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同研究者对神话的界定会有所不同,但存在许多基本共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般都会认为,神话是人类最早的文化创造与精神产品,也是人类最早的文化记忆,但神话创作方式中的想象、幻想乃至虚构,并不是历史的虚无,而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直接或曲折的反映,所以不少人把神话看作是人类早期文明的百科全书。
(一)神话作为传统文化记忆具有原生性与本真性
神话产生的时间是其他任何文化样式难以相比的。人类早期记忆的载体,包括语言、图画、器物、文字等不同类型,这些类型中人类最早的记忆与交流的工具则是语言。研究认为,人类语言产生至今至少有5万年的历史,虽然其记忆与传承的情况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其文化记忆与文化积累功能是不容否认的。语言形成之后,岩画、器物等也可以作为人类记忆的手段,但由于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这些手段记录的内容极其有限,且需要后人作出相应的推测与阐释。所以说,人类的口头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支撑了古老传统文化的记忆并非过誉之词,而神话则可以看作是人类最早的口头传统的代表。
神话不仅被视为无文字史前时期的历史记忆,而且在后世文化传承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神话以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形式描述了无文字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和重要社会活动,当然这一时期的文化也同时被保留下来。如关于女娲、西王母、羲和等女性形象的神话中保留了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一系列社会文化特征,而伏羲、神农、炎黄以及其他男性祖先的叙事中则明显带有父系氏族社会的影子。从某种意义上说,神话记录的内容中有很多关乎人类文化的原点,自然也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人类漫长发展历程中积淀出的群体梦也会通过大量神话得以有效保留下来。
在考察人类文化史时,若把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作为人类史前文化发生的标志,将华夏文明的大传统推演到石器时代,那么中华民族万年文化史的记忆就会在神话中得以体现。多数神话研究者认为,尽管神话产生的确切时间难以考证,但以口头语言为载体的神话却与人类文明曙光出现的时间存在高度契合。有研究认为,从化石资料判断,“在约100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出现了比较进化的猿人,在此相当长的时间后猿人与进化程度更高的智人杂居在一起。约在20万年前,猿人可能已进化成早期智人,在4万至6万年前,进化为晚期智人”。一般认为,晚期智人已与现代人十分接近,如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不仅能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还会制造长矛、标枪等渔猎工具,已懂得摩擦生火,用大兽皮等修建简单的房屋,用骨针缝制衣物,并创造出简单的原始艺术。所以说,人类早期文化记忆的神话已滥觞于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并非凭空臆断。事实上,许多神话中叙述的人类早期劳动工具、火种、衣食住行等发明,都是这些史前文明的反映。至于文字记忆,与口头神话相比则产生较晚,迄今发现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距今也不过5000多年,我国殷墟发现的可识别的甲骨文其时间为公元前1300多年,并且无论哪种文字,由于其实物载体与书写雕刻的不便,其记录的早期历史文化的范围与细致程度都非常有限,人类更久远、更丰富的古老文明主要是依靠神话记忆得以流传下来。
神话之所以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的最早记忆且具有本真性,还与其起源解释功能有关。“在原始民族以及许多少数民族中,神话并不像我们理解的那样,只是一种古老的故事。在他们看来,神话包含的不仅是古老的故事(且多看成历史故事),而且是有关事物起源的道理,不可动摇的信念及言行的规矩等等。”诸如苗族的《古歌》、纳西族的《创世纪》、壮族的《布洛陀》、瑶族的《密洛陀》、彝族的《梅葛》等大量的少数民族创世史诗或具有复合型性质的大型史诗,都往往以神话叙事的形式把民族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融入其中。所以,闻一多敏锐地发现:“夫今人所视为迷信者,即古人之科学,今人所视为神话者,即古人之历史,古代神话之存于今者,其神话色采愈浓,其所含当时之真相亦愈多,此中无所谓荒诞不经,更无所谓作伪也。今所存古代之记载,诚亦有合于今人之历史意义者,然其价值,窃谓亦未必高于神话。盖历史为人类活动之记录,神话则其活动动机之口供。由历史可以知其‘然’,由神话更可以知其‘所以然’也。”人类越是进入人类文明的高级阶段,对其自身历史的探源就显得越加重要,从目前人类记忆的遗存而言,要解释人类历史的“所以然”问题,神话则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神话不仅可以作为无文字史前时期的历史记忆,而且在后世一代代的口耳相传中或融入文献,或融入物质文化遗产,或在考古文物、音乐舞蹈、图像绘画、民俗节日等事象中得以体现。尽管神话在传承中难免会发生某些演绎或变化,但这并不能否认其人类早期文化记忆之特征,所以有不少神话研究者称神话是人类文化记忆中的起点和原型。
(二)神话作为传统文化记忆具有纪实性与多元性
神话的具体内容涉猎极广,几乎包含历史、文化、天文地理、道德伦理、宗教信仰、民俗事象等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多学科、多门类兼具的特色,因此历史学、考古学、哲学、文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在溯源或具体实践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与神话叙事联系起来。
