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如何让老宅焕发新的生命力?

2017-04-18 16:23明清家具之家9473
  住在古韵十足的老宅子里,却能过上现代化的舒适生活,这恐怕是许多文青的梦想居所。然而并不是人人都有一栋祖传的老房子。那么就去别人家的老房子里做客吧。

  古宅变书局

  桐庐深澳古村在杭州西南方一条叫应家溪的水边,是一个1900年历史的村子。这里有一间百年古宅,6户人家挤在里面居住。可谁想到有一天,它突然化身成了一间书局。


  建筑师张雷对深澳古村的古宅恢宏肃穆和精致木雕有一种情怀。

  他看到从田里归来的老农,坐在门口的石板凳上害羞地躲闪镜头。“这里的质朴打动了我。”他是这样阐释为什么要在桐庐改造一个老房子的原因。



  刷白的外立面,让书局在古村中显得特别干净。

  “很多人到了书局,看了感觉好像没有设计感,我觉得这就对了,我们是希望它还是原来的那个状态,不希望附加特别多的设计感在里面。我觉得尊重是最重要的。”张雷说。

  村民们在深澳村生活了一辈子,做梦也不曾想到,会有一个这么漂亮的地方看书。

  张雷说,做建筑这么多年,让自己最有成就感的就是这座云夕深澳里书局。

  书局的前身叫“景松堂”,在深澳古村,这样的堂大大小小有40多个,景松堂只是其中非常普通无奇的一个。


  做老房子改造,最粗暴的做法是全拆掉,按照自己的设计理念来做。可是,张雷没有。


  入口的门厅原来是一个一层的猪圈,张雷把它拆掉了,盖了一个两层的门厅。

  为什么选择做书局?最重要的原因是村里老少都喜欢。他想要做的,是一个能对村民有用的东西。云夕深澳里的设计初心是希望让这里成为村里有归宿感的开放场所,成为整个村子的中心,让乡亲们对深澳古村充满自豪感。建一个图书馆,是张雷认为的最好选择,“因为农村里有书的家庭还是挺少的,乡下孩子可能因为一本书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古宅变博物馆

  在浙江武义有一座“特殊”的博物馆,藏品不是奇珍异宝,而是各式各样的徽派古建,这些老房子最少的也有上百年历史。在璟园古民居博物馆,园内徽派建筑高低错落、马头墙此起彼伏,这些险遭湮没的传统建筑却在异地复建中实现了价值重塑。


  璟园古民居博物馆是2012年动工的,是浙江省重点项目和省重点旅游项目。该工程由武义民间投资4亿多元,占地300亩,从江浙皖等地收购移建旧村改造中拆除的明、清古民居70多幢,并配套建造花园、楼台亭阁和水乡观景园,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为主的江南古民居大观园。


  “古民居保护价值高,然而现在很多村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都会将房子低价卖给国外的收购者,对于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一种让人心痛的流失。”据工作人员介绍,为了留住中华民族活的印记,武义的一些传统文化爱好者抱着“玩”的心态,买了几栋古民居,后来收藏的古民居越来越多了,于是就建造了这个古民居博物馆,“建成后将请进一些手工艺人,打造成一个个文化馆、非遗馆,有条件的还将改造成高端民宿。”


  有人说,璟园古民居博物馆,是收购长三角和八婺近百幢古民居再造一个现代版“阿房宫”,让人们到此就如跌入世外桃源,感受古朴风雅古民居的遗世独立气质。的确,每一栋房子都记载着一段历史,讲述着一段段故事。

 
  老宅变写生基地

  安徽黟县宏村景区有着满塘荷花,与环环绕绕的徽派古民居交相辉映,这优美的景致不仅走进了中外游客的镜头里,也留在了写生学生的画布上。在宏村老宅区,大树下、池塘边、田野里、古村落旁,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学生忙着挥笔写生。



  “这里风景很漂亮,徽派建筑有特色,吃住生活也方便,很喜欢这儿。”写生的学生们说。

  “现在有近1000人在景区写生,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5000多名学生进来写生。”据宏村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宏村已成为全国各大中专院校青睐的写生基地。


  老宅变酒店

  在黄山市东北方向的黟县南屏村,有一座倚南别墅,倚南别墅背倚南屏山,因此得名。这座延续了160年的老宅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厅堂开阔、檐柱高耸、雕花彩绘,精美至极。

  经过后期全面的修缮与改造,如今的倚南别墅已经成为一座独具特色的度假民宅,其中有客房12间,虽然家具与室内装饰依旧古香古色,但其中配备却十分现代。住在这里的客人,感受到的是古徽州宁和与纯净的韵味。


  倚南别墅里的东西,大多都是老物件儿了。祠堂正面中间那两把太师椅,要想把它们抬起来,男人都要费上好大的力气呢。

  倚南别墅不仅是个住宿的民居精品酒店,还是个让旅客与当地风情互动的好地方。店家会请一些精通书画或草编等手艺的老师傅来此,和客人们一起交流学习。


  住在这古村里的古宅子,也会做一场穿越清朝的美梦吧。

  老宅变饭店

  一、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区,竟藏有一处近百坪的优雅日式庭园餐厅,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不久前,这里还是一间几近荒废百年的老官舍。


  “乐埔町”就位在熙来攘往的杭州南路上,它原是一栋1920年代的日式老官舍,由于年久失修,几乎成为废墟,因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老房子文化运动”而重获新生,希望结合“食、景、艺”生活美学,揉合新旧之美,让美食、美景与艺术在此进行对话。


  为了结合在地人文,乐埔町邀请食材专家担任顾问,寻找台湾在地孕育的优质蔬果、食材,并结合日法厨艺调味,以台湾柴烧、釉烧食器端出一道道美味料理,随四季更迭,加入当季食材推出新菜单,永远都有惊喜。

