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2022年全球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2022-12-13 09:19亚洲考古12521库尔干人

  01.埃及法老木乃伊的内部世界


  对于科学家来讲,可以窥探古埃及皇家之棺内部的机会并不常见,而不打开木棺就能一探其内部究竟更是天方夜谭。但借助最新的技术,法老阿蒙霍特普一世(AmenhotepI)(公元前1525-1504年)的木棺里面的包裹严实的木乃伊,在未被打开的情况下对其内部一览无余,从中我们获取了大量关于这位法老的不为人知的信息。阿蒙霍特普一世的木棺发现于1881年,是公认的为数不多的现在尚未被打开的埃及皇家木乃伊之一,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有钱的富人经常赞助举办木乃伊“盲盒“派对,现场拆解打开木乃伊。


  该项目的负责人开罗大学的放射学博士SaharSaleem说:“木乃伊从来没有被拆解打开,因为当时的学者认为这具装饰有玫瑰花的木乃伊太漂亮了,不忍心将其毁掉。”研究团队使用无损CT扫描,生成了法老的面具,绷带,身体和面部的三维图像。“能在3000年后看到法老的脸,而且和他的父亲艾哈迈斯一世(AhmoseI)如此相似,实在是让人太激动了。”


  1881年7月,在卢克索底比斯西岸的发现了大量木棺,它被称为Deirel-Bahari皇家宝藏,或ThebanTomb320。最初,埃及古物学家认为这里是为了保护几位新王国法老、他们的家人和阿蒙大祭司的墓葬.但也有学者根据考古和文字证据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新王国末期,埃及处于社会、经济和政治动荡之中,以至于底比斯的统治者阿蒙大祭司无法进入南部的金矿,也没有能力进口包括木材在内的珍贵原材料,皇家宝藏是阿蒙大祭司为这些急需的原材料和黄金,有组织地盗掘皇家陵墓的结果。阿蒙霍特普一世的木棺正是发现于此,在第21王朝(公元前1069-945年)期间,王朝的祭司们在决定修复和重新埋葬古王朝这些被损坏的皇家木乃伊,阿蒙霍特普一世也在此时被重新安葬。


  CT扫描表明,在重新包裹之前,木乃伊的头部掉落、左臂破碎,所以木乃伊脖颈部分被仔细地用树脂处理过的亚麻布重新包裹,左臂也被重新摆好,遮住了他腹部的孔洞,并将金色的护身符放在里面。研究者认为:“这项研究为埃及21王朝的牧师在重新制作阿蒙霍特普一世木乃伊,保护金饰并将护身符放置在里面的情况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法老的右臂折叠在他的胸口上,保持了原始状态。这是皇家木乃伊的特征,使它们看起来像冥王奥西里斯。”阿蒙霍特普一世是这种木乃伊样式的第一个例子,后来成为所有古埃及木乃伊的标准。


  阿蒙霍特普一世是埃及第18王朝的第二位法老,在他的父亲艾哈迈斯一世之后,他驱逐了入侵的希克索斯并重新统一了埃及。阿蒙霍特普代表了埃及的一个黄金时代。在他的统治下,埃及繁荣而安全,法老下令进行广修宗教建筑,同时也成功率领军远征利比亚和苏丹北部。在他死后,他和他的母亲艾哈迈斯·奈菲尔塔莉被奉为神明。



  02.墨西哥发现阿兹特克木制祭品


  由墨西哥考古学家莱LeonardoLópezLuján带领的考古团队在墨西哥阿兹特克首都特诺奇蒂特兰(Tenochtitlan)的TemploMayor遗址(墨西哥城中央广场的东北部)发现了大量阿兹特克(Aztec)祭祀用品,其中包括2550件形状、大小和用途各异的手工木制品,以及其他祭祀用品。


