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蔡广斌:绘画与影像,亦真亦幻的结合

2017-11-14 10:44中国文物网5142
  在当代大众传媒的背景下,影像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视觉,也想想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当今越来越多的设计家、画家把影像纳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来,因此传统绘画有了新的发展。初见蔡广斌的的作品,是被“影像水墨”四字所吸引,本以为是结合新媒体的装置或观念艺术,没想到作品竟这么“纯粹”。他的作品中有抒情的成分,也有观念的因素,而重重撞击心灵的,是作品传达出的一种莫名的虚无和悲寂的存在感。这不由得被带进萨特的世界,在孤独、烦恼、和焦虑中去寻找自我,限定自己。然后突然间担子重了,个体责任和群体责任突然加了进来,促使去不断超越和思考自己的本质。“存在先于本质”,在他的作品中,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他人以及整个人类集合的群的存在。或许这就是蔡广斌的魅力。

  褪下当代水墨这一敏感的外衣,似乎看到了两个蔡广斌,一个是以个人精神而存在的,静态的、处于无限的自由而又虚无存在的混杂中。他被“陈海公路”、海边的湿地“东滩”还有“江湾”及“西郊公园”等夜幕下的景色所吸引,将存在的焦虑抛洒于夜幕下那永恒的黑暗与沉寂,那一刻,人是静的,作品也是静的。如果说,这一系列自然和风景的描绘有什么意义的话,那是一种特殊的、单独的、个体经验,揭示了存在状态的孤独与虚无。通过水墨与影像并置的方式,将个体精神嫁接于实体自然之上。“并置”在这里成为了一座沟通主客的桥梁,同样也作为一种过程的呈现,记录了艺术家接触自然、触景生情、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并置”巧妙的解决了在单幅作品中呈现实体空间、心里空间和时间因素的衔接问题、不同形态的瞬间在时空中扭曲交汇而最终服务于艺术家个体精神的表达。

  另一个蔡广斌,是以群体精神而存在的,他将个体存在的虚无与集体进而与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他企图用作品直接介入当代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通过哲理性的思考和观念的呈现来表达现象之后的匿名性力量。他取材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批判当今社会沦丧的价值观,以他者的当下姿态反映集体的、社会存在的异化。在《热点2010》系列中,艺术家选取了学生压力、自杀,扫黄,城市居住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将生命虚无和个体选择的对抗性置于冲突的中心,是什么使得现在的生活变得如此压抑?艺术家以一种忧患的姿态去体悟今日社会生活的压力与孤独,或许人的社会存在自始至终都是苦闷的、悲观的,无可奈何的。

  回顾当代水墨的实验历程,大致有这样几种倾向:一.强调笔墨自身的表现力。根源于中国传统绘画史一直延续下来的笔墨的信仰,这一条线索到了清初四王基本走完了全部的历程,文人画中的笔墨气质或许是当代艺术中仍值得追寻的东西,但无限放大此方面的特质并不能有任何的建树,相反无法逃脱传统的窠臼中去;二.强调画面的叙事性。企图以创作题材的更新来界定其当代性。无疑当代水墨需要一些紧随时代的主题,但问题是题材的更新永远只是狭隘限制中的变异,在当代水墨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种题材的新与旧,也不是特定题材的作品中技巧的更新。不妨借用阿多诺对“新异”的理解,所谓“新异”,不是在发展,而是在打破传统。所否定的,不再是在此以前流行的艺术技巧或风格原理。而是整个传统。在当代水墨的今天,似乎需要的是这种精神;三.水墨装置和行为,常常表现某种观念,将水墨艺术上升为哲学反思。这是一种非常前卫的艺术样式,与后现代观念艺术紧密结合,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探索;四.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强调情感的表现力。类似于表现主义创作方式,笔墨服从于个体精神的宣泄。这是一种很真诚的艺术,是艺术对情感和现实的介入,或时常表现出一种超现实的色彩;五.当代水墨的形式主义倾向,这条线索可能受到过现代主义形式主义的影响,从罗杰弗莱、克莱夫贝尔到格林伯格,现代主义形式主义倾向不断的提纯艺术媒介语言,是一种资产阶级自律艺术的表现。此类水墨作品偏向于抽象性和装饰性,甚至为一种规范化的重复表现。

  正是出于对当代水墨的一些思考,蔡广斌的作品是出于个体对存在的思考,是一种表现性和煽动性很强的精神绘画。作品中的水墨语言;影像与水墨的并置;水墨拼贴、多画面的自由组合等,这些在蔡广斌的作品中都只是服从于整一情感的技法手段,并不具有独立性,在多种因素的合力下艺术家所要表现的真挚另有所指。

  精神提升到它自身”,对人生价值观和存在意义的思考才是艺术家所重视的,这也许就是蔡广斌笔下的一条公路、一抹江湾、一池湖水。很少有艺术能将水墨材质的深沉与忧郁发挥的如此感人,并将绘画与影像结合得如此紧密——亦真亦幻。

  人物简介:

  蔡广斌  1963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