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关于上海的北京路,还记得有哪些特色建筑?

2019-08-28 15:37上海发布10656

  上海的北京路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堪称全国“北京路”家族中的元老。百余年来,北京路一直是上海市中心区域东西向的主干道,使得北京路周边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历史街区,老建筑背后有着深厚的底蕴。还记得有哪些特色建筑吗?


关于上海的北京路,还记得有哪些特色建筑?


  开埠后的第一批道路


  北京路原有的路基是上海开埠初通达黄浦江4条土路之一。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开始修筑从外滩到界路(BarrierRoad今河南中路)一段,并命名为领事馆路(ConsulateRoad)。说起这个名字,还要追溯到1843年上海开埠之初。1843年开埠后,西侨陆续抵沪,一些洋行开始在黄浦滩,也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外滩(Bund)圈地建房。领馆设在县城内,接洽事务多有不便,另辟新址是当务之急。1845年11月29日,《土地章程》颁布,其中第三条就已经提及了领馆用地“兹决定在洋商租赁地基内,保留自东而西通江边四大路,充作公用:一在海关之北;一在老绳道旁;一在四段地之南;一在领事署地基之南。”


  此后,咸丰四年(1854年)北京路延筑至浙江中路,同治四年(1865年)命名为北京路。当时因为紧邻俗称为“大马路”的南京路,所以很多市民也称北京路为“后大马路”或“后马路”。光绪二年(1876年)北京路延伸到西藏中路,共1683米。1943年收回租界时仍沿用北京路,1945年之后定名北京东路。


  1862年5月5日,英国代理领事麦华佗(WalterHenryMedhurst)发表《上海街道命名备忘录》,1865年租界全面实施道路统一命名。其原则基本上是“东西向以中国城市命名”“南北向以中国省份命名”,但也有个别类似圆明园路(红框中)的例外。上图即为第一批命名道路文件记录。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筑西藏路至派克路(今黄河路)一段,名平桥路。清光绪二十五(1899年)向西延筑至赫德路(今常德路),定名爱文义路(AvenueRoad)。1918年,平桥路也统称爱文义路。1922年延伸至今万航渡路。1943年,以山西地名更名大同路。1945年抗战结束后,对应北京东路改名为北京西路至今。1988年,为配合静安寺周边改造,北京西路延伸至乌鲁木齐北路。


关于上海的北京路,还记得有哪些特色建筑?


  历史建筑种类丰富


  一百多年的历史,使得北京路周边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历史街区,老建筑背后有着深厚的底蕴。北京东路最东端的格林邮船公司大楼及怡和洋行大楼是整个外滩建筑群的一部分,也是北京东路沿线最重要的两栋历史保护建筑。


  格林邮船公司大楼(GlenLineBuilding),曾名美国新闻署大楼、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大楼,门牌北京东路2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长期为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所属机构、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使用。


  1951年3月起成为上海广播电台台址,所以俗称广播大楼。1996年10月上海广播电台迁到在虹桥新建的广播电台大楼,此后其他政府机构陆续迁出,现为上海清算所办公地点。


  而北京东路1号的怡和洋行大楼(JardineMathesonBuilding)则是更有来历。说到这栋建筑,简要讲讲怡和洋行的历史。


  1843年上海怡和洋行成立。1844年,上海首次拍卖土地,就由怡和购得,这也就是现今大楼的所在地。1872年以后怡和洋行的投资业务逐渐多元化,除了贸易外,还涉及航运、矿物、银行等诸多产业。怡和除在1876年在上海兴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亦安装了中国的第一部电梯和引入各种机械及工业设备。


  离外滩不远的北京东路40号,也是一处对上海市民来说记忆深刻的地方。上海友谊商店,曾经是高端、时髦的代表。20世纪80、90年代,如果你手上拎一个“SHANGHAIFRIENDSHIPSTORE”的袋子,在马路上的回头路那一定是相当高的。


