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古代打仗攻城,第一个爬云梯的士兵有什么奖赏?

2020-04-30 09:47收藏马未都9289

  在古代战争中,最危险和艰难的莫过于攻城战了,《孙子兵法》中就有“上善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说法。



  究其原因,在于冷兵器时代城池易守难攻,想要攻破敌城,必须要借助云梯,扛着云梯走到城墙根儿下,架好云梯,冲到城墙上杀敌,占领城池——要是真的这么简单,孙武也不会说“其下攻城”了。


  首先,在面对城墙之前,还有护城河和陷坑需要面对,如果壕沟、护城河比较宽,一时半会填不平,会使用填壕车:一辆板车上面有折叠的桥板,到壕沟前放下桥板就变成一座木桥,可供士兵通行。



  另外可以制造轒辒(fénwēn)车保护前往城根下的死角进行作业。古代轒辒车以大木作框,底有四轮,上架如屋顶,以生牛皮蒙之,车内可容纳十数人,在内着地推车,可以很好地防御住箭雨。



轒辒车大概是人类史上最早的“装甲车”


  成功接近了城池以后,就要开始着手登城了。其实,古代攻城并不是像影视剧中一般,一群人扛个梯子就顶着箭矢往前冲,架上梯子就顶着箭雨、滚石往上爬,这么干大概多少人命都不够往里填的。


  《孙子兵法》里说“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指的就是当场收集木材,现做攻城器械,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东西方攻城手段不同,但目的相同


  从目前出土的战国水陆攻战纹铜鉴的图案就能看出来,古代的云梯底部很早就装有车轮,可以移动,而且梯身可以上下折叠活动,依靠人力扛抬来倚架在城墙上。


  而且云梯顶端装有钩状物,可以钩住城墙边缘,这样就可以保护梯首不会遭到守军的推拒和破坏。



  而此时,护城河和陷坑都已经填平,城墙上也被攻城方的投石器和箭矢洗了几轮,守城方也蒙受了一定损失,云梯车推到城墙下,勾住城墙,将军下令正式攻城。这样看起来,是不是攻城方也没有那么死局了?


  但是,面对攻城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你不知道城墙上的地形,也不知道城墙上还有没有敌人在埋伏(大概率有),更不知道在你爬上去之后战友能不能跟上支援,那么,谁敢第一个爬呢?



  在古代,敢于第一个爬攻城梯的功勋,被称为“先登”,是军中最大的军功之一。


  “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史记·货殖列传》


  “先登”的功劳之大,甚至足以让一个普通士兵直接当上将军。《韩非子·内储说上》就有这一段将军激励士兵先登的文字:“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上宅。”



  汉代开国将领、宰相周勃,最早跟随刘邦的时候不过是中涓的身份——就是端茶倒水打扫卫生的侍从。但是在攻打下邑的时候,他因为先登攻城有功,被刘邦赐予五大夫的爵位。


  “下下邑,先登。赐爵五大夫”。——《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明代万历年间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中,明军主帅李如松一路打到了被日军占据的平壤,面对城墙,他对手下的军士放出豪言:“明日攻城,先登城者,赏银五千两!”



  以大米价格为例,根据史料,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普通大米约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那么五千两银子能买944吨的大米!这笔钱在今天都是一笔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巨额财富,更不要说明代了。


  所以虽然战争残酷,九死一生,但面对“先登”的丰厚奖励,许多人还是愿意搏一把,做第一个冲上去的壮士,毕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中国的民居为什么离不开院落?

建筑百科 2024-06-11 0

中国古建筑中的砖雕戗檐

建筑百科 2024-06-11 0

中国古建筑风水学的基本原则

建筑百科 2024-06-09 0

浅析古代建筑工匠的智慧

建筑百科 2024-06-08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