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乐舞俑,穿越千年的律动

2018-03-27 11:0511261

  陶俑,是中国古代墓葬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随葬明器,大致出现在春秋时期,至春秋晚期已经普遍流行。其主要目的是取代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尤其是商周时期盛行的人殉、人牲现象。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仍不时有“不殆于用乎人哉”“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质疑反对之声,但陶俑的出现无疑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西汉王朝一统天下,崇尚孝道,厚葬之风盛行。汉代王符《潜夫论》载:“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刻金镂玉,檽梓楩柟,良田造茔,黄壤致藏,多埋珍宝,偶人车马。造起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崇侈上僭……”陶俑作为墓葬中主要的随葬品之一广为兴盛,但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惜民力,汉俑形体均较为矮小,仅相当于秦俑体高的三分之一。


    徐州地区共发现有陶俑6000余件,依陶俑的性质来分,可将其分为兵俑、仪仗俑、乐舞俑、侍俑,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汉时期的军队、宫廷、礼仪、乐舞、生活等各个方面,完全是现实生活的翻版和再现。


  江苏徐州是西汉时期重要的封国——楚国所在地,已发现9处18座楚王(后)陵墓及规格较高的刘氏宗室墓葬,在这些大中型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内容丰富、造型生动的陶俑,有轰动一时的狮子山兵马俑,有美轮美奂的北洞山彩绘仪仗俑,还有多姿多彩的驮篮山乐舞俑。据统计,徐州地区共发现有陶俑6000余件,依陶俑的性质来分,可将其分为兵俑、仪仗俑、乐舞俑、侍俑,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汉时期的军队、宫廷、礼仪、乐舞、生活等各个方面,完全是现实生活的翻版和再现。


  在形式众多的各色陶俑中,驮篮山汉墓出土的乐舞俑最为精彩,徐州博物馆三楼“俑偶华彩”展厅以考古发现的15件陶女俑和1件陶瑟情景再现了西汉时期这一乐舞场景,包括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两组,其中8人分两排跽坐于方阵后方,4人抚瑟、2人击磬、2人吹奏,表情专注,手法各异,正专心于乐器演奏之中。乐队之前,7名舞者正在跳舞,有单袖上举搴袍舞俑和双手上举身姿呈“S”形舞俑两种,单袖舞俑左臂附于体侧,右臂上举齐额,双袖舞俑双袖上抛,身体向左前倾,呈现扭动的优美的“S”形。通过汉代工匠高超的审美意趣和炉火纯青的雕塑技艺,瞬间就让人感受到了汉代乐舞独有的魅力和韵感,一幅汉代经济繁荣、歌舞升平的场景宛若就在眼前。整个组合使人感受乐舞统一、协调的律动之美,乐俑那专注的表情、灵动的手形让观众听到了跨越千年的钟鼓丝弦的齐鸣之音,舞俑那扭曲的肢体有长袖飘舞产生的流动起伏的艺术效果。仔细品味其中有代表性的3件陶俑,或许能有更深的认识。陶抚瑟女俑,跽坐姿,俑高33厘米、宽26厘米,瑟长54厘米、宽14厘米。俑发后挽垂髻,身着右祍曲裾深衣,双臂曲肘前伸,左手抚弦,右手弹拨。瑟中空,瑟面略作拱形,首部有23个弦孔,尾部有4个弦枘,枘有半球形帽,其内侧有3条尾岳。陶搴袍舞俑,站姿,高47厘米、宽22厘米。舞者上体前倾,左臂自然垂于体侧,右臂高举,衣袖飘垂,双腿微微前曲,似一个舞蹈结束后的定格动作,舞姿轻盈飘逸。从局部残存情况推断,舞俑原应施有彩绘。陶绕襟衣舞俑,站姿,高45厘米、宽42厘米,舞俑着绕襟深衣,双臂甩袖向上,身体舞作“S”形,舞姿奔放热烈。手臂弯肘处刻有“五”字,笔画内填红彩,“五”应为“舞”字的简写。这种舞俑在国内其他地区尚未发现。驮篮山乐舞俑自1989年发现以来,尤其是单袖上举搴袍舞俑和双手上举身姿呈“S”形舞俑多次在大陆及香港地区各大博物馆展出,数次在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亮相,成为中国汉文化的代表作。


  汉代舞蹈雍容典雅,以手、袖、腰肢动作为主,相传刘邦宠姬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舞蹈不仅前俯后仰,还配合长袖缭绕飞舞。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刘邦自幼受楚文化熏陶,操楚音,喜楚舞,唱楚歌,曾对戚夫人说:“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流传千古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更是典型的楚歌,刘邦在击败英布途经故乡沛县时亲自击筑放歌。驮篮山汉墓是凿山为藏的大型崖洞墓,包括有2座墓葬,规模恢弘壮阔,已为考古发掘所证实为西汉早期某代楚王夫妇的陵墓,极有可能是高祖刘邦孙子辈刘戊的墓葬,2座墓内均发现有数量不等的陶俑,其中的乐舞俑正是当时西汉宫廷流行的楚舞


  汉代陶俑在继承秦俑制作艺术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通过研究发现徐州地区陶俑多为泥质灰陶,一件陶俑的制作通常是采用手制和模制相结合的方法,在对选定的陶土进行筛选淘洗之后,首先模制出头、躯干、双臂、双腿、手、足等部分,然后再经过拼装成形,这也是考古发掘过程中陶俑各部位常已分离的主要原因,最后再经过入窑烧制、彩绘等工序制成。烧造制作成组的乐舞俑显然是要经过大量的生活实践和详细研究方能完成的,可以肯定驮篮山出土的乐舞俑属于写实主义作品,是当时楚王宫廷内乐舞场景的直观再现。在追求写实创作的基础上,古代的工匠也追求形神俱佳的效果,前述两种舞俑姿态正是在舞蹈进行到不同阶段的时间定格和技艺表现,而肢体高度扭曲的舞俑,几乎达到了人体的极限,生动刻划出汉代乐舞的高超水平。


  驮篮山汉墓出土的乐舞俑不仅仅是西汉楚国的乐舞再现,其间蕴藏着大量的信息,是研究西汉楚国以至整个汉王朝的一扇窗户。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盘点不同时期的鸱吻

建筑百科 2024-12-20 辛迪 0

江西赣州客家围屋的古老建筑

建筑百科 2024-12-20 0

古代文人书房如何布置?

东方文化 2024-12-18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