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喜相逢纹——中国传统纹饰

2025-02-18 09:53网络10096

  喜相逢纹是中国吉祥纹样中典型的爱情符号之一,其纹样产生的源头“双鱼纹“最早反映了传统爱情的浪漫;“太极图”与”漩涡纹“,又造就了它完美的样式。



  构成形式:


  反转对称:以一条呈“S”形走势的主线将圆形分成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的两部分,内部填充两两呼应的图形,形成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图形范式,如太极图式的双鱼纹等。


  中心对称:以一个中心点为中心,两边的图形或元素呈对称分布,相对而立或相向而飞,如双凤纹、双蝶纹、双蝠纹和双喜鹊纹等,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体现出对称与平衡之美。


  寓意:


  爱情美满:从起源的双鱼纹,到后来的双凤纹、双蝶纹等,都象征着男女之间的爱情,寓意着情侣或夫妻间的相逢、结合,感情和谐美满。


  喜气吉祥:从纹样名称中的“喜”字,到其表现的各种喜庆场景和元素,如双喜鹊等,都直接传达出喜气洋洋、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家庭幸福:如双蝠纹寓意“福气双至”,双喜鹊在传统婚礼中是常见的喜庆象征,双蝶翩翩飞舞也预示着生活快乐、家庭幸福、多子多孙、家族兴旺等。



  应用:


  彩陶:早期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纺轮上,是喜相逢纹最早的物质载体之一。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喜相逢纹在剪纸作品中频繁出现,如以双蝶、双鹊等为主题的剪纸,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织锦:在纺织品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明清时期的织锦中,双蝶纹、双蝠纹等喜相逢纹样被大量运用,使织物更具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服饰:是明清时期服饰的常见图案,体现了当时社会强调的家族和合、夫妻恩爱的美好品德。



  起源与发展:


  新石器时代:最早可追溯到屈家岭文化,当时的“双鱼纹”是喜相逢纹样的雏形,以两条鱼围绕圆心旋转,形成生动对称结构。


  春秋战国时期:风格变得更加生动和富有活力,开始尝试将双鱼的对称性延伸至其他动物和图形,如“双凤纹”被认为是早期表现形式之一。


战国 彩绘凤纹圆铜镜


  秦汉时期:“喜相逢”骨式结构已颇具规律之感,贯穿着图案智慧。这个时期的“喜相逢”图案多见于漆器上。


  唐代:进入盛世,纹样艺术迎来黄金期,不再局限于简单动物对称,发展出摩羯纹、狮子纹和鹦鹉纹等丰富形式。


  宋代:崇尚简约与淡雅的美学风格影响其发展,孔雀纹和鱼鸟纹成为代表,增加了纹样的灵动感。


  明清时期:逐渐走向繁复,形成更加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团花纹仍是主要形式,但构成元素更纷繁复杂,双蝶纹、双蝠纹和双喜鹊纹成为最具代表性元素。


红色缎绣十团喜相逢花卉葡萄金暗八仙纹女帔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建筑百科 2025-02-19 0

中国石窟建筑代表有哪些?

建筑百科 2025-02-17 密斯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