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吾国吾乡首页 频道列表

五台山南禅寺唐代彩塑赏析

2021-03-12 11:28网络18236

  南禅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殿内17尊唐塑佛像,仍然保持原貌,都是唐代珍品。


  殿内有一座佛坛,长八点四米,宽六点三米,高零点七米。塑像分布在佛坛上,共有一铺17尊唐代造像,为经典的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加护法天王的组合,人物形象丰满优美,姿态自然生动,表情逼真充满神采,衣纹简练准确,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秩序感。



  释迦牟尼佛居于中心的位置,结跏趺端坐于莲台之上,绛红色的背光之上镶满瑞物,施说法印,体态丰满圆润,面容慈祥,眼神柔和向下注视前方,与来访者形成交流,还有浓郁的宝蓝色头发,是一件信念坚定、观念宏伟、使人感动的作品。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虔敬的修行者,曾与他有过深奥的对话。


  骑狮的文殊、坐像的普贤菩萨分列两旁,带着侍从和信众赶来恭听。


  大弟子阿难和迦叶,分立两旁,凝神注目,显得虔诚而恭谨,好似要把佛说全记在心上;胁侍菩萨戴璎珞,约宝环,亭亭玉立,容貌健美,耳若有闻,心似有思;护法天王,威武健壮,一边张目观察外界,一边侧耳倾听圣言。其余,仰望童子、撩蛮、佛霖等15尊塑像布满佛坛。



  这些塑像,姿态自然而若动,表情逼真似有神,丰满优美,夸张适度,衣纹简练准确,和谐流畅,一个个栩栩如生,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给人以实感和动感。


  唐代的塑像从初期着重表现力量以及凝重、沉郁的神态,逐渐过渡到崇尚现实的美学原则,构成了一种朦胧含蓄的美感,同时又通过其恬静的神情,表现出怜悯、关怀世间的情怀。在姿态上,唐朝的雕刻家则专心致力于体积和动态的表现,身体扭动呈S型,体态丰满,身躯壮硕。这一点,在左右两侧的护法天王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胯部带动身体朝一侧扭动,夸张有度,宛如两位释放天性的舞者。


  寺内,须弥座下有唐代砖雕,石塔与石狮。这些塑像,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壶门和叠梁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花边和莲瓣,是五台山保存的唐代砖雕艺术的杰作。



  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山西十大佛教古建筑分别是哪些?

庙宇寺院 2020-07-24 拯救古建 0

推荐更多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隐忧

乡村振兴 2024-05-28 罗丹利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