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浅谈明代几种“类龙纹”及赐服制度

2024-05-24 09:13化城志19880锦衣夜行 刘永彦

  众所周知,“龙纹”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第一图腾,在不少朝代还被列为皇室或贵族专用。


  到了明代,除龙纹外,还有其他种类繁多的动物(神兽)纹样出现在皇族、贵族、官员的服饰中。


明代绘画中的狮子纹袍服


  《明实录·卷五十五》:


  “庚申,上谕廷臣曰:昔古帝王之治天下,必定礼制,以辨贵贱,明等威。是以汉高初兴,即有衣锦绣绮縠、操兵乘马之禁,历代皆然。近世风俗,相承流于僭侈,闾里之民,服食居处与公卿无异。而奴仆贱隶往往肆侈于乡曲,贵贱无等,僭礼败度,此元之失政也。”


  可见,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心中,元朝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礼制的崩坏,其试图建立一个“贵贱之别,望而知之”的等级森严的明王朝。


明代疆域图


  服饰,作为必需品,对于维护“礼”、区分等级起着重要作用。袍服上不同的图案代表着级别的划分。


  据沈从文先生《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文官常服补子花样,一品、二品仙鹤、锦鸡,三品、四品孔雀、云雁,五品白鹇,六品、七品鹭鸶、鸿雁,八品、九品黄鹂、鹌鹑、练鹊……武官常服(补子)花样,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九品犀牛、海马……”


明 蓝色暗花纱缀绣仙鹤方补袍(局部) 孔子博物馆藏


  “类龙纹”赐服


  有几种带有似龙非龙的特殊纹样的袍服则属于皇帝特赐,它们分别为:


  “蟒服、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


  换而言之,“蟒、飞鱼、斗牛、麒麟”被指定为仅次于“龙纹”且由“龙纹”衍生而来的“类龙纹”。明朝皇帝将绣有“类龙纹”的袍服特赐给臣子,彰显的是获赐者的尊贵身份、特殊功勋或荣耀。


《谢赐飞鱼服》

明·方献夫


千古豳风颂衮衣,鱼袍何幸及臣微。

深惭赵子身胜服,徒羡张丞梦着绯。

圣典庸功严在笥,老年图报正知非。

寸心自许同春草,俯仰时时恋德辉。


  岐阳武靖王李文忠,为明太祖朱元璋外甥,明代开国功臣,战功卓著且好学问,逝后被追封为岐阳王,位列功臣庙第三。


  李氏后人袭爵封侯,家族延绵六百余年,被后世称为“岐阳世家”。


临淮侯李弘济画像(身着蟒服)国家博物馆藏


  据国家博物馆所藏“岐阳王世家肖像”可见,李氏后人所着服饰多有“蟒、飞鱼、斗牛、麒麟”等纹饰。


  赐服,不仅是对内臣,还有对藩国“外臣”——明太祖为表示明朝是华夏正统,颁诏四方,与周边的高丽、安南、琉球三国(山南国、山北国、中山国)、占城、暹罗等国建立藩属关系。


  当时明朝在颁诏建立藩属关系后,就开始将“华夏衣冠”赐予藩属国,明朝通过这种赐服,重新建立起华夷秩序,体现明朝对藩属国的宗主国地位。


  《明史·舆服志》:


  “赐琉球中山王皮弁,玉圭,麟袍,犀带。(正德初年)其时有日本国使臣入贡,赂瑾黄金千金,亦得飞鱼。”


  这里记载的只是“麒麟服”和“飞鱼服”两种,而从一些遗留下来的明代文物上看,却不仅如此:


  现藏于日本京都妙法院、明代万历年间世宗皇帝赐给丰臣秀吉的服饰中,就有蟒、麒麟、飞鱼等数种纹样。


  内涵与特征


  以下,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几种赐服上的“类龙纹”的内涵与特征: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


  蟒服的尊贵仅次于龙袍,在明代早期一般是太子、亲王所穿,海外藩王中只有朝鲜郡王因对大明最驯顺,所以特赐蟒服。


  直到明朝中期后才有了皇帝特赐功臣蟒袍的情况,且以蟒服为赐物是从宦官开始的。


  《明史·舆服志》引《大政记》:


  “永乐以后,宦臣在帝左右,必蟒服。”


蟒服不仅在“赐服”中的等级最高,其上所绘蟒纹还分“坐蟒”与“行蟒”两种。


  《明史·舆服志》:


  “赐蟒,文武一品官所不易得也。单蟒面皆斜向,坐蟒则正向,尤贵。”


  弘治十五年(1502),《大明会典》修成,明孝宗为奖励参与编修的大臣,特赐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等蟒服,开内阁大臣赐蟒之先例。


  抗倭将领戚继光也曾得到御赐蟒服的荣耀。


  《山海经·海外西经》: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或曰龙鱼,似狸一角,狸作鲤)。”


  《林邑国记》:


  “飞鱼身圆,长丈余,羽重沓,翼如胡蝉。”



  可见,早期的所谓“飞鱼”,是一种龙头、有翼、鱼尾的神兽,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土而与印度神话中“摩羯鱼”形象有所融合(摩羯,又称摩伽罗,是印度神话中水天的坐骑)。


