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白鹿洞书院

2020-06-12 13:58方志江西18562甘根华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距离南昌市约120公里,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被誉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因创办之早、名师之多、造士之众、影响之大、文物之丰蜚声海内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江西庐山管理局成立白鹿洞书院管理委员会,为正科级事业单位。1996年,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书院是其主要景点之一。2019年,该院参观购票人数为8.53万人,门票收入为250.17万元。目前,白鹿洞书院已形成为江西省集文物管理、文化交流、学术研究、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重要窗口。


  创办早


  白鹿洞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唐朝的青年学者李渤(772~831)。唐贞元年间(785~804),李渤隐居这里读书,养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加之这里四山环合,一水中通,深幽寂静,俯视如洞,故名白鹿洞。长庆年间(821~824),在韩愈的鼓励下,李渤放弃隐士生活,出任江州(今九江)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李渤在此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之后,这里成了四方文人墨客读书赋诗、聚会往返的场所。至今,白鹿洞书院还存有纪念李渤等人的先贤祠和石雕白鹿。


书院内现存石雕白鹿


  南唐升元四年(940),开国皇帝李知诰在此“建学置田”,号“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命国子监九经教授李善道为洞主,使之成为与金陵(今南京)国子监齐名的官办高等学府,此为白鹿洞书院办学之始,至今已有1080年的历史,比英国牛津大学(1168年创)早228年,比英国剑桥大学(1209年创)早269年。


  名师多


  白鹿洞书院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由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其师资之雄厚不难想像。


  朱熹重建书院


  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朱熹还礼聘当时著名的哲学家陆九渊(陆象山)来到白鹿洞书院讲学。


书院内的朱熹铜像


  李燔任堂长


  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4~5月间,青年黄干、胡泳等10多人来庐山交游,建流芳桥,邀请南宋大教育家李燔(1163~1232)来此讲学《乾》《坤》,后来当地郡守邀请李燔担任白鹿洞书院堂长。李燔在书院讲学几十年,学者云集如潮,他去世后被朝廷追授“文定”的谥号。


  李梦阳题写横额


  明代中期文学家李梦阳(1472~1530)任江西按司提学副使期间,不仅关心书院的建设和发展,还为书院大门题写“白鹿洞书院”横额,且写下了《始至白鹿洞》《白鹿洞》《白鹿洞别诸生》等诗词传世。


  造士众


  白鹿洞书院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后又与江西吉安的白鹭洲书院、江西铅山的鹅湖书院、江西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


  宋朝时,由于朱熹的苦心经营,加之历代帝王的大力推崇,白鹿洞书院遂成中国封建社会书院教育的圭臬。书院多、规模大,培养的人才自然多。据2018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江西进士》记载,由于白鹿洞书院等书院教育兴盛,宋代江西有登科进士5534人,占全国进士总人数19259人的28.73%,高居全国第一。



  在元代,白鹿洞书院仍有大的发展与维修,明初《永乐大典》总纂解缙说:“白鹿洞在元尤甚。”


  明正统三年(1438),南康知府翟溥福率官绅重建书院,奠定了明清以后书院的规模与基础。明弘治十年(1497)前后,白鹿洞书院达到鼎盛时期,有房屋360间,亭阁24座,桥梁5座,牌坊2座,生徒527人,学田3000多亩。100多年后的明天启二年(1622),主持白鹿洞书院、重修《白鹿洞书院志》的李应升描述其盛况:“一时从游者千里应之,其成名于世者指不胜屈。”


  清嘉庆道光间刻汇印本《石园偶录(二卷)》作者余成教形容其盛况:“名公巨卿,鸿才俊彦,多出其中”,可见其在清朝也培养了众多人才。


  2018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江西书院》记载,自南唐到晚清,白鹿洞书院培养出状元3人,进士约200人,举人、秀才不计其数。先后走出了如南唐状元诗人伍乔,宋末宰相、民族英雄江万里,宋末名将、军事战略家余玠,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清代嘉庆朝状元、军机大臣戴衢亨等英才名士。


中国历代状元柱


  影响大


  千百年来,白鹿洞书院历任负责人筚路蓝缕,接续奋斗,使该院虽历经沧桑与坎坷,但屡毁(据志书记载,书院先后两次被毁于兵火)屡建屡修,为传播文化、发展教育、繁荣学术、培训人才做出了卓越贡献。其影响之大在不同时期都有反映。


