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从《文苑英华》看宋人对唐赋的态度

2020-09-27 13:40善本古籍8967杨欣华

  古代文学研究往往重诗轻赋。明代李梦阳首倡“唐无赋”,清代学者陈廷祚谓“唐以后无赋”,乾嘉后经学家,考据家皆否定赋。张惠言编《七十家赋抄》止于六朝,清末章太炎谓“小学亡而无赋”。这种文学观点,使得唐赋在流传和研究方面受到了限制,笔者通过研读《文苑英华》发现,唐赋虽然在流传程度和影响不及汉大赋,但是唐赋在赋学研究领域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研究赋这种文体发展的过程,唐赋更是一个绕不开的环节。


  《文苑英华》成书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是宋代收录唐赋最多的一个文学作品集。这部文学作品总集对保存唐代文学作品作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保存了许多重要的批评史料,对于文学作品的辑佚和校勘很有价值,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透过《文苑英华》研究当时的文学审美观点以及对于某些作家的考证。


  一、《文苑英华》收录的唐赋情况


  大唐王朝国力空前强盛,国家从长期分裂归于统一,封建经济和文化获得了充分发展的良好条件,再加上朝廷在各方面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尤其是确立了以诗赋取土的科举制度,打破了魏晋以来门阀对仕途的垄断,使大批有才华的寒门子弟脱颖而出,最终创造了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唐赋数量之多,成就之高,影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


  《文苑英华》这部文学作品总集一共有六大卷,编纂体例是模仿《文选》的分类方法,其中第一卷就是赋。在第一卷中选取了赋近一千五百余首,其中唐赋占到百分之八十,而其中又按照赋所描写的内容分为了三十八大类,如天象、岁时、地类、水、帝德、京都、邑居、宫室、园囿、行幸、讽喻、儒学、军旅、治道、乐、钟鼓、饮食、人事、福瑞、工艺、器用、服章、图画、宝、舟车、薪火、纪行、游览、鸟兽、鱼虫等。而排在前四位的题材有天象20篇、水9篇、乐9篇、器用9篇、鸟兽8篇。


  二、《文苑英华》中宋人选唐赋分类


  《文苑英华》所收录的赋按照描写的事物共分三十八大类,唐赋所吟咏的意旨,宋人选唐赋又可以分为三大类:


  1.寓意讽刺的作品。


  汪荣宝《法言义疏》:“诗人之赋丽以则”者,谓古诗之作,以发情止义为美。即《自序》所谓“法度所存,贤人君子诗赋之正也”,故其丽也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者,谓今赋之作,以形容过度为美。即《自序》云“必推类而言,闳侈钜衍,使人不能加也”,故其丽也以淫。一般说来,“诗人之赋丽以则”是指这一类的赋尚不失讽喻精神,虽“丽”而有法度;“辞人之赋丽以淫”则指这一类的赋辞章上太过分注意修饰而失去了讽谏的意义。在开元天宝盛世年间,由于国运亨通,天下太平,讽喻的性质的赋文比较少,而至安史之乱后,世风日下,讽喻事实的赋文日益增加,这类题材的赋文有魏征的《道观内柏树赋》、孙樵的《大明宫赋》、张九龄的《白羽扇赋》、罗隐的《秋虫赋》、杜牧的《阿房宫赋》等。


  2.寄寓与抒发身世之感的作品。


  发愤著书,将自己的身世感慨寄意于作品,古已有之。“愤”指作家意有所郁结,心理上受压迫而不得伸展,怨愤郁结,借著书立说发挥疏通,这样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唐人在经历了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内心所承受的郁结或表露于诗歌,或寄情于赋。很多经过颠沛流离的文人,在唐赋中也经常寄寓与抒发身世之感。这类作品有李白的《大鹏赋》、杜甫的《雕赋》、高适的《鶻赋》、杨炯的《幽兰赋》《庭菊赋》、宋璟的《梅花赋》、卢照邻的《穷鱼赋》、骆宾王的《萤火赋》等。


