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2024-05-15 14:34西安市地方志办13466

  关中是我国建筑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便是华夏营造技意与兴土木的重要反映。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关中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古老营造技艺之一。


  一、关中传统名居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以土坯、土墙为主,自制砖瓦,木椽梁架结构密集,体现了砖木结构特征;


  2.其整体的风格与北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土坯墙用于保暖,取材方便,造价低廉;


  3.营造技艺手法大气,跨度大、对称规整,突出了防水、防风沙、防火、防地震等综合功能;


  4.建造师传严格,工具多样,讲究传统文化的要素,讲究阴阳相合,突出影壁、屋角的石构、吉祥图案的雕刻,寓意安居、辟邪、求祥和的传统观念。



  受环境气候以及传统耕织观念的影响,民居建筑的营造布局紧凑,土木结构,卯榫框架,科学合理,具备了防风沙、防火、防盗以及抵御地震灾害等综合功能。


  加之文化中又深深地渗透着“礼”的规范、“儒”的传承,所以关中传统民居表现出独有的“深宅、窄院、封闭”的空间特点,也就是俗称的“房子半边盖”。而民居的形式多以四合院式的民居为主,建筑的房屋又以纵轴布置的方式组织院落。


  这种布局最常见的形式就是独院式平面,由院前向后依次是门房、厦房、庭院、正房和后院,庭院两侧两栋单坡顶厢房组成的:三合院、四合院,可以用空间逻辑清晰来形容。关中传统民居营造内涵丰富,石雕、木雕、砖雕、影壁、檐廊、花窗等,手法多样,造型灵动,具有特别的艺术创造。


  代表性的民居院落有:韩城党家村传统民居、咸阳旬邑县唐家大院民居、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崔家槐院、雷家宅院、孙家宅院等四十院近千间传统民居建筑。



  二、关中传统民居建筑建造的形式


  关中传统民居建筑建造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鞍间房和厦房。


  鞍间房


  鞍间房是一种一脊两坡、两面流水、前后檐墙相等的小型正房。鞍间房比厦房正式,却也不是真正意义的正房。


  鞍间房形如马鞍,有高屋脊,多为富裕人家建造,会使用一砖到顶或土墙外包砖砌结构。从屋架构造上有“人字形”和驮梁屋架两种。前者由脊檩、腰檩、檐檩、平梁、坡梁、拉筋、斜撑,柱子构成。后者由脊檩、腰檩、檐檩、柱子、平梁、小平梁、立柱构成。鞍间房耗费木材较多,以梁柱承载屋顶重量,墙只起围合和分割空间的作用,俗称“墙倒屋不塌”。


  鞍间房面积较大,单间多在15~20多平方米之间。用料讲究的鞍间房一般能使三四代人使用。至今在西安周边农村还能看到明或清代建筑的老房子,其门窗、屋脊、山墙也多有或减或繁的雕刻、拼图,给人以美观、庄严的感受。



  厦房


  厦房是单檐房,前檐墙低,后檐墙高,屋顶的水是单面向前流的。多是一坡流水,就像把鞍间房从屋脊分开只盖了一半一样,这就是“关中八大怪”中的“房子半边盖”。厦房多为两个开间,门和窗都开在前檐墙上,后檐墙不开门窗,也有把厦房盖成三间或一间的。


  通常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又兄弟众多盖不起大房子的就盖厦房作为正房。普通百姓盖厦房很少有一砖到顶的,后背多是借用院墙的版筑夯土墙为基础(7尺、2.3米),再用‘胡基’垒到1丈5尺(5.3米)左右,前沿用砖石砌‘垫脚’,多为3至7层,再用‘胡基’垒到1丈多高(3.3米),门窗人字型屋架由立柱、平梁、斜撑、坡梁、脊檩、檐檩构成。驮梁式由将军柱、柱子、平梁、小平梁、脊檩、腰檩、檐檩构成。



  三、关中传统民居装饰的主要表现


  1.屋顶部分的脊饰、脊兽、瓦饰;墙身部分的山墙,硬山墀头、窗下墙等这两部分,主要以砖雕工艺表现。而脊兽、瓦饰实为一种细泥陶塑饰件,与砖瓦同料同烧制而成,具有美化屋脊丰富房屋天际轮廓线的作用。


  2.门、窗、挂落、窗帘罩以及檐下斗拱等;室内屏风、落地罩以及粱架部分,这些构件的装饰主要以木雕工艺表现。


  3.柱础、门墩石、台阶、上马石、拴马桩等,这类构件主要以石雕工艺表现。


  4.民居的门楼、照壁等,则是装饰的重点部位,往往砖雕、木雕、石雕相互辉映,雕刻工艺的精湛程度往往显示出主人的社会与经济地位。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山东传统民居和建筑风格

建筑百科 2024-10-17 0

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建筑百科 2024-08-28 0

推荐更多

访古河北保定地区文物古建筑

建筑百科 2024-11-20 0

鸱鸮纹——中国传统纹样

东方文化 2024-11-20 十约日志 0

浅谈文物建筑的预防性保护

政策法规 2024-11-18 0

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八大形式

建筑百科 2024-11-18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