的历程”,探索中国人独有的精神向度,寻得理想生活的启示。
如遇特殊原因,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课程调整安排将提前通知。
08.咨询方式
报名咨询丨毛老师15313060358
电子邮箱丨kaoguxuetang@pku.edu.cn
学院网址丨archaeology.pku.edu.cn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