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刘泉:专访 “崆峒泥塑”传承人

2023-09-22 14:07网络17673

  崆峒故事由崆峒人物造就,崆峒人物也呈现出了崆峒文化的内涵、崆峒文化的现状以及它未来的样貌和可能性。崆峒非遗资源丰厚,讲好崆峒非遗传承人的故事,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建立文化自信、进行文化传承和影响年轻人的方式。


  今天我们的走访者是崆峒区市级非遗传承人—刘泉。


  刘泉,男,汉族,艺名“泥塑刘”,生于1963年6月13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蒋家沟村人。系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平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平凉市级脊兽、泥塑非遗传承人,崆峒工匠,甘肃省中级泥塑师,平凉市艺术届联合会代表,道学文化研究会会员,平凉市“优秀民间文艺工作者”,系国家一级雕塑艺术家王佑凯老师弟子。其作品在平凉市独树一帜,成为民间颇有名气的“泥塑刘”。


  泥塑,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类型多样,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在汉代更是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类,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品类。脊兽是泥塑中的一种,是由泥塑烧制而成的古建筑、房屋装饰品。以泥塑基础,塑成龙脊、凤脊、走兽、正物、牡丹莲花脊、麒麟送子、莲花送子、大象狮子驮宝瓶、二龙戏珠、乌龟驮宝瓶、仙人走兽等160个类别。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做脊兽的?为什么要从事泥塑这个行业?


  刘泉:因为我的祖先们一直在从事这个行业,到我这里一方面算是一个传承,更重要的是因为自己的爱好。从14岁左右,每天放学后,出于贪玩,我就跟着父亲学习做一些简单的样式,边玩边学,慢慢的也就学会了,我们兄妹五人,到最后只有我一人坚持到了现在。


  你的家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这个行业的?为什么会做脊兽?


  刘泉:最早我的祖辈手里是做一些青砖墙瓦,据说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一个要饭的路过我们家,我太爷收留了他,他便将自己做脊兽的手艺传给了我的太爷,从此我的家族便将这门手艺一直传承了下来,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


  你现在做脊兽相比较你的祖辈来说有什么变化?


  刘泉:我在祖辈传承下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有些东西进行了改造,比如脊兽制作,以前没有模型,全靠手工,以至于做出来的每个作品都有差异,而且做起来慢,现在我从外面学习之后,制作了模具,可以进行批量生产,销路也更加的广泛。


  你的脊兽主要销路是什么?


  刘泉:以前主要是用于庙宇上的,像崆峒山玉皇殿、大佛殿用的脊兽大部分都是我生产的,近几年各地的乡村舞台、文化墙、文化村壁,民俗博物馆、景区等古建脊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陕甘宁等地的订单也比较多。


  你能给我们简单的说一下做脊兽的过程吗?


  刘泉:做脊兽是个力气活儿加技术活,每一个制作环节都要细致入微,一件完整脊兽成品要经过挖土、和泥、泡泥、倒板子、粘骨架、捏花、养护存放,进窑烧筑、出窑等十多道工序,做泥塑泥的软度很有讲究,泥都是经过初步搅拌,加工存放在这里的,干湿度已经适中,使用时还要加入绵花、头发等增强柔韧度。真正做泥塑时。要使泥土软硬适度又不粘手,还要像揉面团一样对泥进行捣面、搓揉。


  烧制脊兽有什么要求吗?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刘泉:烧制脊兽的窑要比一般烧砖瓦窑要小的多,是一个用青砖垒砌而成的圆形带天窗的窑,正中间是炉台,烧窑之前要先把凉好的泥胎一件一件地搬入窑中一层一层码好,然后封闭窑门开始烧窑,在民间烧窑是一件很讲究的事,依据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每次烧窑都要举行一个小小而隆重的祭窑仪式。祈求窑神保佑烧窑过程顺利,祭窑结束后方可点火,火温要控制在一千多摄氏度,烧制过程需要1个月左右,中间要随时仔细观察火的红黄,蓝白颜色变化,来把握温度和时间,防止泥胎因火急火缓拿捏不好而变形或裂缝,然后,撤火、闷窑、出窑后即可涅盘成青灰色的脊兽。


  你一年大概能做多少泥塑作品?