  上海解放后,消费品市场的供应状况起了很大变化。1952年10月,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在上海大厦内设供应站,后改名为上海国际友人服务部,专门接待外宾、国际海员和华侨。1958年2月26日,在南京东路慈淑大楼(现悦荟广场位置)二楼正式建立上海友谊商店,1970年1月,上海友谊商店迁至中山东一路33号大院内营业,与市民完全分隔。1984年11月,新建友谊商店营业大楼在北京东路40号落成。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基地的左翼电影运动以其辉煌的成就和独特的贡献写下重要篇章。而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两部左翼电影《渔光曲》《风云儿女》都是在金城大戏院首映。


  位于北京西路707弄(北京西路与石门二路西南角,另一处入口门牌号为奉贤路68弄)的西王小区也是一处非常有特色的住宅群落,是带有明显的安妮女王风格特征的外廊式建筑,始建于1911年,已被列入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西王小区原名西王家厍花园弄。清道光年间,此处村民以王姓为主而得名王家厍。近年来小区还建立了上海首家弄堂博物馆。


  西王小区向西不远处的北京西路泰兴路口东北角,曾经又一处在旧上海非常出名的娱乐场所,丽都花园。并设有篮球房、弹子房等体育设施、豪华舞厅等。现今石门路南京西路口的德义大楼(DenisApartments)也曾是其产业。


  北京西路1400弄内现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迁入此处。20世纪90年代初,六院迁出后,上海市儿童医院又成为新主人。其前身为“上海难民儿童医院”,创建于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为免费收治贫病难童而设立。


关于上海的北京路,还记得有哪些特色建筑?


  闹市中的五金一条街


  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商在沪洋行兼营五金商品,同治六年(1862年)起华商开设顺记、生昌、福安等五金号,经营五金、钢铁、五金零件、玻璃及铜锡器皿等五金商品。20世纪初上海迅速成为全国性五金交易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内棉纺、轻工发展较快,五金业兴旺,分工趋细。划分为五金业、铁业、钢条旧铁业、五金零件业、铜锡业、玻璃业、旧五金业、旧杂铁业、旧油桶业等。


  20世纪30年代初至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由于闸北、虹口五金业主纷纷逃入租界,北京路五金经营户数大增,初步形成北京路河南中路与西藏中路之间的五金商业街。1938年北京路有各业商号419户,五金业123户,其中专营88户,兼营35户,并以实力雄厚的大型五金店为主,成为五金业最集中之地。从此确立了北京路五金街在全市的主导地位。


  1949年至1956年1月,黄浦区私营五金业主全行业公私合营。2月25日成立五金区店,由五金商业、五金零件、玻璃业、铜锡业、和旧五金业共321户、从业人员2197人组成,其中北京路五金商号115户。


  1978年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各种计划和指标的限制渐渐取消,经营五金商品的北京路生产资料街进一步发展,行业结构充分调整。至20世纪90年代,以北京东路五金街为轴心又向北京西路延伸,还向两侧的四川中路、河南中路、福建中路、浙江中路、贵州路、厦门路、宁波路、牛庄路等支马路发展和辐射,形成更为繁荣的北京路经营生产资料商圈。


  1993年—2000年,在产业结构调整、各区县生产资料市场兴起的冲击下,中外客商仍然纷纷抢占北京路及周边地区,形成以北京路为主,南到天津路,北到苏州河的非字块状结构的经营生产资料的大商圈,仍然是上海市经营生产资料最集中、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1999年被市商委命名为上海市十大专业特色街之一。同年底北京路共有商业网点289户,营业面积7.15万平方米,销售额28.99亿元,税收额4116万元。


  1992年起,为突出北京路生产资料街的专业特色,建成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桥头堡科技京城,组建了上海第一五金商店(集团)公司等一批现代企业公司,增加了一批生产资料经营场地。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香——古人的生活搭子

东方文化 2025-01-13 沈小香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