神话记忆人类历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司马迁撰写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许多关于中华民族早期历史的记忆大量取材于“三皇五帝”,而作为史前文明时期的“三皇五帝”的记忆均源于无文字时代的神话记忆。《五帝本纪》中描述黄帝的产生时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这里虽然采用的是写实性记史的笔法,但“生而神灵”一词,很明显带有神话叙事的印记。《殷本纪》中记述殷商的起源时说:“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这段历史就是一则典型的感生神话。《高祖本纪》记载汉高祖刘邦时也使用了神话叙事,说:“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⑦显然,这些神话思维与表达在当时并不被人看作是荒诞,如果说上面关于“殷契”的产生反映出殷商时期的“鸟图腾”,那么,汉高祖源于“蛟龙”从表面上看是为了表现刘邦是“真龙天子”,但还可以发现,汉朝时期与更早神话时代“三皇五帝”的“龙蛇”图腾存在根脉上的延续,反映出古老华夏民族的龙崇拜与龙图腾。这种艺术性的表达已被当时的民众所广泛接受。
神话能够多维度记忆人类古老的文化同样是一个重要特征。神话中对人类多种文化起源和特征的阐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这其中包括与生产有关的文化、与生活有关的文化、图腾与崇拜、民间文化、风俗习俗、语言文字、姓氏与命名以及其他常见的文化现象等。这些现象反映在神话中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序列,如考察“与生产有关的文化”时,我们就会在神话中找到“采集”“渔猎”“耕种”“饲养”“手工制作”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叙述或解释。如果再进一步考察神话中关于“耕种”的记忆,则可以发现其中有大量关于“耕种的产生(农耕的产生)”“耕种产生的原因”“耕种的发明者”“耕种方法(种田方法)”“特定作物的种植”以及“与耕种有关的其他事象”。如果再选择“耕种方法”进行考察,又会发现神话中有大量关于“粮种的来源”“耕种前的准备”“开垦田地”“作物的管理”“作物的收获”“粮种的收藏”等。当然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关于同一类耕种情况的叙述往往会有很大不同,即使同一个地区关于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情况的叙述也可能有所区别,但这并不能否认神话关于农业知识、农耕经验的客观性记忆与艺术性表达。这些关于人类生产经验的记忆代代相传,恰恰反映出神话作为传统文化记忆的实用性、重要性和实践性。
(三)神话作为传统文化记忆具有连续性和经典性
神话记忆内容的丰富性与神话本身的性质与特质具有密切关系。有研究者明确提出以神话为代表的口头传统叙事属于人类文化大传统,并强调这个“大传统”特指“无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这也为从更大的文化记忆框架内探讨人类文明提供了学理依据。中国有史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神话。以往神话研究中曾有不少学者怀疑口传神话作为记忆的可靠性与系统性,只注重从历朝历代传世的一些古籍文献中寻找神话文本,认为中国神话凤毛麟角,资源匮乏,难成体系,甚至出现一提到神话就“言必称希腊”的误区。这种对于中国神话的虚无主义,既没有看到中华民族神话的全貌,也不符合中华文明从未间断的历史客观事实。中国神话的构成,既包括古代文献神话,也包括至今仍在流传的口头神话以及其他形态神话。我们既要重视汉族神话,也要关注数量巨大的少数民族神话,特别是那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很多历史文化与生产生活智慧都通过口耳相承的神话得以流传积淀。考察中华民族神话的连续性不能仅限于考察有限的古籍文献神话,相反,神话进入文献只是人类产生文字之后的事情,最早也不过三千多年。
由于文字记录作为载体的有限性和印刷出版的种种困难,大量的口头知识被高度压缩,如《山海经》的神话人物与记事,都显得极为简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神话记忆的连续性与整体性。但神话的连续性却在口头传统中不断发展延续,如果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相关类型或相关主题神话结合起来观察,就不难发现其中存在明显的互补性与内在体系逻辑,如在多民族或跨地域流传的不同类型的中华民族共同祖先、文化英雄中,我们不仅会发现这些人物塑造非常丰满而生动,带有与时俱进的地方特色,而且会发现这一系列的人物塑造与事件演进会带有明显的关联性,在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共性的同时,反映出高度的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与高度的文化认同。像多个民族与地区广泛流传的盘古、伏羲、女娲、神农、炎黄神话等,都具有文化祖先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在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选材与叙述方面又深深刻记着时代的烙印。若把每一个人物展开起来考察,就会绘制出一幅震撼人心的精彩画卷,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跨时空连续性记忆。
大量的神话文本表明,神话主体叙事一般都是宏大的,反映的是人类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并不会过分关注一些个体性的情感体验。“神话能够表现和反映历史,而不是采用摄像机式的成像技术而追求简单机械的客观真实,而是更高意义上的历史记忆与人类生存智慧的理性选择与艺术表达。”所以,许多神话之所以会历经时代的洗礼而流传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深刻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价值判断和精神追求,因而成为人类传统文化记忆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