  3.吟咏古事古人的咏史赋


  尤其是晚唐,随着李唐王朝走向没落,唐赋和诗歌一样,染上了浓厚的衰亡感伤色彩。唐末五代人遭遇乱世,对现实多有今不如昔之慨。一方面,唐人将理想寄托于古人古事;另一方面又在昔盛今衰的咏叹中哀悼现世的落寞与衰败,抒发悲凉之感,而且此类题材很多作为律赋来取试,如徐寅的《首阳山怀古赋》、《五王宅赋》、《过骊山赋》、《勾践进西施赋》、《樊哙入鸿门赋》、黄滔的《明皇回驾经马嵬》、《汉宫人咏洞箫赋》、《馆娃宫赋》等。



  三、宋人对待唐赋的态度


  通过以上《文苑英华》对于唐赋的收录、编纂分类以及题材的综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宋人对于唐赋的态度。


  首先,宋人对于唐赋是非常重视与认可的。从一千五百多首赋中,唐赋就有将近九百多首,从入选数量上就可以证明唐赋在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周必大在校勘与刊刻《文苑英华》时,就已经看到保存唐代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盖所集止唐文章,时印本绝少,虽韩柳元白之文,尚未盛传,其他如陈子昂、张说、张九龄、李翱等诸名士文集,世尤罕见,修书官于宗元、白居易、权德舆、李商隐、顾云、罗隐辈或全卷收入。”可见,《文苑英华》在对待唐代以前的作品与唐五代的作品有着较大的不同,对待前者有明显选本批评的意义,对待后者则具有保存文献的意义。


  其次,从《文苑英华》所收赋的数量我们还可以看出,虽然宋人对于唐人赋是极其重视的,但是宋人对唐赋的态度在总体上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波谷波峰状态。一方面,宋人对于中唐赋的地位推崇备至,由于中唐的赋有一股风骨刚健之美,宋人评其:“亿工文章,采褥闳律,汇类古今,气象魁然,如贞元、元和,以此倡天下而为师”;另一方面,唐之初,赋之所以受到宋人的批评是因为初唐赋尚未脱去齐梁的淫靡之风,而晚唐的赋受到非难则是因为失去了中唐风骨气势,宋人评其:“唐之初,陈隋拨乱之后,余人薄俗,尚染齐梁分流,气质丛挫,犹未足以鼓万物,声名六合。”“自元和而下,风什陵丧,淫哇之响甚喧,大雅之作几坠。”


  第三,对于名家赋的重视不够,收录不全。韩愈和柳宗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都属于千古宗仰的地位,宋人对于韩愈和柳宗元也颇为钦佩,因此在提及二人的时候经常韩柳并称,但是在《文苑英华》二人赋的选入数量却非常少,甚至很多传世名著都没有选入。在《文苑英华》中,一共选取了柳宗元的三篇赋,如《迎长日赋》、《数里鼓赋》、《披沙拣金赋》,而柳宗元的《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名赋皆未选入,韩愈的赋更是少之又少,只选了《明水赋》一篇,而《感二鸟赋》、《闵己赋》、《送风伯》、《进学解》均未选入。而对于一些后世不是很重视的赋家,如白行简选了《新月误惊鱼赋》、《斗为帝车赋》、《五色露赋》、《望夫化为石赋》、《文王葬枯骨赋》、《振木铎赋》、《舞中八卦赋》、《车同轨赋》、《沽美玉赋》、《狐死正丘首赋》等共十五篇。因此,后世学者对于《文苑英华》的选本意义提出了批评:“在作品的选录上,给人的一个印象就是又缺又烂”,“一些历来选家都不肯放弃的名篇,这部千卷大书却摒弃而不录。”


