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吾国吾乡首页 频道列表

农耕文化的内涵:“应时、取宜、守则、和谐”

2019-01-17 08:5911234

  农耕文化曾经覆盖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成分,也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那么,农耕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概括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八个字。


  “应时”


  农业生产联系最直接的是时间与节气。


  在中国古代,人们基本上是生活在按照自然节律和农业生产周期而安排的时间框架之中的。


  夏代的历日制度《夏小正》中,已把天象、物候、气象和相应的农事活动列在一起便于民间掌握。


农耕文化


  后来,又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人们依节气安排农事活动。


  直到今天,节气依然是人们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依据。


  农业生产,本就是一种根据节气、物候、气象等条件而进行的具有强烈季节性特征的劳作活动,其时间性是很强的。


  因此,顺天应时是几千年人们恪守的准则,“不违农时”是世代农民心中的“圣经”。


  “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得时之和,适地之宜”。应时,体现了前人对自然规律的重视。


农耕文化


  “取宜”


  取宜主要是对“地”来说的,即适宜、适合。


  中国传统农业强调因时、因地、因物制宜,把“三宜”看作是一切农业举措必须遵守的原则。


  种庄稼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取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


  我们的祖先在农事活动中很早就懂得了“取宜”的原则,周祖农耕文化中的“相地之宜”和“相其阴阳”理念,就是“取宜”的实践经验总结,在指导人们认识自然和从事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农耕文化


  “守则”


  则,即准则、规范、秩序,它是人与自然长期互动形成的实践原则。


  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蕴含着“以农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荣、以礼为重”等许多优秀的文化品格。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对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崇尚和谐、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勇于创新等优良品质的养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和谐”


  农业是农业生物、自然环境与人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这就是农业的本质。


  “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就是在天、地、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这是农耕文化的核心理念。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古代农耕文化——宋代劝农制度

农耕文化 2024-03-06 0

农旅项目开发,如何与村民搞好关系?

农耕文化 2023-12-26 小探马 0

非遗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

农耕文化 2023-12-21 潘洪国 0

汉字中蕴含的古代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 2023-12-18 丽丽 0

推荐更多

茶文化景观的活态营造与非遗沉浸体验

特色小镇 2024-04-26 罗丹利 0

“微短剧+文旅”风起时

乡村振兴 2024-04-25 王彬 0

郭庄——杭州古典园林

皇家园林 2024-04-23 0

民宿,首先是一个“家”~

名居民宿 2024-04-22 0

8个民宿创业需要注意规避的坑

名居民宿 2024-04-19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