  走进乐埔町,层层堆栈、色彩缤纷的绝美日式庭院令人仿佛走入时光隧道,这是由日本庭园大师融合植物染、枯山水所打造,餐厅内每个座位都能欣赏到美得屏息的庭园景观,让吃饭成为修养身心、宁静的享受。


  二、卢氏盐商住宅是扬州晚清盐商最大的豪华住宅,被誉为“盐商第一楼”。宅主为商界巨富卢绍绪。建于清光绪年间,当年兴建此宅耗银7万余两。在豪宅中,卢宅有五“最”:占地最广、门庭最广、屋宇最多、厅堂最敞、建房时间最长。


  如今的卢宅中的卢氏古宅餐厅也是一大特色,餐厅在老宅子内,高大的立柱,反射光泽的漫地青砖,古色古香的匾额,精巧的方厅跨院组成了古宅餐厅独一无二的特色。味道口碑也不错,上、下午茶点,以卢氏菜谱中的蒸饺、翡翠烧卖、汤包和五丁包等为特色。卢宅早茶,生意火爆,要去的人一定要赶早,据说最早的5:00就到那排队了。

  老宅变茶舍

  韩文强在中央美院的建筑学院教书,他做的设计多少都跟传统文化有点关系。

  他创立的建筑设计工作室是目前不到十个人的团队,操作的都是一些小而精的项目,但每一个都很特别,用韩文强的话说,“设计师要做的事情就是创造差异化,这个世界同质化的东西太多。”

  最近进入大众视野的是一个名为“曲廊院”的胡同茶舍项目。这不是韩文强做的第一个胡同改造项目,但却是他第一次尝试将胡同改造成商业业态的空间,而非住宅。


  茶舍的老板是他的朋友,平常就是做书画、茶具类的生意。后来这位老板租下了东四十一条胡同的这座旧宅院,想要把这里做成一个带有私人会所与展览空间双重性质的茶舍,就找来了曾经帮他改造过胡同住宅的韩文强。


  在他看来,四合院代表着某种礼仪化的东西,但像中国传统的园林式建筑,虽然没有什么实际功能却在视角上创造出不同的景别,看上去非常舒服,他想把曲廊想象成园林一样的存在,相较于四合院的仪式感,园林代表着某种自由。


  老宅变咖啡馆

  东京80年老宅改造的这间咖啡馆,要从龙蛇混杂的新宿站出发,乘坐中央线往西20分钟,就来到了人迹罕至的西荻窪,这是转换心情的好场所。西荻窪到处是独门独户的住宅,工作日街上少有行人,如果此前不去研究路线,会很难找到隐于居民区深处的松庵文库。


  初看名字,感觉像是图书馆,但外观又完全不像,一座可以直接拍古装剧的住宅,大树上挂着招牌,外面几乎听不到店里有人声。推门进去,左手边是一间很小的商店,里面的纵深空间有着日式老屋标志性的阶段,两位女性店员在忙前忙后,其他人几乎都在低头看书。

  有机午餐的菜量不多,但吃完后并不缺少饱足感。店内摆着各种古董家具,但似乎没有名家的作品,空闲处像装饰品一样,点缀着不同“物”与“制作”等主题的书籍。

  一进店那棵树上面开满了粉红色花朵,店长说,“那棵树,她有100年树龄了。”打开庭院的木门,庭院中铺满娇嫩欲滴的绿草,这棵树位于中心,花瓣零星洒落在下面,没有其他点缀的植物。

  店长冈崎友美说,一年前她接下了这座古民宅,开设了咖啡厅兼艺廊。“SHARE,是松庵文库的主题,这里就像一个大家的SHAREHOUSE,和我合作的蔬菜店都会送来不使用农药的有机蔬菜,在二楼练瑜伽的客人也会对午餐很满意。”

  这家松庵文库作为80多年的老房,容易被人忽视的,是它作为“一家咖啡厅”之外的隐性作用,成为社区的联接空间,通过瑜伽课、古道具展、名厨晚餐会等活动,让各种爱好相近的人聚集在一起,激发社区的活力。

  老宅变艺术工作室

  沿清平高速一路向北,在深莞交界之地,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客家古村落——鳌湖老村。几年前,这里还是废品收购站和三无小作坊的集聚地。现如今,这里吸引了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艺术家常驻,一个新的艺术群落在这里诞生。鳌湖艺术村是一座百年老村的蜕变。


  在鳌湖老村,艺术不是招摇的。你或许会在一座外表略显破旧的小屋前看到了一双废弃的高跟鞋被装了土挂在墙上,里面长出了绿色的植物。你也或许会看到一排塑胶水管圈成了房子的围墙。

  2013年至今,一群艺术家们相继走进这里,在风水池畔、民国私塾里、洛可可风格的碉楼下、龙眼荔枝树掩映的绿荫丛中,或谈论艺术话题,或挥毫创作。


  艺术家带来的新鲜气息改变着鳌湖古村往日的容貌,一个蓬勃的艺术村落展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是个意外的发现。

  而艺术家们也将想象力在此肆意发挥,更将鳌湖的古宅子改造成了自己的工作室。


  对于本身就如同一个历史成列馆的鳌湖艺术村,在复杂的现代城市环境中重新寻找存在的定位和设计的目的,令建筑和室内空间消融其中,和整个村落环境融为一体。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福建冠霞楼——200年历史的古宅

建筑百科 2024-07-31 0

推荐更多

盘点不同时期的鸱吻

建筑百科 2024-12-20 0

江西赣州客家围屋的古老建筑

建筑百科 2024-12-20 0

古代文人书房如何布置?

东方文化 2024-12-18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