  第四,律赋的大量选入。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在其漫长的发展史上演变出许多文体形态,如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律赋。《文苑英华》中各种赋体均有涉及,而律赋的数量是最多的。律赋属于骈赋的一种,骈赋的各种特征它都具有,但它比一般骈赋还多了一条限制,即它押的韵都是事先规定的。律赋是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所以赋的题目与韵脚的使用都由科举部门定出,举子根据要求当场作赋,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举子们为了考试把律赋做好,平时加以揣摩和练习,正是此种情况促进了律赋在唐代的发展,并且有律赋名家出现,赵溞《因话录》卷三说:“李相国程,王伏射起,白少傅居易兄弟,张舍人仲素,为场中词赋之最,言程式者宗此古人”。唐律赋的大量选入,不仅对于赋这类文体的保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后世学者研究唐代科考制度也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宋人选唐赋态度的原因


  《文苑英华》这部文学作品选集不仅在保存唐代文赋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间接反应出来宋代文人对于唐赋的态度,我们可以从宋人选唐赋的态度上来分析隐藏在其背后的原因。


  1.编撰者的文学观念的影响。


  宋末学者方回曾经提出:“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晚唐体、西昆体”,虽然宋初的诗风仍然沿袭唐五代,但是白体、晚唐体、西昆体的分类却很贴切。而《文苑英华》编者李昉、徐铉等人恰恰是白体诗风的重要代表,他们在编纂文集的时候,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白体诗歌的文学观念影响。而在北宋初年,“白体”风靡诗坛。主持修撰《文苑英华》的李昉即提出“缘情潜兴趣”的诗学理念。白体诗人在文学理念上主张模仿白居易与元稹,他们在选入文章的时候,比较欣赏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和风格浅切的作品。所以,在三十八大类别的题材吟咏中,写天象的就选入了20篇,其内容不外乎于吟咏日月星辰,其中有寄托的作品非常少,而韩柳的文赋一般批判性较强,锋芒毕露,故很少选入。


  2.《文苑英华》在宋代的用途。


  《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是北宋四大部书,其中《文苑英华》是在《太平御览》接近定稿的时候,宋太宗下令从《太平御览》纂修中抽调李昉、宋白、徐铉等将近半数人力,加上杨徽之等共20多人重新编纂一部继《文选》之后的总集,太平兴国七年九月开始纂修,雍熙三年完成的。它把古人的作品分类编纂,主要目的是在于为读书人和官僚提供考试作文和办公应酬方便,其中选入了大量的律赋、策论就是很好的说明。由于《文苑英华》在当时是作为官僚办公,所以选入的文章内容单一,有千篇一律之嫌,所以批评价值往往要逊于文献价值。


  3.《文苑英华》宋初科举制度的影响


  作为北宋初年的官修文学作品选集,《文苑英华》受到了当时的科举制度的影响。宋初的科举制度基本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直至王安石以后才开始改革。而《文苑英华》的编纂者大都是宋初馆阁文臣,他们几乎都是通过科举考试来谋取官职,故而他们从小就对于四书五经以及律赋知识非常熟悉,但他们的知识面比较狭窄,而且思想偏于保守,这就造成了很多名家如韩愈、柳宗元一些思想激进的作品很少被选入,而擅长于律赋的白居易和白行简的作品大量选入,成为了当时仕子们效仿的范例。


  清人王芑孙在《读赋卮言》曰:“诗莫剩于唐,赋莫盛于唐。总魏、晋、陈、周、齐、梁、隋之众轨,启宋、元、明三代之流,踵武姬汉,蔚然翔跃,百体争妍,昌盛盈矣。”可见,唐赋在赋体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前人对唐赋的研究多有偏见,但是我们通过《文苑英华》不仅了解到了唐赋的基本面貌,且通过研究其中作品的选入情况,我们也逐渐了解到了宋人对待唐赋的态度以及隐藏于背后的原因。可见,唐赋的研究价是非常具有潜力的,而且探索空间非常大。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盘点不同时期的鸱吻

建筑百科 2024-12-20 辛迪 0

江西赣州客家围屋的古老建筑

建筑百科 2024-12-20 0

古代文人书房如何布置?

东方文化 2024-12-18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