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辽代木构中,辽代应县木塔所用斗栱种类达54种之多,华严寺重楼式壁藏所用斗栱种类达20余种。
斗栱的计量单位
斗栱因构造精巧,造型美观,如盆景,似兰花,因此,在宋《营造法式》中斗栱的计量单位为“朵”。
铺作
我们在参观游览古建筑时,经常可以听到讲解员提到“五铺作”、“七铺作”等词。那这铺作代表什么含义呢?“铺作”是宋《营造法式》对斗栱的称呼,“铺”是带有动词(如铺陈、铺垫)和量词双重含义,李诫在《营造法式》卷一铺作中引用“千(悬)栌骈凑”句中解释说,“今以斗栱层数相叠出跳多寡次序,谓之铺作”。由此可知,“铺作”即指铺一层的做法,几铺作即为铺几层的做法。宋制最简单的斗拱为四层做法,这四层即为;栌枓、华拱(或华头子上出一昂)、耍头、衬方头等,称为四铺作。五铺作是在四铺作基础上增加一层。六铺作是在五铺作基础上再加一层,以此类推。
铺作数的算法:出跳数+3=铺作数
铺作出跳
《营造法式》卷四在总铺作次序中述,“凡铺作自柱头上栌料口内,出一栱或一昂,皆谓之一跳,传至五跳止”。即所有铺作都是从第一层栌抖开口槽处向外,伸出一栱或一昂,称此为一跳,逐层向上最多可伸至五跳。也就是说,以栌抖心为轴,当一拱(或一昂)向进深方向或面阔方向,各挑出一个距离时,称为一跳。
根据上图所示,斗栱出2跳,按公式计算2+3=5铺作,因此该斗栱名称为单抄单下昂五铺作。
上图斗栱出3跳,按公式计算3+3=6铺作,因此该斗栱名称为单抄双下昂六铺作。
外檐斗栱
外檐斗栱是指在建筑物屋檐下面,外围檐口部位的斗栱,根据位置和作用不同,一般分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和平座铺作。
柱头铺作是指坐立在正对檐柱之上的斗栱;补间铺作是指在两檐柱之间普拍方之上的斗栱;转角铺作是指坐立在转角处角柱之上的斗栱;平座指楼层檐口带有伸出的平台,平座铺作就是支撑平台的斗栱,起着悬挑粱的作用。
斗栱间距
斗栱的间距是指相邻两组斗栱之间的距离,它是确定斗栱数量的基本尺寸。《营造法式》卷四述,“当心间须用补间铺作两朵,次间及梢间各用一朵,其铺作分布,令远近皆匀”。即是说,除柱头铺作和转角铺作必须安装外,当心间另行安装两朵补间铺作,次梢间各安装一朵补间铺作,它们之间的距离,应以开间尺寸进行均匀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