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魏晋南北朝女子服饰有什么讲究?

2021-09-06 10:53华服志24043

  魏晋南北朝作为过渡阶段,在汉朝和唐朝两个朝代中间,维持了将近四百年。魏晋南北朝,是在汉朝灭亡以后相继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政权的总和,这些政权大多数都很短暂。魏晋南北朝期间政权更替频繁,曾短暂统一,随着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新建起来的魏晋不足以控制整个局面,战乱纷扰,政局摇摆不定、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重重,呈现南北对峙的局面。南北朝并不是指两个朝代,而是指一种并立的政治局面。


  总体来看,北朝的游牧民族政权居多,而南朝大多数是由魏晋时期躲避战乱向南迁徙的汉人建立起来的政权。史书上有个词叫作“衣冠南渡”,就是指的这个阶段。南渡指向南迁徙,这个迁徙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代表着之前的中原文明由最早发源的黄河流域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在秦汉时期,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都被看作是文明未开化的地方。但随着北方国土的沦陷,受到长期战争、饥荒、疾病、天灾的影响,北方的人民背井离乡,向南迁移,和南方人一起生活。起初的时候,矛盾是很尖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演和几代的传承,隔阂慢慢被淡化,文化最终融合在一起。


  南北朝是在两条平行轨道上发展,并且整个魏晋南北朝期间到处都充满了战乱,但由于这种民族和地域的大迁徙、大融合,促进了新的汉民族的形成。这种新的民族认同,比传统的中原文明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在隋唐统一中国以后被慢慢延续下来。因为门第和依托于门第的人才选拔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层固化,寒门出身的人在政府中上升空间有限,所以知识分子不再把仕途作为唯一追求,转而追求文学、美学、哲学,以及生活享乐,并且创造出了新的文化和文学风格,构成了所谓“魏晋风度”,这也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


  服饰风尚


  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则出现各民族间相互吸收、逐渐融合的趋势。一方面,一些少数民族提倡穿汉服;另一方面,鲜卑族服装紧身短小,下穿连裆裤,便于活动,在中原广泛流行,传统的深衣形制逐渐消失。


  这一时期的服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汉族服式,承袭秦汉遗制;一为少数民族服饰,承袭北方习俗。


  魏晋时期出现了一种更为舒适的服装—衫,来取代袍,袍的衣领多为交领、双层且厚重,袖口窄小呈圆弧状。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袖端应当收敛,并有祛口。


  北魏洛阳永宁寺出土的世俗服装立像下摆残块有16块,是袍服的下摆部位,多数衣褶宽且疏朗,衣摆下端都有一道缘边,根据缘边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缘边平展无褶,缘边宽4~5厘米,有的加彩绘纹饰装饰,纹饰装饰以花卉题材为主。一种是缘边呈密褶状,缘边宽8~9厘米(世俗服装立像)。



图|世俗服装立像

(图片来源:《北魏洛阳永宁寺》)


  衫的款式以直襟为主,衣为轻薄的单层,袖身宽大呈垂直型,衫则省去收敛的袖口(称为“祛”),袖端、袖口宽敞。衫相比袍来说穿着更为舒适随意:可以用带子绑起,使两边的直襟相连,也可不系带子,使其自然敞开。“在江苏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竹林七贤的砖印壁画中,八位士人均穿着衫衣,有的还袒露胸部”。由于衫不受衣、祛等约束,魏晋服装日趋宽博,成为风俗,并一直影响到南北朝服饰,上自王公贵族,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杨机墓出土男俑上着宽袖齐膝长袍、外着裲裆腰间有一系带,下着缚裤。这一时期缘边依旧比较宽,尤其在领部与腰部的运用,起到固定衣服造型与轮廓的作用(杨机墓出土男女俑、彩绘女侍吏俑)。


  女子服饰


  南北朝是汉族统治的封建政权,大体上仍承袭秦汉服制。《晋书·五行志》记载:“泰始初,衣服上俭下丰,着衣者皆厌腰尽裙”。可见其服装式样为上短下宽。宽大的裙裾式服装是主流的汉族衣装,南方相对温暖的气候也适宜宽衣的存在,加上玄学风气的影响,人们追求自由奔放,自然飘逸,使得这一时期的衣着日渐宽大。妇女日常穿着为襦衫及杂裾双裙。衣着款式与色彩丰富,装饰日益讲究。


  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漆画人物着装形象与《洛神赋图》服饰的形式和飞舞的带饰有相似之处,是魏晋特有的杂裾垂髾服。魏晋壁画墓出土的宴饮图是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画面中女子头梳高髻,上着交领衫,下着间色裙,领缘与袖缘用红色来区分。


图|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图片来源:《中国纹样全集:战国·秦·汉卷》)


图|魏晋壁画墓出土宴饮图(局部)

(图片来源:《中国出土壁画全集》)


  由于胡族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及民族文化融合的加强,富有游牧民族文化特色的服饰大量涌入中原地区,胡服对汉族的影响日趋加深,使北方服饰明显呈现出胡化的倾向。如北朝流行裤褶,《释名》曰:“袴,跨也。两股各跨别也”。《急就篇》称:“褶,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广袖,一曰左衽之袍也”。左衽为胡族的衣服款式,可知裤褶即为胡服。裤是裤子,褶为上衣,就是上衣下裤,不同于南朝的上衣下裙,袴褶是北朝百姓的常服和便服。魏晋时期一反儒家严谨的服饰风格,崇尚宽衣,追求身体的解放。这与当时胡风与服用仙药的影响有关,也与人们重视身体感受与解放欲望的思想相符,魏晋士人因政治迫害、时局动荡的缘故,对仕途产生不安而关注如何安身立命,反对虚伪矫饰的礼教教条,主张放任或逍遥自在。“表现在诸多不合礼法的行为,例如:终日酣醉、逾越男女分际等”。


  这一时期出土实物较少,一件扎染工艺的绢衣,如绞缬绢衣图所示,此件衣服呈褐色,交领,袖子为喇叭形的大袖。面料是平纹绢,用绞缬的工艺染出黄色小点纹。绞缬又称扎染,在北朝开始流行,保存如此完整的北朝女服尚不多见。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魏晋南北朝冠帽形制的变迁

魏晋南北朝 2023-05-11 赋华 0

南北朝流行冠履饰物:所“饰”无常皆时尚

魏晋南北朝 2021-08-18 刘芳 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文化

魏晋南北朝 2021-08-09 马星烨 0

推荐更多

中国茶文化|《茶经》中的火器

茶道 2024-09-10 陈明双 0

凤鸟纹——中国传统纹样

东方文化 2024-09-10 0

徽州民居马头墙、牌坊的文化渊源

建筑百科 2024-09-09 王芳 陈敬 0

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简史

历史解说 2024-09-06 未冬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