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赵元超:建筑大师的诗意情怀

2020-01-10 10:355146

  2016年,省政府授予全省二十人“陕西省首届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的荣誉称号,勘察设计大师涵盖了岩土设计、工程勘察、建筑设计等领域的专家,代表了陕西勘察设计行业的最高水平。这一称号的授予是对长期在勘察设计领域默默奉献、追求卓越并做出非凡贡献的优秀勘察设计师的褒奖。本刊将推出“大师访谈”系列报道,走进大师的世界,讲述他们的故事,解读他们的设计。以希广大勘察设计工作者以大师为榜样,全身心投入勘察设计事业,用智慧去创造更多的价值,推动全省勘察设计行业更好的发展。


  赵元超,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第八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陕西省首届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当代百名建筑师、APEC建筑师。


  朴实、平和是我初次见到赵元超的印象。眼前这位浑身散发着儒雅、稳健气质的年轻总建筑师,让人自然心生崇敬之情。就在采访不久前,他刚刚被评为第八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对他来说,的确是实至名归。五十多岁的他,对建筑创作始终充满了激情,他把建筑设计当做一个毕生奋斗的事业和探索真善美的过程,他享受这个过程带来的快乐和期望。


  采访时间宝贵而短暂,我虽不能从专业的角度理解其中精微的设计,但源于一个外行对建筑的热爱,在与他的对话中,对他的建筑理念和情怀产生了共鸣。因为,人们对于美好的领悟总是相通的。


  让生命和情感融入建筑


  当建筑遇上有情怀的建筑师,一切都变得浪漫而有活力。赵元超就是这样一位富有建筑情怀的建筑师,在和他的交谈中,浓郁的建筑修养、诗情画意的文化艺术内涵让人折服。他扎根厚土,从事建筑创作三十年,努力探索西安城市的复兴之路,为西安城市风貌和建设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创作领域广阔、风格各异,视野开阔,作品兼具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浓郁的传统神韵表现出建筑与环境完美融合、建筑与城市和谐共生的文化内涵。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赵元超将他的建筑理念、建筑情感融入到他的建筑作品中,赋予了建筑生命力。


  赵元超认为,“好的建筑作品如同君子一样,与自然、城市环境的关系一定是彬彬有礼、和而不同、同时也应是简单的营造。我主张素面朝天、浑然天成、简约大气,反对过渡设计、花拳绣腿、无病呻吟”。


  在他的眼里,好的建筑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体现场所感,和所在场所的关系是尊重和融合,能恰如其分地置身于环境当中。比如在西安行政中心的设计中,赵元超为这组建筑选择了突出轴线、分列东西的布局形态:中轴线的端点是公共公园,西安市政府、市委、人大和政协的办公楼谦虚地置于两侧,建筑群掩映在大片绿地之中。公园、绿地为老百姓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并非建筑突兀地存在。


  好的建筑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时间的流淌中得以沉淀。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在当下一般很难看出一个建筑的价值。好的建筑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好的建筑不仅耐看耐用,还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是经典的范式,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比如省图书馆的建造采用的干挂石材、西安市行政中心用金属瓦屋面,这些都是用现代材料来表现对传统建筑的一种致敬和回应。


  好的建筑应该也是绿色的。建筑设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而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往往为了形式和视觉冲击力,很容易产生泡沫式的建筑。


  一个建筑师的成长史,也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息息相关。在他几十年的建筑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观念:


  自然优于人工。他说,我们人类总是想给自然加点东西进去,但最后发现往往是失败的。人工的东西往往没有自然的永恒,任何建筑都有可能对自然产生破坏,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破坏,为自然增色,与环境和谐。


  城市大于建筑。他觉得建筑应该尊重其所在的城市和环境,而不是唯我独尊。在他眼里,每一场地都有自己的秩序,好的建筑师善于发现其中的“秘密”,让建筑和谐地处于其中,而不是简单地拆除,打破原有的秩序。建筑不应该破坏城市的环境和生态,建设一个和谐城市比创造一个单纯好看的建筑更为重要。


  品质高于风格。在过去,人们总是过度关注风格,跟风追风,把建筑定义为复古的还是现代的,他觉得必须提高品质,城市的品味比单纯的风格更加重要。


  适宜大于创新。对于建筑而言,创新是很难很复杂的,但首先要恰当。比如南门广场的改造让人们交口称赞,因为它合理安排了一系列城市的功能,妥善的处理了保护和发展问题,突出了南门的历史记忆和城市归属感。用比较恰当的建筑形式回应了对南门的尊重,符合人们的行为心理。


  赵元超主持设计的西安市南门广场综合提升改造项目


  “长安龙脉”上的传承


  西安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城市中轴线,这条18公里的笔直大道南起陕西电视塔,北至张家堡广场,历来被称为“长安龙脉”。这条轴线对于建筑师赵元超个人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北端的西安行政中心,南端的陕西省自然博物馆,中部的南门广场均出自赵元超之手。这些龙脉上的建筑默默诉说着赵元超对这个城市的理解,贯穿了他“自然优于人工城市大于建筑、品质高于风格、适宜大于创新”的创作理念。