  从公元1325年开始建造宗教建筑群到1521年被西班牙入侵者摧毁之前,生活在阿兹特克首都的人们一直将制作的各种木制祭品在TemploMayo献祭。这些木制品包括耳环、面具、装饰品、头饰、小雕像、胸饰、权杖、水罐、耳罩、飞镖和飞镖投掷器,以及木雕,这些祭品由祭司、特诺奇蒂特兰居民和来自其他地方的朝圣者带到神庙。这些祭品的年代在1486年至1502年间,所有这些物品都与神庙中墨西哥人崇拜的神有关,即战神Huitzilopochtli和雨神Tlaloc,祭司们把这些木制物品存放在石盒中,盒子里还装着海洋贝壳、植物、动物和人的骨头。


  借助最新的文物保护技术和先进的显微镜技术,考古学家对2550件保存完好的木制文物的制作方法、用途和意义提出了新的见解。这些木制品大多数是饱水的,尽管积水的条件有助于保存木制文物上的彩绘装饰,但也破坏了木质的结构,出现了开裂和变形的情况。文物保护专家对这些木制文物使用了专业的药剂和方法进行了脱水保护,完全修复需要耗时大约一年。


  通过在扫描电镜下仔细检查微小的木材样品,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用于制作祭品的不同种类木材。大多数木制品是从墨西哥中部森林中收获的松树雕刻而成的,另外还使用冷杉、柏树等。所有木制品都是使用柔软的木材,很容易雕刻出这些非常精细的物品。


  03.奥地利维纳斯石雕的诞生


  1908年考古学家JosefSzombathy在奥地利在多瑙河岸边的维伦多尔夫村(Willendorf)附近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这尊有3万年历史的“威伦多夫的维纳斯”(VenusofWillendorf)雕像,现藏于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一个多世纪以来,围绕着这尊11.1厘米的雕像,还有许多谜团尚未解开。但是,用于制作雕塑的材料来源的研究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为研究格拉夫蒂(Gravettian)时期(约30000–22000年前)的人群的活动范围及交通提供了新的材料。维也纳大学的GerhardWeber领导的团队使用高分辨率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技术对雕像进行了扫描,发现它的其他几尊雕像是由象牙制成的,但维纳斯是由鲕粒灰岩制成的,这是一种沉积岩,其成分因地点而异。通过对比发现这种岩石来自远在700公里外的意大利阿尔卑斯山SegadiAla附近,而非当地出产。这说明在当时找到一条穿越阿尔卑斯山的路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困难。


  高分辨率扫描还让研究人员看到了雕塑结构部件的细节,这些细节一度令人困惑。现在可以知道,石雕表面的空洞曾经被褐铁矿或氧化铁结核填满,这些结核可能在雕刻过程中脱落,因为它们比石灰石坚硬。其中一个空洞位于雕像腹部的中央肚脐的位置,上面的痕迹表明这种褐铁矿可能是被故意去除的,这意味着当时的工匠已经对雕像完成的形状有了非常精确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空洞当作肚脐,显示了旧石器时代高超的雕刻技艺。


  04.北高加索发现世界最古老的吸管


  1897年在俄罗斯南部北高加索地区的迈科普大冢(Maikopkurgan)进行发掘的时候,发现的八根可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金制和银制管状器。大冢中发现有三具骸骨和数百件随葬器物,包括陶瓷器皿、金属杯、武器和半宝石和黄金饰品。这些管子是中空的,每根长约9.4厘米,直径约1.2厘米,一直被认为是撑杆或权杖。


  俄罗斯科学院物质文化史研究所的考古学家ViktorTrifonov的最新研究表明,这些管状器可能有着非常不寻常的用途。他认为这些管状器可能被用作公共宴饮活动中的吸管,这是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作品中出现过的场景,可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的伊拉克。为了验证他的假设,他将研究重点放在了管状器的尖头上,尖头的穿孔方式可能有助于过滤早期啤酒中如谷壳之类的杂质。


