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吾国吾乡首页 频道列表

浅谈儒家思想观念对我国古代传统园林建筑的影响

2023-08-30 11:21网络20540

  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学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西汉武帝以后,这一学派成了中国学术思想的主流。


  可以说,这一学派的思想主张,已经深深地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紧密融合了。


  从历代朝廷的选官用人,到民间普通人们的伦理道德,我们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儒家学派的影子。


  不仅如此,儒家的思想观念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建筑美学,体现在中国的传统园林建设之中。


  接下来,本文将以儒家思想观念对我国古代传统园林建筑的影响为线索,去探寻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儒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大变革时期。随着周天子地位的降低,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也逐步展开。


  这一时期,是社会生产力和思想文化大变革的时代。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


  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非常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的出现使得中华文化灿烂无比。在众多的学术派别之中,儒家学派十分耀眼夺目。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许多思想主张为后世所认可。从“为政以德”到“克己复礼”,从“敬鬼神而远之”到“有教无类”,孔子的主张包括许多方面。


  在那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孔子以及儒家的许多思想主张并不能帮助统治者快速地达到富国强兵争霸天下的目的,所以这一时期儒家学派及其思想的影响力还是较为有限的。


  进入战国时期以后,社会动荡的局势更加明显,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各国诸侯的兼并战争不断地改变着天下的局势。


  这一时期的儒家学派,发展到了孟子和荀子时期,虽然这二人的思想主张也是名载史册的,但是仍然由于社会背景的关系,儒家学派没能获得统治者的官方推崇。


  这一局面,在西汉武帝时期得到了限制的改变。西汉初年,由于连年的战乱,国家亟须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因此黄老之学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


  但是,随着汉初应用黄老之学进行休养生息之后,国家的实力已经大有恢复。因此,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国力已经非常强盛了。


  在这样的基础上,汉武帝进行了许多的改变,其中一项就是思想领域的大变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通过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将儒家学派置于了显学的地位。


  虽然汉武帝这一做法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但是却在侧面上帮助儒家学派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心。



  从此,这一学派成了中国思想领域的主流,开始对中国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西汉以后,历代王朝基本上都将儒家学派放在主流的地位,甚至依赖于这一学派的内容进行统治。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成为国家选官用人的主要方式,以儒家经典为主的考试内容也使得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起来。


  虽然这一时期的佛教和道教的势力也不容小觑,但是也没有超过儒家主流思想的地位,国家选官用人与士大夫的伦理道德观念还是深深地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


  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逐渐发展起来,儒家学派的思想逐步从科举考试上流社会向全社会延伸,更为广泛的群体开始接受这一思想的深度洗礼。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不仅是思想文化领域受到儒家学派的影响,就连社会生活领域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受到儒家学派影响的状态。


  从思想观念到伦理道德,从婚丧嫁娶到房屋建设,无数个生活的细节开始展现出来。其中,园林的建设表现得非常的明显。


  2、中国古代的园林建设


  我国古代的园林建设,是留给后世人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访古问先的人们很快会发现,许多古迹就是几百年前的古人建造的园林。


  这些园林有的虽然已经不复当年的风采,但是依然是将原本的总体风貌保留了下来。


  由于我国的地大物博,南北东西跨度遥远,这导致了地理环境相差的十分明显。因此,中国各地的园林是有各自特色的。


  但是无论是怎样的特色,他们都是会受到儒家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会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这里所说的相似之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在明代中后期,儒家思想已经在许许多多细节的地方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也恰巧是在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们把建设园林看作成为一种寄托个人志趣的方式。其中,尤以江南地区为最。


  从苏州的拙政园、狮子林到上海的豫园,再到扬州东关街里的个园,每一座园林的建设都蕴含着儒家学派的思想理念,也是古人留给后世的一笔宝贵财富。


  这些园林在建设之时多是经过著名的文人士大夫加以设计,拥有丰富的人文元素。其中,很多是源于儒家思想理念。



  3、园林中蕴含的儒家思想观念


  每一座园林都包含着自己独具一格的景观,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景观都只是外在的表现,其内在的思想观念却是相近的,那就是儒家学派文化理念的体现。


