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吾国吾乡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寺院建筑形态的变迁

2023-08-01 10:49网络12941

  佛教建筑气势恢宏雄壮,融汇了佛教与中国传统古建筑的特色,寺院建筑之美展示出宗教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韵味,佛教建筑映射出的美学精神蕴藏在精密的土木结构与宗教艺术风韵之中,谱就出建筑深邃的精神境界。


  早期


  印度最早的寺院是佛陀在世时设置的各种精舍。在《大智度论》《大毗婆沙论》对此有明确的记载。


  在对古印度寺院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看到,当时印度佛寺的形制大多是在中央设方形佛殿(或者是佛塔),外围设僧房,佛殿(佛塔)内设佛龛。印度佛教建筑主要内容是塔,中国佛教建筑的最初,寺院也把塔放在中心位置。洛阳白马寺,就是按照这种形制而建成的。



  汉


  汉末时期,在徐州兴建的浮屠寺就是以塔为中心的庭院式布局,但此塔的木楼隔式结构与周围的回廊殿阁却改为中国建筑的传统样式。这是最早期佛教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初步融合。


  两晋南北朝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也在这个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各地兴建了大量佛寺。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时期洛阳有1300多座寺院。当时洛阳最大的寺院永宁寺的格局:北面是正殿,仿太极殿。正南有三门楼,殿南“立九层浮图(佛塔)”。由此可见当时的佛寺建筑依旧是“前塔后殿”,由此突出佛塔的重要性。另一面从总体布局上,永宁寺则是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布置方式,而殿堂则是按照中国传统建筑来建造。


  在这个时期,由于佛教的兴盛,有很多贵族间也流行着“舍宅为寺”(将自己的家宅供养出来,改建为佛教寺院)。这些私宅改建的寺院是不太可能按照印度佛教建筑原有方位来设置。随着这类寺院的增多,也渐渐形成了佛殿为主的形式的寺院。最开始是寺塔并列,然后是将塔建在寺外或者寺旁(也叫塔院),也是从此时开始,佛塔也不再作为寺院建筑中最主要的元素了。



  隋唐


  隋唐两代出现了规模宏大的寺塔殿阁建筑群,分布于大江南北的州郡城市与名山大野之中。


  唐代现存的大型塔都是是楼阁式的砖塔。特点是平面均为方形。且唐代佛教建筑是由石材仿木转向真正的木结构。


  宋


  宋代,佛教文化已经广泛融入到社会大众的生活中去了。寺院在功能上也丰富了许多,寺院不仅仅是举行宗教活动场所,同时也是大众交往、游玩的地方。此时,佛教的寺院建筑更加广泛地吸纳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元素。


  明代


  明代,佛教已完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强调“儒释道合一”,表现在佛教的寺院建筑上,则是强调对不同文化的并存,因此供奉对象、佛殿的种类逐渐增多,生活气息更浓;寺院建筑更加官方化,逐渐采取官方的宫殿式建筑模式。


  现如今所见到的寺院建筑及其造像,绝大多数都是经过明清两代重建的,寺院空间格局的佛教建筑配置与寺院的历史几乎已无关联。



  寺院建筑是佛教外在的表现形式,其演变与佛教思想中国化的过程是完全吻合的。在这个过程中,寺院建筑追随着佛教的中国化思想的变化而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加强了中国化思想。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绵延至今的多彩而丰富中国佛教文化。


  佛教寺院建筑是安置佛像、经卷,供僧众居住,以便修行、弘法的地方,也是佛教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佛寺建筑是弘扬佛教文化很重要的载体之一。


  佛教传入我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的宗教意义和文化内涵早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影响、有机融合。


  中国的佛教建筑以其宽广的胸怀容纳、吸收、消化了不同的佛教建筑形式,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佛教建筑。回到当下,社会高速发展,我国当代的佛教建筑也在探寻着一条与时俱进的、符合当代佛教思想的、满足现代人使用功能与审美需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中国佛教建筑中的钟楼、鼓楼

庙宇寺院 2023-11-07 0

佛教建筑之佛窟

庙宇寺院 2023-09-22 0

中国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特点

庙宇寺院 2021-02-21 0

推荐更多

年轻人去乡村生活的5种诉求

乡村振兴 2024-11-21 王雪锋 0

叶圣陶《苏州园林》

皇家园林 2024-11-20 0

“网红村”——乡村振兴新物种

乡村振兴 2024-11-07 0

黄姚古镇——朴素的岭南韵味

古镇古村 2024-11-05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