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互联网+春节——传统文化的新打开方式

2018-02-19 16:55南方网17690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其由来已久。相传原始社会就有“腊祭”之说,《尔雅》一书说春节“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民国初年开始将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买年画、贴春联、剪窗花、栓吊挂、蒸年糕、备年货、包饺子、吃汤圆等,这些难忘的春节“元素”就驻在人们心里;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也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关于“年”的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也足以表明中华文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事实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已经越来越获得了世界认同。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明确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传统文化因互联网更加生动、丰富、亲民,互联网因传统文化更加文明、理性、有序。在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传统文化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保护、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方面,互联网也正显示出无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既传承和采撷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吸纳和融合现代文明的精华,互联网和“互联网+”发展也必将赋予传统文化以全新的载体形式。

  贴合网络传播特点,创作更多网络产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在数字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更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新平台新技术,以重新重视春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贴合网络传播特点,创作和生产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网络产品,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66372-20180216145443890-17761513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民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民俗文化能增强民族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春节是各种民俗活动最丰富的节日,也是传承、弘扬民俗文化的极好契机。比如,守岁、吃团圆饭、发放压岁钱等等,都一代代传承至今。借助互联网平台,剪纸、宫灯、年画、皮影等良风民俗也能够让人们重新认识、感受蕴藏和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传统文化。

  随着综合国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瞩目和青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互联网的即时性和广泛性就为传统节日找到了在新时代的最佳打开方式,能够推动传统文化在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中得以凤凰涅槃,坚定13亿多中华儿女筑梦中国的文化自信。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从考古中激扬文化自信力量

考古发现 2023-03-23 周飞亚 0

百年中国考古——坚定文化自信

考古发现 2021-10-26 0

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故事

热点新闻 2021-01-15 郑丽琦 0

当代艺术:坚定文化自信 走向文艺创新

行业动态 2019-03-22 陈丰 0

推荐更多

彝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建筑百科 2024-05-09 0

文物中的古代女性风采

东方文化 2024-05-09 0

梁思成、中国古建筑与《营造法式》

建筑百科 2024-05-08 渝新新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