  <1.园林设计中的人格追求


  在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修身齐家是人生中可以追求到的目标。


  因此,我们会在很多园林建筑中看到这类设计,比如“岁寒三友”的种植。


  在传统的观念中,松、竹、梅代表许多良好的品格,能够传达人们的意图和志向。因此,在许多园林中,这类植物被大量种植,用来寄托园林主人的精神志趣。


  以苏州园林中,著名的拙政园和狮子林为例,我们就会发现,在园林中运用了许许多多梅花的元素。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这些园林中,大到房屋吊顶和檐壁雕花,小到屋中的桌椅板凳,甚至是窗棂上的花纹,都会有许多梅花的元素。


  除此之外,园林中许多绿色植物的种植也是有体现的,竹林夹道,梅影重重,一年四季之中园林的主人都会用植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而这些志趣的表达,显示了园林主人对崇高人格的追求,这正是儒家思想影响的体现。



  <2.园林设计中的中和理念


  在园林设计中,同样也体现了浓厚的儒家中和思想,“中不偏,庸不易”的理念在许多园林中体现出来。


  在我国古代,许多官员在年长后会选择归园田居。因此,他们对于园林的建设也是非常在意的,因为这将会体现他们的思想理念和道德情操。


  也正是如此,较高的儒家文化素养,也会给园林的设计带来很多儒家理念。


  中式园林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色,那就是布局讲究对称性。这里的对称性,并非指的是所有园林都按照严格的东西或者南北一致来布局,而是在空间布局上有讲究有创意的对称。


  园林中另一项能够体现儒家“中和”思想的就是园林整体设计的一致性。在一片面积较大的园林中,亭、台、楼、阁的建设,连廊假山的布置都是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风格的。


  虽然这些建筑在许多时候会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其所展现出来的美学方向是较为一致的,都是符合园林主人的精神气质和追求的。


  <3.园林建设中的重农因素


  我国古代是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社会,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文人士大夫都对农业生产生活有着非常重视的态度,这样的思想观念也体现在了园林的建设中。


  最初,这样的思想理念其实是源自于中国古代早期“庄园”和“田园”的概念。


  东汉魏晋时期,是许多世家大族形成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权有势的士族们开始在自己的庄园府邸中大搞建设。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为后世的园林建设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设计理念。


  我们所熟知的陶渊明笔下的“田园将芜胡不归”不是指农田,而是包含农田在内的一个面积很大的划分了不同功能区的庄园。


  拥有庄园,拥有一片设计精美的庄园,是那个时代世家大族的身份写照。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园林中土地的农耕作用已经大大减弱,但是这并不能改变文人士大夫心中的重农理念,他们会在园林设计中的许多地方表达自己的重农和回归自然的观念。


  前文曾经提到,人们会在园林设计中用“梅”“兰”“竹”“菊”来表达自己高雅的志趣。


  同样的道理,人们也会用“稻香”“麦浪”等元素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我们就会发现这一理念对园林设计的影响。“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林黛玉笔下的稻香村是贾府众人对田园生活的重视。


  虽然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明确地表达了对这一行为的轻视,但是这一情节的设计仍然表明了重农理念、重视生态在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儒家文化在我国历史上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春秋时期开始,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自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这一学派一直占据着中国思想上的主流地位,因此这使得历代的文人士大夫受到了这一学派很深的影响。


  当这些文人士大夫成为园林的主人或者是设计者时,这样的影响就表现在了园林的设计上。


  园林的设计是能够非常有效地表达主人精神理念的,因此我们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园林的设计渗透了许许多多的儒家理念。


  其中,既有崇高品格的追求,又有中和观念的体现,还有中农思想的延续。可以说,通过园林设计建造这一角度,我们也能够去探寻儒家文化的发展与影响。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年轻人去乡村生活的5种诉求

乡村振兴 2024-11-21 王雪锋 0

叶圣陶《苏州园林》

皇家园林 2024-11-20 0

“网红村”——乡村振兴新物种

乡村振兴 2024-11-07 0

黄姚古镇——朴素的岭南韵味

古镇古村 2024-11-05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