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当年被冯玉祥逐出故宫时,带走了大量奇珍异宝。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辗转流入民间,这就包括了《韩熙载夜宴图》,后被著名画家张大千耗费500两黄金买下。
再后来,移居海外的张大千将《韩熙载夜宴图》以很低的价格,转让给祖国,如今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今天的秋风,就像那天夜宴散场那么凉。”
南唐乾德五年(公元964年)的一个秋夜,后主李煜派顾闳中和周文矩两位画院待诏潜入了官员韩熙载府上,回来以后,顾闳中和周文矩凭着目识心记,详尽地将这场“夜宴”的全部过程和整个场面绘成纪实长卷呈给李煜。
这幅画卷展示了韩熙载在家中宴饮歌乐的景象,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送客”这五个片段,真实再现了整个夜宴的场景。每个部分都以屏风相隔,形成独立的场景,但又通过人物的动态和眼神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韩熙载与宾客们身着华丽的服饰,沉浸在歌舞升平的氛围中,展现了他们放浪形骸、纵情享乐的生活态度。
然而,在这奢华的背后,却隐藏着韩熙载对政治现实的无奈和失望。
韩熙载,字叔言,生于公元902年,祖籍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出生北海(今山东省青州市),属于五代十国中的北方后唐的望族。从曾祖父一辈开始,就在朝廷里做官,父亲韩光嗣更是官至节度副使,位高权重。
公元926年,韩光嗣被卷入后唐一场权力争斗,死于非命。韩熙载顿时家破人亡,被迫逃离中原,来到扬州,投奔南吴。
在五代十国,许多北方读书人逃到南方来,被委以重任。韩熙载是进士出身,胸怀大志,却没有受到南吴的重用,只被派到地方上担任小官。公元937年,南吴大将李昪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创建了南唐,替代南吴。李昪很欣赏韩熙载的才华,让他辅佐太子李璟。
公元943年,李昪病逝,李璟即位。李璟很信任韩熙载,对他屡次提拔,任命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充铸钱使。公元961年,李璟病逝,李煜即位,任命韩熙载为中书侍郎、充光政殿学士承旨。自汉朝以后,中书侍郎权位很重,与宰相只有一步之遥。
韩熙载因此步入人生的巅峰。
然而,韩熙载从北方来到南方后,历经南唐的三代皇帝,他们在信任、重用韩熙载的同时,始终对他有防备之心,不愿意接受他的正确意见。韩熙载性格放荡不羁,又喜欢给皇帝挑刺,让南唐皇帝对他又爱又怕。
后来,在后主李煜时期,韩熙载因政治失意而放浪形骸,以声色为韬晦之略,夜夜笙歌与家中,宾客纵情嬉戏,希望以此避免走上父亲的老路,能从政治上得以自保,但这也让他陷入了深深的内心矛盾之中。
虽然韩熙载故意用这场豪门“夜宴”,来表现自己的醉生梦死、不思进取,但整场宴会上,他都没有表现出心情欢畅的样子,而是郁郁寡欢,有如一名局外人。
“金风吹我寒,秋月为谁白?”
顾闳中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以长卷形式描绘的这一场“夜宴”,到底是怎样一场盛况呢?
全图的五个段落,分为“听乐”、“观舞”、“暂歇”、“清吹”和“散宴”。每个段落都细致入微地展现了不同的人物和活动,场景连贯,情感张弛有度。
听乐:细腻刻画了琵琶独奏的静谧瞬间。室内氛围因乐声起而转凝重,众人凝神静听。红袍状元郎粲端坐中央,韩熙载高巾侧伴,气度非凡。教坊副使李嘉明之妹轻拨琵琶,李嘉明侧目细赏。
观舞:韩熙载红鼓旁挥捶,动作间鼓声似响。郎粲斜倚,双目流连于鼓技与舞姿间。舒雅青年执板轻击,节奏和谐。德明和尚谦恭而立,目光专注韩熙载,羞涩中透出超凡脱俗。
暂歇:韩熙载榻上洗手,与侍女笑语交谈,尽显宴会温馨间隙。女子携乐器轻步入内,杯盘侍者随其后,悠然自得。红烛高照,床榻备妥,静待休憩。
清吹:韩熙载便装盘膝,轻摇扇与侍女交谈,尽显随和。五女乐横坐,各展风姿,错落有致。旁侧打板男坐姿端严,与女伎灵动形成鲜明对照。
散宴:宴尽人散,韩熙载立中,左手轻摆,似语“不”别宾客,依依之情溢于言表。画面定格离愁,夜宴繁华渐隐,余韵悠长。
五个场景,构成一场“夜宴”的主要情节。画中人物形态各异,神态生动。韩熙载的沉稳、宾客的欢快,以及乐师、舞女的表演都栩栩如生。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通过细腻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情感。画中人物之间的互动体现了当时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礼仪和风俗。韩熙载作为主人既要照顾宾客的情绪,又要展现自己的风度,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在色彩运用上,明亮而富有层次感,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尤其是宴席上的食物和酒器,色彩鲜艳,吸引了观者的目光。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客的青黑衣衫形成鲜明对照,红绿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用色不多但却显得丰富而统一。
画作的空间布局巧妙,前景与背景的交错使得整个场景更具立体感。通过不同层次的描绘,观者仿佛可以感受到宴会的热烈氛围。屏风几案、管弦床榻既连又隔,独立成章又浑然一体。
画作构思精巧、人物刻画细腻、画面雅致清新,以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展示了南唐社会风貌和文人生活,因此《韩熙载夜宴图》一经面世,即被认为是工笔画的经典之作,后来更是代表了中国古代工笔重彩的最高水平。
然而,名画也是几经沉浮,随着南唐覆灭,李煜被宋朝俘虏,《韩熙载夜宴图》也随诸多珍宝成了宋朝的战利品。清朝时,这幅画被名将年羹尧所得,还特意题了跋。年羹尧被抄家后,它流进了皇宫,成了乾隆爷的掌上宝,并在上面题字盖章。之后,溥仪携带出宫,它辗转流入民间。
一直到公元1945年,张大千在北京琉璃厂街,发现了这幅传世巨作,毫不犹豫地舍弃了本应用来购豪宅的500两黄金,天价购入了此画。他还专为《韩熙载夜宴图》刻了一枚印章,文曰“东南西北,只有相随无别离”,加盖在图卷上。
哦,对了,据说,如今流传下来的《韩熙载夜宴图》是宋代模本,绢本设色,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至于顾闳中亲手所绘的原版,传说已经在金灭北宋时被毁,具体情况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