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它的每一次穿针,每一次走线背后蕴藏的都是深厚的历史底蕴。一次次创新与探索是匠心的拓展,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勾勒出的是心血的凝结。作为一种著名的造型艺术,广绣以构图饱满匀称,形象传神生动,色泽富丽斑斓,纹理清晰,针法多样,善于变化且极富装饰性的艺术特色而闻名宇内。
广绣为粤绣之一,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东莞、宝安、香山、台山等地的刺绣,亦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
广绣历史,源远流长
广绣起源于唐朝,由中原移民把刺绣带入岭南,唐玄宗时,岭南节度使张九皋的进献,令其风靡了英国皇家及上流社会。
五代十国至宋、元时期,广州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不断发展,民间刺绣也逐渐发展起来,欣赏品的工艺日臻成熟,独立欣赏品与日用绣品分开,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立艺术——刺绣画。
到了明代,刺绣业更成为民间的一项重要的手工业行业。明朝正德九年(1514),葡萄牙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受到国王的重赏。广州绣品从此开始成为出口的主要手工艺品,扬名海外。
后来,广绣开辟了对外贸易活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亲自倡导成立英国刺绣同业公会,按广绣作坊形式组织英王室绣庄,工人也是学广绣招收“男工”,王室绣庄从中国进口丝绸和丝线,加工绣制贵族服饰;英王查理一世倡导让广绣艺术传播英伦三岛,并动员国人种桑养蚕,当时广绣被西方学者称誉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英、法、德、美各国博物馆均藏有广绣。后到清朝时期,广绣已形成了行业——锦绣行,有了系统的生产链。
广绣针法,灵巧多变
广绣刺绣技法有“钉、垫、拼、缀”五种。其中一些技法难度大,要求高,钉金垫浮绣的二针龙鳞和鱼鳞立体针法被认为是刺绣工艺中难度最高的针法。
直到今天,广绣仍在不断地发展,目前已经有人物绣和花鸟绣等几类传统题依然活跃在刺绣行业中,同时,经过千百年来的不断发展、无数广绣传承者心血凝结,广绣的题材日益多样化,各种文创产品同样方兴未艾。广绣传承人们以高超的技艺,可以根据画稿的不同要求,以虚实、施疏、层层叠绣、渗绣,线、面结合等不同的绣制方法达到形神兼备的中、外人士肖像及其他文创产品。花鸟绣则善于体现“平、齐、细、密、均、光、和、顺”的艺术风格。无论哪种,都是刺绣行业的瑰宝。
用线方面,广绣用线多样形态等因素都在不断进行强化,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雀毛绩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针法十分丰富,把针线起落、用力轻重、丝理走向、排列疏密、丝结卷曲形态等因素都用来强化图像的表现力。广绣最主要的针法,有洒插针(即擞和针)、套针、施毛针。常用织金锻或钉金绣法衬地。
广绣自清中期以来,分为绒绣、线绣、钉金绣、金绒绣等四种类型,其中尤以加衬浮垫的钉金绣最著名。起初钉金绣只加衬薄浮垫,后来变成衬厚浮垫,使花纹呈浮雕效果,多用于绣制戏衣和舞台铺陈用品及寺院铺陈用品。盘金刺绣以金线为主,辅以彩纷刺绣,金碧辉煌,灿烂夺目,雍容华贵,宛如在绣布上绽放盛开的金色花朵。丝绒刺绣开丝纤细,色彩缤纷,绣出的花鸟尤其精美,花瓣纹理,鸟禽羽毛清晰可辨。金绒绣以潮州最有名,绒绣以广州最有名。两地绣法各有千秋,美不胜收。
钟灵毓秀,分门别类
广绣体系庞大,按其用途可将广绣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们精神生活、艺术装饰欣赏需要的如《南国倩影》等优秀作品,同时,广绣也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是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它可以作为被面、坐垫等生活用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广绣独有的风姿。
按其色彩主要分为两类:“威彩”以较饱满的色彩为主调,以凸显广绣的华贵与富丽;“淡彩’以三间色为主调,以凸显广绣的底蕴。色彩根据刺绣品种而定。例如,绣喜帐用“威彩”,绣文房用品用“淡彩”。
锦绣前程,为往圣继绝学
广绣曾经辉煌过,但现在日渐式微。在机械化生产的浪潮下,主打精雕细作的广绣在效率方面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日新月异的快节奏生活,因而逐渐被时代浪潮所抛弃。如今,经济迅速发展的时候,人们更注重了文化素质的提升,开始寻找一个心灵寄托的文化港湾,因而对广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兴起。
广绣中凝聚着历代艺人的天才与智慧,是一种地域性文化实践、历时性文化实践、技艺行文化实践,具有代际文化的类型价值。同时它也是一种行业性文化实践,是刺绣行业演变的结果,是刺绣实践多元化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广绣最根本的是广府遗产。它的传承观念与生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广绣正在走向行业的、美术的、民族的、世界的文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审,一方面让广府人意识到广绣所包含的超越地域与日常生活的民族的美术的意义,从而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也让广府人对广绣意义与生态演变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加强了对本土文化原旨的思考和对本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