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黄昌友:书以载道

2017-10-16 10:15中国文物网5214
  黄昌友,获文化部高级书画艺术人才证书,书法、国画作品在全国书画大赛中屡获金奖。现为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成员,中国和合画院成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委员,深圳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一级书法家,一级美术家。

  第一次见面,记者觉得黄昌友似乎不像一位艺术家,既没有中式个性的打扮,也没有张扬的话语,寒暄两句便坐下来接受采访,就像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大叔。黄昌友是健谈的人,却又有严谨的一面,采访中时不时对说出的话停顿斟酌一下。也许正是这种开放与严谨并存的特质,才影响到他的作品严谨而不呆板,潇洒而不放逸。

  艺术随缘,所以结缘

  和大部分人练习书法的缘由相似,黄昌友小时候被家人半强迫着学写毛笔字。因为出生在中传统艺术的浙江,又属书香门第,四五岁时就被写得一手好字的爷爷要求练习毛笔字。黄昌友坦言道,“我们浙江那边对传统文化还是比较讲究的,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拿笔写个东西,别人看你字写得,对你的评价就好。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爷爷就帮着邻居写个字,这是件自豪的事情。”庆幸的是,因为家人的半逼迫和浙江艺术氛围“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感染多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就慢慢喜欢上了书法,还能有所成就。

  书法和篆刻又是有诸多共通之处。1999年汪新士老先生在深圳居住,有一个工作室。黄昌友经常去拜访他,久而久之便有拜师念头,并成为了他的入室弟子。汪新士老先生不光是西泠印社创始人王福厂的弟子,几个创始人都曾教过他篆刻。王新士老先生这一辈子的学生多,入室弟子却少。“汪老收徒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考核,然后说不准哪天,师母就会煮一碗萝卜饭。吃了这碗萝卜饭,就是入室弟子了。”黄昌友微笑着说这句话。

  深入临帖

  与拜篆刻大师学习篆刻不同,以书法而出名的黄昌友并没有特意去跟随某位书法大家学习。临习颜真卿、柳公权、欧阳修、赵孟頫的书帖及汉隶魏碑,把这些字帖作为他吸收营养的来源。临帖是学书法最基本的手段,体会帖里作者书写的心境则是要旨,在此之上才更能领悟作者的神采。

  学书是有阶段性的,近段时间黄昌友特意找了钟繇的字帖去练,用心揣摩。钟繇是王羲之的老师,他的《荐季直表》是小楷里面受古今名家一致推崇的。黄昌友说:“即使后来王羲之自成一家了,但在小楷这块还是没有超过《荐季直表》的高度。”于是他投入到了《荐季直表》的临习,找其规律,发现特点,有的放矢地抓自己要的东西。

  他将柳体的筋骨、魏碑的自然质朴等元素皆有机结合在一起了,并在隐约中融合了欧字的灵魂,感到大拙浮显大巧,结构上又能看到赵孟頫字帖的影子,给人以一种古朴传统,赏心悦目的感觉。数百遍的通临和分析比较,使他逐步掌握了古人的笔法和结构。既造就了手上的功夫,也提升了自己的心境和眼力。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番积累,他的书法既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汉唐古风扑面而来,又让我们感到他个人情趣的张扬,在试图不断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艺术语言。

  书法根植于传统

  “传统”这两个字是整个采访中被提到次数最多的词汇。黄昌友认为书法一定要遵循传统。“书法”讲究一个“法”字,全世界只有中国字才能称之为“书法”, “法”是法则、法度、境界或者说是准则,这些就是要继承的书法传统。

  中国几千年下来,可以说是上世纪50年代后开始用钢笔,之前是用毛笔。古代写字讲究章法,成为大家后会有自己的一部分特色。黄昌友说:“看到很多年轻人书法传统部分积淀不够,但又想出名,所以就标新立异。看过很多所谓的当代书法用笔夸张,字解体后找不到重心。通篇看来,从美学角度来说,可以说它有抑扬顿挫,从书法上来说就是不符合的。”所以他认为当代书法,如果说是需要去规范的话还是要回归传统。书法的创新是要在传统积淀上,“中国书法”应该说是“中国书法艺术”,书法一撇一捺要有法度。

  艺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问,每个人的欣赏角度,欣赏水平都有不同,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艺术大餐是最众口难调的。但是无论怎样,书法这门艺术都要根植于传统,是多少先辈智慧的结晶,是需要现代书法家敢于下功夫、舍得下功夫,在传统上发展。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