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古代八大制金工艺,你知道是哪些吗?

2020-12-23 10:09网络12773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当代社会很多企业做产品都喜欢以工匠精神自居,但其中真相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在泥沙俱下的当代,如果非要笔者举个例子来讲讲工匠精神,那作为黄金行业从业者,就必须要说说中国古代的黄金八大加工工艺。


  一、鎏金


  近代称“火镀金”。系将金熔于水银之中,形成金泥,涂于铜或银器表面,加温,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于器表,谓之鎏金。


  其工艺流程大体分5个步骤:


  1、做“金棍”,将铜棍前端锤扁,略翘起。打磨光滑,抹上热酸梅汤后沾满水银,晾干;


  2、煞金,将黄金碎片放入水银之中,加热熔解;随之倒入冷水之中,形成浓稠的黄金和水银的混合物――金泥;


  3、抹金,用“金棍”沾起金泥,再沾70%的浓硝酸(古时以盐、矾等量混合液代替),将其涂在铜器上;用细漆刷沾稀硝酸把金泥刷匀;


  4、开金,将烧红的无烟木炭放在扁形铁丝笼内,用金属棍挑着围着抹金的地方烘烤,让水银蒸发,使黄金紧贴器物表面;


  5、压光,用玛瑙或七八度的玉石做压子,在镀金面上反复磨压,以使镀金光亮耐久。



  二、花丝镶嵌


  又叫细金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


  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镶嵌以挫、锼、捶、闷、打、崩、挤、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型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


  三、锤鍱


  此法乃利用金、银极富延展性的特点,用锤敲打金、银块,使之延伸展开呈片状,再按要求造成各种器形和纹饰。一般来说,凡隐起的器物和纹饰图案,都是经过锤鍱制成的。


  四、错金银


  亦称金银错,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出现比较晚,大概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


  先在青铜器表面铸成凹槽图案,然后在凹槽内嵌入金银丝、片,再用错石(即磨石)错平磨光,利用两种金属的不同光泽显现花纹,谓之错金银。如果是将纯铜片嵌入青铜器表面,可叫做镶嵌红铜。


  镶嵌法具体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在范铸阶段预留凹纹;第二步是对凹纹再进行精细的剔刻修正;第三步是将金银丝镶嵌到凹槽;第四步是打磨。



  五、掐丝


  掐丝,是景泰蓝制作中最关键的装饰工序。将金银或其他金属细丝,按照墨样花纹的曲屈转折,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谓之掐丝。此项工艺不仅在宝石、金银饰上运用,珐琅器也运用,如掐丝珐琅器等。


  制作的方法是用镊子将事先做好的柔软、薄而细的并具有韧性的紫铜丝,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用手掐(掰、弯)折叠翻卷成花纹的工艺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制成各种纹样,蘸上白芨或浆糊粘在铜胎上,后经烧焊、点蓝和镀金等工序完成。


  掐丝工艺,技艺巧妙,全凭操作者的一双巧手和纯熟的技艺,掐饰出妙趣横生、神韵生动的画面,但这绝非易事。


  六、炸珠


  将黄金溶液滴入温水中会形成大小不等的金珠,谓之炸珠。炸珠形成的金珠通常焊接在金、银器物上以作装饰,如联珠纹、鱼子纹等。


  七、錾花


  系用各种大小、纹理不同的錾子,用小锤敲击錾具,使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达到装饰器物的目的。这种工艺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它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变幻的立体效果,既光彩绮丽,又非常和谐。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此后历朝各代均沿用。



  八、累丝


  工艺是有记录可查的最早的珠宝制造技术工艺之一。又名“花作”或“花纹”,为金属工艺中最精巧者。它是将金银拉成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谓之累丝。


  立体的累丝作品制作最难,须事先经“堆灰”的手续。所谓“堆灰”,即把炭研成细末,用白芨草泡制的粘液调和作为塑料,塑成人物或走兽等所要制作的物象,然后再在上面进行累丝,用焊药焊连,之后置于火中把里面的炭模烧毁,即成立体中空剔透玲珑的精美艺术品。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诗经》中的青铜器

东方文化 2024-04-19 0

铜镜文化: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东方文化 2021-06-21 铭文 0

古代青铜器的发展与特点

历史解说 2021-06-09 0

推荐更多

古老家谱中词汇的正确解读

历史解说 2024-06-21 0

中国古建筑故宫里的秋千文化

建筑百科 2024-06-21 周乾 0

南方民居建筑木结构特点

建筑百科 2024-06-20 孙大章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