  总体而言,其形象历代不断演化且趋于纷繁。


  明代飞鱼服上的纹样,主体似龙形,明中早期纹样为双足四爪,双翼,鱼尾;明后期纹样又出现了更接近“蟒纹”的四足四爪,无翼,鱼尾。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出警入跸图》,描绘的是明神宗谒陵的盛景。


  在皇帝身边担任仪仗和保护功能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画中的他们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头戴三山帽。


  其实,飞鱼服并非锦衣卫专属服饰,而属于二品以上官员的赐服;锦衣卫里的“正二品都指挥使”和“都督佥事兼锦衣卫指挥使”等高级官员,才能穿飞鱼服。


  正如“飞鱼”不是鱼一样,“斗牛”也不是牛,而是一种形象类似于虬、螭(传说中的虬龙与螭龙)的生物。


  《宸垣识略》记载:


  “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


  《名义考》记载:


  “斗牛如龙而觩角。”(觩,即为弯曲状。)


  又有说“斗牛”原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斗牛纹样


  明代的斗牛图案为蟒形、鱼尾、头双角向下弯曲如牛角状。斗牛的最大特点在于头上双角像牛角一样向下弯曲。


  斗牛服是次于飞鱼服的第三等赐服,一般授予三品以上的官员。


  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瑞兽——“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


  据《瑞应图》:麒麟长着羊头,狼的蹄子,头顶是圆的,身上是彩色的,高大概2米左右。


  又据《说文解字》:麒麟身体像麝鹿,尾巴似龙尾状,还长着龙鳞和一只角。


  明代袍服上的麒麟形象,龙首,双角,身有鳞,蹄状足,身长较龙短。


  麒麟服本为明代公、侯、驸马、伯爵的一品公服,但因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著名的仁义之兽,明代皇帝亦将麒麟服作为一种赐服,赏赐给四、五品的大臣。


明麒麟纹圆领女袍(孔府旧藏) 现藏山东博物馆


  《公羊传》:


  “麟者,仁兽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麒麟“非明王不出”,只有圣明君主在位才会出现,“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


  《大明会典》:


  “洪武二十四年规定,公、侯、驸马、伯以麒麟作为补服图案,故称一品麒麟。”


  部分锦衣卫、指挥侍卫也穿麒麟服:


  明景泰年间,有锦衣卫同知援引旧例,申请担任侍卫的可以穿麒麟服,获得了允许。


  锦衣卫在明代是一种“卫所”,它有很多部门,明代皇亲勋戚、宫廷画师之类需要出入宫廷的人,都挂名在这个卫所,但这些人并非实则负责侍卫的人群。


  于是挂名锦衣卫指挥的,挂名千百户的,以及这些人的子弟们,乃至其他卫所的人,都开始越级用麒麟服了。按明笔记和画像看,有关贵族妇女也开始越级用麒麟,以及造型差不多的獬豸。


  上述四种赐服里的神兽图案与龙一样,在现实世界中都见不到实体。


  蟒、飞鱼、斗牛皆为龙形的变异,麒麟虽最不像龙,但因其为祥瑞之兽,声名仅次于龙。


  无论是蟒、飞鱼、斗牛还是麒麟,这些纹样远远看上去都和龙有几分相似,其分辨的方法在于细微之处:


  龙和蟒的区别在于爪,五趾还是四趾;


  飞鱼和蟒的不同在于尾,是鱼尾还是火焰尾;


  蟒和斗牛的区别关键看角,是直还是弯;


  麒麟与其他几种纹样比较好区分,但明中后期“蟒化”的麒麟还要看其独特的蹄才能够确认。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中后期始,一些皇帝将原本级别森严的“类龙纹”赐服随兴赐予,使赐服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泛滥,由此引起的服饰混乱和僭越愈加普遍,甚至到了真假官服、赐服难辨的程度,对朝纲形成了负面影响。


  到了明代晚期,明朝走向衰亡,国家意志主导的服饰风尚亦趋末落,本来森严的服饰制度随着时局飘摇及社会意识的散乱已难以统一,服饰越级的情况非常严重。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在京内臣稍家温者,辄服似蟒,似斗牛之衣,名为草兽,金碧晃目,扬鞭长安道上,无人敢问。


  至于王府承奉,会风致赐飞鱼者不必言,他即未赐者,亦被蟒腰玉,与抚按藩臬往还宴会,恬不为怪也。”


  ——京城太监稍有经济实力,就给自己定制斗牛服或者蟒服;宫廷侍卫和王府仆人也经常穿着飞鱼服上街,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杭州考古“龙纹文物”大盘点

考古发现 2024-01-26 0

定窑瓷器上的夔龙纹与螭龙纹

东方文化 2022-03-28 0

古代龙文化——形形色色的龙纹图案

历史解说 2021-06-01 琉璃 0

推荐更多

访古河北保定地区文物古建筑

建筑百科 2024-11-20 0

鸱鸮纹——中国传统纹样

东方文化 2024-11-20 十约日志 0

浅谈文物建筑的预防性保护

政策法规 2024-11-18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