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杨峡:千变万化,发扬搅胎陶瓷艺术!

2023-02-23 09:10非遗地图17883

  杨峡,男,1956年出生,河南济源人,焦作搅胎陶瓷领军人物。著名搅胎艺术家,壶艺家、农学家;河南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玉石雕刻大师。现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学院搅胎陶瓷大师工作室教授,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陶瓷美术分会常务理事,河南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河南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河南工艺美术馆副馆长,江苏宜兴彩泥窑艺术顾问。


  搅胎陶瓷,这个技艺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制作成形,浇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由于泥坯绞揉方式不同,纹理变化亦无穷。


  它不仅能绞出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有的如老树缠绕盘根错节,有的如层山叠嶂起伏不定,构思奇巧,变化万千。


  搅胎陶艺发源于唐而兴于宋,曾经兴盛于河南省焦作市当阳峪,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制瓷工艺中最难掌控的一种,因此很长一段时期处于失传状态。


  “搅胎陶瓷每一件产品都有其不同的纹理特色,其纹理结构只有相似,没有相同,它以独特的纹理结构和色彩变化在陶瓷产品中独树一帜,成为诸瓷之中的佼佼者,堪称制瓷精品。”杨峡这样说道。


  他自幼喜爱书画和收藏,从小受父辈的影响,开始逐渐对搅胎陶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在他学习制作的初期却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因为传统的绞胎工艺因为不成熟,在烧制过程中容易开裂,因此杨峡不会采用高温烧制绞胎瓷,而且因为当时高温颜料技术的落后,烧制过程中颜色容易挥发,所以烧制的作品颜色较为暗淡。


  为了恢复和研制出搅胎瓷,杨峡等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不分白天黑夜,在搅胎技法的过程中,他和技术人员对当阳峪搅胎瓷的质地成分、工艺原料、制作技法逐一进行调查、试制,并开始在自己设计的土窑中尝试着烧制搅胎瓷。


  在经过他多年的研究创新后,终于突破了前人所面临的束缚,在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并且吸收了很多种其他艺术形式,使其面貌一新,做出了许多玉质感很强的瓷器作品。


  经过几十年潜心搅胎艺术的研究,搅胎陶瓷的艺术语言、文化语言、装饰语言形成了杨派风格的搅胎艺术创作理论体系影响国内外。


  他的著作有《中国绞胎瓷》河南美术出版社;《中国陶瓷名家——杨峡卷》,河南美术出版社;《绞胎陶瓷的文化语言》、《绞胎瓷的装饰语言》,河南美术出版社;《杨峡绞胎瓷研究文集》,中国画报出版社;《中国焦作绞胎艺术瓷鉴赏》,中国文联出版社;发表搅胎瓷研究论文20余篇。


  杨峡的代表作有搅胎瓷《瓷魂》系列;“万众一心”菊花纹,“盛世花开’牡丹纹;”纳福迎春“山花纹。


  他还曾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发明博览会铜奖,CCTV2007最佳人气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佳工艺奖,河南搅胎艺术瓷装饰工艺美学规律研究省科技进步奖,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北京2008)铜奖作品......


  搅胎陶瓷艺术,不仅是深入到胎骨的“釉下彩绘”,更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追求,一种淡美素雅的心境!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