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

2020-08-11 10:13学习时报8934乔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十岁是而立之年。很多人将“三十而立”理解为:三十岁时应该有所立的事业,即立业。但这种解释并不符合孔子原意,孔子所要立的其实是德。


孔子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云:“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经立也。”


  也就是说,十五岁开始学习,三年学通一艺,三十岁时就学通了五经。


  班固把“三十而立”理解为立学,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很多人,在三十岁左右博士毕业,学业有成。


  南朝梁皇侃在其《论语义疏》中也是这样认为的:“‘三十而立’者,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


班固


  这种解释虽然可信,但“经业成立”更多指的是成,跟立的关系不是很大。


  而且“三年明一经,三十通五经”是古代学者普遍的一种状态,无法就此来解释孔子独特的思想。


  南宋朱熹认为“三十而立”指的是立道。


  他借用程颐的观点,解“立”为“能自立于斯道也”,并认为“三十而立,有以自立,则守之固而无所事志矣。”


  也就是说,三十岁的时候,对人生的道理了解得比较多了,能够做什么事情都符合道,这样就比较容易实现志向。



  十五岁志于学道;三十岁明白了些道,然后守道;“四十不惑”是指对道越来越坚定;“五十知天命”是明白了大道;“六十耳顺”是无所违逆于道;“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从容中道。


  这种解释把前后都贯通了起来,也更加接近孔子本意。


  但道的含义很广泛,用立道来理解“三十而立”会显得太过笼统,指向性不明。


  后人很多认为“三十而立”指的是立礼,这种说法较为流行。


  比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就认为:“孔子还说:‘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


  强调三十岁时,要确立自己为人处世、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


  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也认为“三十而立”立的是礼。


  他对“三十而立”的解释是:“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强调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其中还透着几分成熟和自信。


  “立礼”的说法讲得通,也很有启发意义,但仍然不是孔子的本意。


  因为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段话是对其一生的总结,从人生意义的角度去理解可能更恰当。



  事实上,“三十而立”的真正含义是立德。


  班固说“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经立也”,强调畜德;朱熹所立之道更多也指的是德;冯友兰所讲的礼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原则,实际也是在强调德。


  所以,不管是立学、立道,还是立礼,都有立德的含义。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立德”是中国古人最为看重的一件事。


  如《左传》中所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德之不朽,意味着其是生命价值的最高表现和生命意义的终极归宿,有德者可以“重于泰山”,无德者则“轻于鸿毛”。


  所以古人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往往首先看他的德性,一个人德性不好,其他做得再好也难以得到人们的认可。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盘点不同时期的鸱吻

建筑百科 2024-12-20 辛迪 0

江西赣州客家围屋的古老建筑

建筑百科 2024-12-20 0

古代文人书房如何布置?

东方文化 2024-12-18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