  刘泉:除春种秋收的农忙季节,我几乎一年四季都在做泥塑,一年大概可以生产六千多件,烧制四到五窑的成品。


  到目前为止,你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刘泉:《田园生活》,这个作品获得第十四届甘肃省百花奖,《祥龙》《崆峒武术》这些作品我都比较满意,而且也多次获奖。


  我看到你的作品很多,除了做脊兽,还做哪些题材的作品?


  刘泉:我的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花卉、动物、博古等,有时候看到一些新颖的东西也会去做。比如疫情期间制作了抗疫医务人员的作品,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创作了《文明养狗》等。


  你怎样概括你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刘泉:我喜欢做夸张化的作品,而且人物表情一定要丰富饱满,展现积极乐观的态度。


  你对自己以后的创作有什么想法和打算?


  刘泉:今后我想创新制作一些反映崆峒地方文化、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的作品,比如黄帝问道系列,崆峒武术、乡土人物等接地气的泥塑作品,把咱们老祖宗的泥塑手工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永远保留下去,也把咱们的崆峒文化传承下去。


  你在做泥塑的这些年,你感觉整体有什么变化吗,什么让你一直坚持了下来?


  刘泉:在这之前由于宣传力度较小,泥塑一度成为了冷门艺术,人们觉得辛苦前途不大,因此,学习泥塑的人很少,但近几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政府也给予了很多的支持,我在2016年注册成立了刘泉脊兽古建制作有限公司,我的脊兽古建公司被甘肃省委宣传部授予“文化集市生产基地”,我做的一些狮子、麒麟送子、莲花送子、大象狮子驮宝瓶、笔筒、金钱龟、貔貅、十二生肖等民俗泥塑文化场景、旅游工艺品大都非常喜欢,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敢于吃苦,加入到泥塑的行列,将咱们的崆峒文化发扬光大。


  在采访完刘泉以后,我们和他的妻子、儿子也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你支持刘泉做泥塑吗?为什么?


  刘泉妻子:我特别支持,泥塑到他这一辈已经四辈人了,我希望可以一直传承下去,再一个做泥塑,第一就从现在社会的经济角度来说,本来我们都是农民,没有稳定收入,但是泥塑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更带动了贫困户的收入,我们雇佣了六个贫困户,都是残疾人,给他们也增添了一份收入。这些都是坚持下去的动力,第二我感觉做泥塑能让人在复杂的环境下,感觉身心疲惫下,能静下来身心来,比较愉快。


  你现在可以独立做作品吗?


  刘泉妻子:不行,我只会一点简单的,其他的还差的远。


  你们做泥塑除了改善经济保障生活之外,你觉得做泥塑还能给你们带来什么?


  刘泉妻子:一方面可以打发一下时间,再一个我们希望可以传承下去,留给后面的娃娃,让他们去学,让他们把这个传承下去,这是一个乐趣,也是一个责任。


  你们作为这个家庭作坊式的产业,你下一步的规划是什么?


  刘泉妻子:下一步的规划就是在产品上再下功夫,现在文创产品的种类有点少,不是很齐全,我想在文创上再发展一下,扩大生产。


  你觉得现在和你刚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在环境条件上、市场营销上最大变化在哪里?


  刘泉妻子:最大变化就是前几年的时候,网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对我们来说既是好事也不是好事,我们俩个年龄都大了,没有年轻人帮着我们操作就比较困难,跟人家年轻人比起来,我们在走下坡路,从市场上来说,比过去能好很多。


  你为什么跟着你父亲做泥塑?


  刘泉儿子:主要的是一种喜爱吧,我爸他从小就跟着我爷爷做,我跟着我爸耳濡目染,慢慢也喜欢,很享受做泥塑的过程。


  你觉得你和你父亲做的作品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刘泉儿子:我会创作一些更丰富的作品,在我父亲的基础上再创新,在题材和范围上再大胆一点。


  星火相承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在我市民间艺术的百花园里,像刘泉一样的执着坚守的艺人还有很多,他们或子承父业,或女承母业,传承行业精华,守一份寂寞,也有一份绚烂。他们深深地扎根于民间艺术的沃土中,用他们灵巧的双手记录着日渐远去的传统风俗民情,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乡土文化。正是因为有这些民间艺术家的不懈坚持,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才变得五彩斑斓,我们平凉的民间艺术才得以星火相承。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