  在分析其中一个尖头的残留物之后,发现了大麦淀粉颗粒、植物组织的化石颗粒和石灰树的花粉粒的存在,这可能是使用这些管状器来饮用大麦啤酒的证据。研究者认为,以这种方式与亲友一起啜饮圣餐的做法可能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然后传播到迈科普周围地区。



  05.约旦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狩猎神殿


  约旦侯赛因本塔拉勒大学考古学家MohammadTarawneh和法国近东研究所的WaelAbuAzizeh领导的考古团队,在约旦东南部的沙漠高原调查时,发现了一座“独特”且“几乎完好无损”的新石器时代神殿。


  研究者认为神殿大约有9000年的历史,由猎人建造,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祭祀建筑之一。该遗址是在“沙漠风筝”遗址附近发现的,“沙漠风筝”是当地人用来捕捉野生瞪羚的陷阱,这些陷阱由通向围栏的长石墙构成,遍布中东各地。考古学家还在遗址附近发现了许多瞪羚骨头。研究者认为神殿和这些狩猎陷阱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2000年至7000年前),不仅时代相同而且是同一组遗址组合。


  神殿发现了两块人形石柱,以及海洋动物化石、动物模型、燧石工具以及与宗教仪式相关的祭坛,较大石柱上还雕刻有神殿和“沙漠风筝“的图案,150余块鹦鹉螺化石直立排列,朝向一致,但用途不明。研究者认为猎人们在神殿内进行的祭祀活动中,石祭坛被用来宰杀摆放瞪羚尸体,祭祀仪式很有可能是为了借助超自然力量,祈求捕猎成功。


  06.危地马拉发现最早的玛雅日历图像


  近日,在危地马拉一座金字塔废墟中公元前3世纪的壁画残块上,发现了一个代表名为“7鹿”的日子的象形文字,这是迄今发现的260天玛雅历法最早的实物发现。这些壁画残块是在危地马拉北部丛林中的圣巴托洛(SanBartolo)考古遗址发现的,该遗址因2001年发现的一个地下墓室而闻名,该墓室中有精美多彩的壁画,时代可追溯到公元前100年左右,描绘了玛雅人的宗教仪式和神话场景。带有“7鹿”图像发现于于一个名为LasPinturas的金字塔内,金字塔屡经扩建,现存高度为30米。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考古学家DavidStuart和斯基德莫尔学院的HeatherHurst的考古团队,将图案释读为“7只鹿”,这一图案代表着一个日期。金字塔内壁壁画大约绘制于公元前250年左右,目前已经发现了11块带有早期玛雅文字的壁画碎片,但“7鹿“是迄今为止唯一被破译的象形文字。


  研究者认为,图案是由一位从事艺术和文学的誊录员所绘,到公元前三世纪,其绘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线条流畅、笔触细腻。“7鹿”图像可能意味着一个重要的日期,是现在玛雅人仍然用来纪念太阳年开始的日期之一,这是一年的开始,显然与金字塔作为丛林中的观象台有密切关系。


  07.秘鲁发现瓦里帝国工匠墓


  近日,由波兰华沙大学考古学家Mi?oszGiersz领导的考古团队,在秘鲁北部海岸的ElCastillodeHuarmey遗址,发掘了一座墓瓦里帝国(公元650-1000年)高等级墓葬。墓主人为被木乃伊包裹的男性,旁边的墓室里还有六具遗骸,可能是另一名男子、两名女子和三名性别尚未确定的少年。从发现的金银耳耳饰判断,墓葬等级较高,因为在瓦里文化中只有地位较高的人才可以佩戴此种耳饰,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死者均非武士而是高级工匠。


  瓦里文化的图像中,大多数地位崇高的男性都被描绘成手持武器的武士,但这座墓中的男性和女性似乎都是技艺高超的高级工匠。男性墓主使用了尚未制作完成的纺织品、彩绘皮革和篮子随葬。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一些制作篮子的原材料,包括芦苇、彩色棉线和羊毛线、各种大小和颜色的绳索,以及用作胶水的树脂球。墓葬中的男性和女性手部骨骼有明显的磨损,很明显是由于长期重度使用双手进行劳作的结果,但并没有发现战斗创伤的痕迹。