  在南唐时,中主李璟亲自到此视察,后主李煜增拨学田给学院用以其养士。


  宋朝时,多位皇帝对其关心支持,朱熹苦心经营。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太宗从江州知州周述之请,下诏颁发国子监印本《九经》于洞,并赐院额悬挂。咸平五年(1002),宋真宗命有司修葺书院并诏塑孔子及“十哲”像于大成殿中。南宋孝宗为其颁赐“白鹿洞书院”匾额,宋理宗不仅亲自视察书院,而且亲书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即《白鹿洞书院学规》)并颁行天下。


  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朱熹明确了教育的目的,阐明了教育教学的过程,提出了修身、处事、接物的基本要求。虽然这些思想早在儒家的《论语》《孟子》《礼记》等典籍中就已经出现。然而,把这些儒家思想汇集起来,用学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较为完整的书院教育理论体系,成为后世学规的范本和办学准则,使书院教育逐步走上制度化的发展轨道,不仅对于官学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后来它传至海外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一带,誉享海外。


朱熹亲订的《白鹿洞书院学规》节录


  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陆九渊来洞讲解《义利之辩》,朱熹听了为之挥扇,学生听了为之感动涕泪,为此也广开讲学传道和学术争鸣的良好风气,成就了陆九渊演讲大师的历史地位。事后,朱熹还请陆九渊将讲稿写成《白鹿洞书堂讲义》,并亲自题跋,命人将此《讲义》刻于石碑之上,作为学子必读之物,以志不忘。现在,许多人仍然喜欢驻足于此碑文前细细品读。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南康路总管陈炎酉等倡修学院;十几年后,郡守崔翼之置田给书院。明、清时期,书院走向辉煌。


  明正统三年(1438),南康知府翟溥福率官绅重建书院,奠定了明清以后书院的规模与基础,使学院占地达3000亩。


  清康熙年间,康熙帝颁赐“学达性天”匾额和《十三经》《二十一史》《古文渊鉴》《朱子全书》《周易折中》《性理大全》等儒家经典给白鹿洞书院。乾隆帝诏令“各地书院酌仿朱熹白鹿洞规条立仪节,以检束身心”,又赐御制诗、赋各一篇及“洙泗心传”匾额于洞中。由于官府的大力倡导与弘扬,士绅的慷慨解囊与资助,白鹿洞书院盛极一时。清代文学家、金石学家,曾任江西按察使的王昶说它是“天下书院之首”。


  2019年12月12日,九江市政府发起主办的“国学传承,千年白鹿”系列国学活动在白鹿洞书院开幕,此次活动汇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著名专家和学者,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是近年来白鹿洞书院承办的学术交流活动之一。


  文物丰


  紫阳学接千年统,白鹿名高万仞山。


  白鹿洞书院现存有宋元以来的摩崖石刻50余处,有明清以来的碑刻150余块,先贤编纂的《白鹿洞书院志》8种版本,保留有名人匾额、楹联50多副,留下诗词歌赋等1000多首,记有姓名可考的洞主182位,有文物藏品13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近代名人字画400多件,各类藏书3000多册,这些都是白鹿洞书院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第一手档案。


明代王阳明《大学古本序》碑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仙李白所吟之白鹿,让我们从诗中感受到白鹿的灵气。可喜的是,为了提高来客游览书院的趣味性,白鹿洞书院管委会现在还资助养殖着14头白鹿。我想,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名公巨卿,读完李白的诗句,一定渴望来此体味千年书院之清雅和韵味。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白鹿洞书院:千年白鹿 天下之首

建筑百科 2020-08-23 甘根华 0

促进江西书院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

建筑百科 2020-08-22 胡绽英 0

江西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上的地位

建筑百科 2020-08-20 王立斌 0

白鹿洞书院:以圣贤之心传播文明

建筑百科 2020-08-11 范玉刚 谷雨 0

浅谈中国古代书院的兴衰史

东方文化 2020-05-29 北斗维斟 0

推荐更多

访古河北保定地区文物古建筑

建筑百科 2024-11-20 0

鸱鸮纹——中国传统纹样

东方文化 2024-11-20 十约日志 0

浅谈文物建筑的预防性保护

政策法规 2024-11-18 0

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八大形式

建筑百科 2024-11-18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