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浅谈大名府的繁荣与衰落

2020-04-07 14:15古建家园9295半夏

    大名府,治所旧址在今河北省大名县的东南部,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大名府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发展,逐渐形成重镇,但是要说达到巅峰还是在北宋时期。


大名府


    大名府的繁荣昌盛


    北宋时期的都城是东京汴梁(今开封),与此同时又将河南府(洛阳)设置为西京,将应天府(今商丘)设置为南京,后又将大名府设置为北京,从此走上一个城市的巅峰。


    在《水浒传》中,青面兽杨志因为杀人被流放到大名府留守司充军,在此受到梁中书的赏识,后来还给梁中书押送生辰纲,就是从大名府出发的。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情况,一个是大名府是军事重镇,因此犯人才会发配到这里充军,另一个是大名府经济状况很好,不然梁中书不可能年年都搜刮出十万生辰纲来。


    《水浒传》中描写大名府时用了一句“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可见对其的重视。


    大名府的地位上升,被升格为北京,与当年宋真宗的对外政策有很大关系,从唐末五代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崛起,五代时期的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为了夺权,邀请契丹为外援,不惜称比自己还小一岁的辽太宗为“爹”,自己也就成了儿皇帝不说,还将燕云十六州割给了契丹。


大名府


    宋朝建立后,颇有一副重振中原王朝的雄风,尤其赵光义,更是以武将出身的皇帝,当时正值壮年,将北伐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作为其毕生的愿望,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军事上处于巅峰的北宋初期,面对看似已经行将就木的契丹,两次北伐全都铩羽而归,至此,北宋王朝再也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反而得了“谈辽色变”的恐惧症。


    燕云十六州最大的价值其实就是作为游牧民族南侵时的一个地理屏障,燕云十六州不在手,那么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没有可守的战略缓冲之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宋仁宗接受了当时的宰相吕夷简的建议,在大名府修建都城,防止契丹入侵。


    经过重金打造的大名府,外城周长48里,宫城周长3里,颇为雄伟壮丽,由于大明府居于当时黄河之北,成为阻止契丹人南渡黄河的重要屏障,契丹人虽擅长野战,却不擅长攻坚,面对大名府这样的城池,心里还是有抵触的。


    大名府的衰落


    澶渊之盟后,宋辽百年无大战,跟设置大名府为都城也有很重要的关系。当然,大名府的衰落也跟此有很大关系。


大名府


    金国崛起后,先是联合北宋灭掉契丹,随后又攻掠了当时的北宋都城开封,是为靖康之耻,北宋灭亡,经过一段时间的政治洗牌,南宋政权偏居东南一隅,整个北方包括大名府在内的领土全部沦丧,大名府设立都城的最初意义就是为了防范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靖康之耻后,在金国的统治下大名府的战略意义已经荡然无存。


    可以说,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北京大名府,如同昙花一现,闪耀了几百年。而由于临近大河,在明朝建文时期,又被洪水淹没,将大名府的历史一分为二,淹没前的大名府是有着千百年雄壮历史的古城,而淹没后在明朝重建的大名府,虽然距今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也比较悠久,但是在明朝时期重建的大名城始终没有达到他原来应有的高度,此后的大名府,再也没有那些人文典故。


    从明清到民国,经济发展呈现南强北弱;从民国到现在,经济发展呈现临海强,内陆弱,放眼大名府作为河北省下的一个北方内陆县级城市,想要有大发展,还真就不容易。


    目前,大名府主打文化标签,大搞旅游业,希望能够有所作为,重新焕发生机。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香——古人的生活搭子

东方文化 2025-01-13 沈小香 0

中国古建筑乾清宫的色彩有何寓意?

建筑百科 2025-01-11 周乾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