  体质人类学的研究还显示发现的骸骨由严重的疾病,如骨质疏松、行动不便和严重的蛀牙,这可能是这些人无法作为武士的身体原因。这座墓葬附近的Giersz于2012年发现的一座巨大陵墓,里面有58位地位显赫的瓦里女性的遗骸。这座新发现的陵墓是第一座高等级瓦里男性工匠的墓葬,此次发现表明这一区域是瓦里帝国最重要的权力、行政、工艺中心和高等级墓地,也是瓦里时期秘鲁海岸最重要的建筑遗址。


  瓦里(Wari)帝国是位于秘鲁的古代帝国,时间跨度大约从公元500年至1000年,公元7世纪,瓦里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扩张:第一次吸收了纳斯卡文化的成果,以首都瓦里市(今秘鲁现代城市阿亚库乔东北方向约11公里)为中心向安第斯山脉及沿海一带扩散;二是通过军事征服,使用武力兼并、修建通往干旱地区的运河,并与占据强势地位的迪亚瓦纳科文化频繁接触,实力迅速崛起,建立了强大的政权。这两种文明并驾齐驱,共同为安第斯地区后来的印加帝国打下了基础。


  08.城市的起源—伊拉克拉加什古城


  美索不达米亚早期城市发展的传统模式认为,城市是从中心纪念性宗教建筑群扩展出来的紧凑型定居点。然而,最近对位于伊拉克南部TellalHiba的苏美尔古城拉加什(Lagash)进行的一次遥感调查表明,该城由几个互不相连的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围墙或水道。这项调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家艾米莉·哈默EmilyHammer与拉加什考古项目主管HollyPittman和AugustaMcMahon共同进行。其中包括对整个3平方公里范围遗址区的无人机拍摄。研究结果显示,拉加什的人群主要生活在早期王朝时期(公元前2900–2350年),居住在一对细长的土丘上,每个土丘周围都有坚固的城墙。其中一座位于东部,约0.4平方公里,另一座位于西部,约0.9平方公里,北部还有一个约0.5平方公里的居址位于水道纵横但无防卫设施的土丘上。第四个土丘最小,位于东北部,现被被一座寺庙压占。


  研究者认为拉加什城址在早期王朝末期就基本上被废弃了,故而其原始布局十分清楚。在早期王朝时期,波斯湾向西北延伸的距离远大于现今,形成了一个沼泽环境,可能导致拉加什早期的居民在高地上定居,形成了现在看来分散的、互不连接的城址布局。在拉加什的大部分人口离开后,海湾向东南退向现在的位置。研究者推断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许多城市是连续的圆形或椭圆形遗址,可能只是因为它们一直被使用到公元前两千到一千年,甚至更晚,此后波斯湾海岸线退却,这些位于高地的分散的居址不再受到水道和沼泽地区的限制,因此它们迅速发展连为一体,但原始的布局和防御结构被保存了下来。美索不达米亚最南端的一些城市在进化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看起来的拉加什遗址非常相似。



  09.巴基斯坦发现最古老的佛寺


  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6世纪,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的犍陀罗地区是中东、中亚和印度文明之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这一区域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之后,引发了佛教信仰和希腊艺术的融合,公元前150年左右,在印度-希腊王国国王米南德一世(MenandraI)统治时期,佛教在犍陀罗十分繁荣,但可能仅由精英阶层信奉。贵霜帝国(公元30至400年)统治下斯瓦特最终成为了佛教中心,其领土从阿富汗延伸至巴基斯坦,再延伸至印度北部,这一时期的犍陀罗以其希腊化佛教艺术风格而闻名。