  陕西省自然博物馆位于“长安龙脉”的最南端,在当时的设计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使新建筑与现有的电视塔成为有机的整体。设计的基本理念是让新建筑消失,形成一个没有“形式”的建筑,突出原电视塔。设计以电视塔为中心做一椭圆形构图,不仅保护了原有地貌,契合了菱形城市广场,也突出了自然博物馆的特征,象征了生命的诞生。于是,以电视塔为中心,南北布置自然馆和科学馆的整体布局,月牙形的自然馆以楔形嵌入高地,坡向电视塔;科学馆及辅助部分利用高差单层与高地相连,穹幕影厅以透明的球体越出地面,表现了自然界日月同辉的永恒。建筑立面在这里成为地形的一部分,整个建筑看起来像从地面上生长出来。众星捧月般的规划设计更加突出了原有的地标性建筑。


  关于地,大地,土地,在他的建筑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常说要做一个对得起这片土地的建筑,他不会忽略建筑身旁的这些环境,不会让建筑兀然挺立,脚跟浮浅。只有和脚下的土地建立可能的实际的感情,和身旁的大地上的自然脉脉相望,建筑才是有机的有生命的。


  十年后,赵元超站在中轴线中心城墙南门区域的地块上,思考着如何将传统空间、文化和现代生活融合。如何在城市生活中实现对人的尺度的探寻,对赵元超来说这种思考贯穿于西安南门改造工程始终。“当时的理念就是不能把历史遗产当成木乃伊,要和当代生活充分融合,这是一种积极的保护而不是把它供起来,现在来看目的已经达到,不是一种僵化的保护,唤起全部市民更自觉的保护意识,这是对保护和发展的一种很重要的尝试。”赵元超说。


  他把南门广场整体提升工程比喻成是在城市心脏里做的搭桥手术。他的改造建立了城市开放新空间,解决了现代空间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建筑标志性、活动性与城市日常性、公民性的联系,没有采取大拆大建的简单方式,凸显了南门城楼完整的天际线,保持了这座城市特有的表情,以一个集大成者,包容和传承了古城西安的记忆和精神。


  他常说:“作为建筑师,不仅是一个文化的守望者,还应是环境生态的保护者,更是现代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城市背景在城市建筑的设计上至关重要。”


  赵元超主持设计的西安市行政中心


  探索符合城市灵魂的DNA


  城市设计是赵元超一直思考和探索的主题方向,对于城市设计,他也在不断的实践中思考和摸索。他认为,城市设计实质上就是解决建筑和建筑的关系,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建筑和城市的关系及建筑和人的关系。


  “城市设计是提升城市品质的一种手段,好的城市的标准,首先是一个和谐的城市。比如丽江,感觉的到整个城市是按照同样一个品质构建成的,有很完整的城市信念,我们现在开展的城市就是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1997年他去了澳大利亚,便对城市的设计产生了很深的感触。“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政治上各自为政,但他们有共同的美学修养,对城市空间有共同的认识,城市建筑之间关系很和谐,建筑内部风格各异,有很大的创新。而在我们国家刚好相反,每个建筑都想表现自己的特色,花枝招展,吸引眼球,而忽略了内部创新。因此,我们现在开展城市设计就是要解决建筑和建筑的外部关系问题,在多样中寻找城市的统一。”


  在我国虽然建筑规模巨大,也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机制,他常在想怎么样才能产生一个好的品质、好的城市、好的建筑,而建筑关系到决策、设计、建造等一系列环节,是一个时代集体创造的结果。建筑创作绝不是一个人就可以操办,它需要建筑师与决策者、审批者、建造者共同完成,才能反映整体水准。他认为,应该对建筑师职业制度进行一次彻底的反思和改革,还原建筑师在项目中的中心地位。建筑行业不是简单的服务业,应该是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高尚的文化创意产业。他认为好的机制是保证产生好的建筑好的基础。“我们现在的探索就是要探索在现有条件下产生好建筑、好城市的流程和规律。人类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世界留下美好的东西。”


  最近,他在做西咸城市中心的起步区设计,就是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法,避免“各自为政”,提出群体取舍的理念,意在为未来的城市创造舒适高效的美好生活。所有建筑师的设计都要遵守城市设计的导则,方案完成后由一家设计单位统合,包括地上地下互联互通,每个组团有不同的特色。他说:“经过这样的设计以后的建筑放到一起才能和谐有序,彼此尊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赵元超来说,旅行是他创作体验的一部分。他热爱建筑,因为它充满着期待和梦想;他热爱旅行,喜欢在不同的城市间游离,用脚去丈量城市,反思城市和建筑,用心体会好的城市是什么,好的建筑是什么,反过来才会对城市和建筑有更深入的认识,承担起一个建筑师应有的职责。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