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非遗传承】富含传统文化气息的津门法鼓

2019-02-07 09:20古建中国12787虎符先生

  津门法鼓是天津市的一种地方传统音乐舞蹈艺术,以老会或圣会的表演形式出现。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挂甲寺庆音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刘园祥音法鼓为代表的津门法鼓名列其中。


  法鼓是天津市传统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娱乐活动。法鼓一词源自佛教,是指法堂上做法事时专用的鼓。法鼓起源于僧、道作法时演奏的音乐,后传入民间,鼓牌子都是群众自己创造的,富有地方色彩。


津门法鼓


  天津法鼓始于400年前,兴在清康、乾盛世;衰在军阀混战、日寇入侵;毁在文革扫除四旧;即将亡于城市拆迁、村落解体。时至今日会所失所,设备丢失,器材损坏,乐手老将老矣,队伍作鸟兽散,偶然有人想练一练,又因为“扰民”不得不偃旗息鼓……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大背景下“法鼓艺术”的不幸遭遇和面临的窘境。天津法鼓从当初的130多道,到今天的3道(被列入名册的),沦丧的何其悲哀,留下的何其壮烈。但是,在传统文化的感召下,属于我们传统的艺术也必将应该得到复兴。


  天津法鼓的乐曲由若干不同的曲牌(又称“鼓套子”)连缀而成。每奏一套,需半个小时左右,其曲牌有《相子》、《阴阳鱼》、《龙戏珠》等30多个。其中被广为演奏的是《对联》、《绣球》、《叫门》、《富贵图》和《上擂》等。


  天津法鼓的表演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场地的“坐敲”,一种为边走边奏的“行会”。其乐队由一面大鼓和若干大钹、大铙、镲铬、铛铛所组成,人数可多可少,但都须成双成对地配备。其声音雄浑嘹亮、节奏丰富多变,令观者激奋昂扬。演奏时,大鼓与紧挨身边的“头钹”起着指挥的作用。整套音乐多以慢板开始,逐渐转入中速,进而快速,最后高潮部分以急板结束。


津门法鼓


  演奏《咬五通》时,五种乐器有分有和,变化多端;而演奏高潮部分的《上擂》时,大钹、大铙的演奏者还要加上“耍钹”、“飞铙”等舞蹈动作,它是在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程序有“鹞子翻身”、“海底捞月”等三十多种。表演时,铙在演员周身上下翻动、金光熠熠;钹在演员手中烁烁翻动,其长长的缨穗凌空飞舞,再配以撼人心魄的音响和节奏,真可谓“鼓打惊雷、钹翻燕飞、铙甩蝶舞、铬拍玉板、铛敲雨潺”。


  法鼓是边奏边舞。其中演奏“上擂”时,是法鼓的精彩舞段。法鼓舞蹈动作主要体现在钹的上、下飞舞和铙的周身翻缠上,通过钹、铙不同的击打方式而变着不同的舞蹈动作。如“竖击钹”,必须顺势向两侧打开成双臂侧平举,致使双钹缨在身体两侧飞舞。形成了“一字钹”的舞姿。又如双铙“搓击”后,通过相反的作用力,使铙在手中旋转,形成了金光闪烁,耀人眼目的“转铙”动作。诸如“双分钹”、“卷帘”、“缠顶”等动作,都是通过钹、铙的不同击法,产生不同作用力而顺势发展变化为舞蹈动作的。


津门法鼓


  天津法鼓创始与天津设卫同兴,因此含有鲜明的都市文化元素——表演庄重、摆设豪华,人数众多,崇尚礼节,是具有鲜明的都市风格的民间艺术形态。其独特性表现在:地域的唯一性(天津城、郊区特有);技艺的独特性(音舞结合):音乐的典雅性(五音蝉联);舞蹈的威猛性(舞武相溶);装饰的豪华性(精雕细刻);队伍的庞大性(出会服务人员多于表演人员),恰是这些特点,构成了天津法鼓的都市风格。表演具有庄严相(站姿)、威猛相(舞姿)、从容相(表情),其宗教与民俗共融——雅俗共赏,庄重豪华,不失隆重热烈的仪仗风格——皇家气派与宗教风格的统一的特色。


  天津舞蹈的风格都在法鼓里面。具有显著的燕赵文化的特点,形成了以农耕文化(封闭与延续)和海洋文化(开放与包容)为主导,兼有运河文化、移民文化、行帮文化、殖民文化、现代文化等要素,组合而成天津地域文化的内涵和都市文化的特点并影响了民间舞蹈的发展。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根深花繁——源远流长的刺绣发展史

非遗传承 2024-09-03 李宏复 钟高翔 0

根深花繁——源远流长的刺绣发展史

非遗传承 2024-08-30 李宏复 钟高翔 0

盘点浙江十大非遗

非遗传承 2024-08-03 0

推荐更多

辽代人有哪些交通工具?

历史解说 2024-10-14 0

落花流水纹——中国传统纹样

东方文化 2024-10-13 0

中国文物保护法规发展的历程

政策法规 2024-10-12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