  2021年底,意大利威尼斯卡福斯卡里大学的LucaMariaOlivieri与巴基斯坦的考古学家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Barikot地区发现了一座早期佛寺,可能为该地区已知时代最早的佛寺,可以追溯到孔雀王朝时期,说明了这里是当时健陀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朝拜圣地。考古学家认为,寺庙的叠压在在一座更早的时代可能为公元前三世纪的佛教寺庙之上。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27年征服了犍陀罗王国,Barikot在亚历山大大帝时代的历史文献中被称为“Bazira”或“Beira”,意为“金刚城”。


  发掘者对在这一区域发现时代如此之早的佛寺感到很意外,因为该区域目前发现最早的佛寺年代在公元1世纪左右。此次发掘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对该处遗址的破坏和盗掘,属于抢救性发掘,目前发掘了建筑遗址、街道、城门、各时期的钱币,还发现了佛像和铭文。佛寺发现的圆顶佛塔在当时的印度佛教建筑中很常见,但在犍陀罗地区却非常罕见。自1955年开始,意大利考古学家一直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开展考古工作。


  10.南极洲发现传奇沉船


  1914年,英国的传奇极地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ErnestShackleton)带着27名船员从伦敦来到大西洋最南端的威德尔海,梦想横跨南极大陆,创造人类历史。很可惜这个目标没有实现,在距离目的地不到320公里的时候,他们乘坐的“耐力号”(Endurance)被浮冰围困无法移动,并于1915年11月沉没。


  在随后的5个月里,28名船员登上了一块巨大的浮冰,这块浮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碎裂,并慢慢变小。1916年4月9日,浮冰彻底碎裂了,3艘救生船被迅速推向海中。在海上经历了7昼夜的危险之后,他们登上了荒无人烟的大象岛。之后,沙克尔顿和另外5个人乘上最大的救生艇,在气候极端恶劣的海上持续航程16天,横渡1300公里,来到了南乔治亚岛。上岸后,沙克尔顿不得不徒步翻越南乔治亚山脉,去寻找捕鲸站以寻求帮助。


  1916年5月20日下午3点,沙克尔顿和他的两个伙伴挣扎着走到最近的一个捕鲸站。在晚餐时分,挪威捕鲸人向他们表示了敬意。到达捕鲸站的3天后,他们登上了一艘捕鲸船,开始了解救围困在大象岛上的同伴的行动。在8月30号,经过第4次的尝试,他终于找到了一条从浮冰上穿过的路,发现他的所有的22个同伴都安然无恙的留在岛上,全体船员都安全获救。


  2022年是沙克尔顿逝世100周年,今年2月,“耐力号”沉船终于在南极洲海岸外的威德尔海(WeddellSea)海底3000米处被发现,这也是目前发现的大小仅次于泰坦尼克号的沉船。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研究人员曾多次寻找“耐力”号未果,但在今年历史上少见的低冰位帮助下终于获得成功。当研究小组观看遥控潜水器拍摄到的沉船视频时,他们对其保存状况感到震惊,这主要归功于寒冷的威德尔海没有吃木头的寄生虫。


  “我从未见过一艘沉船像“耐力号”那样完好无损或干净新鲜,”探险队领队、水下考古学家MensunBound说。探测发现船舵被冰破坏掉落,之后海水渗入船内,最终使船无法动弹。另外还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弧形船名,船名下的北极星标志。除了船舵、船锚,以及通向沙克尔顿船舱的舷窗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当时三名船员穿透甲板的痕迹,船员从沉船上取回大约3吨补给,正是这些补给挽救了所有船员的生命。


  根据《南极条约》,沉船目前是被保护历史遗迹,允许对其进行测量和拍摄,水下潜航器不得接触沉船,它将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永远留在海底。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考古新发现 | 浙江绍兴大湖头遗址

考古发现 2023-06-14 游晓蕾 0

推荐更多

根深花繁——源远流长的刺绣发展史

非遗传承 2024-11-24 李宏复 钟高翔 0

访古河北保定地区文物古建筑

建筑百科 2024-11-20 0

鸱鸮纹——中国传统纹样

东方文化 2024-11-20 十约日志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