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古代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含义就是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我国古代将“五天”称为“一候”,所以一个节气大约15天,又被称为“三候”。立冬节气就划分为:一侯水始冰,二侯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立冬时,水上开始结冰,不过水只是初凝,冰结得并不坚固。
立冬后,土地开始凝寒,慢慢开始冻结。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冬天是收获收藏的季节,中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古代人冬天来了吃什么?
在我国北方,立冬之日人们爱吃饺子。饺子是源于“交子之时”,立冬则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在清代宫廷,立冬的规矩是吃涮羊肉,后来民间也热衷此道。铜锅炭火,汤底澄清,只需加入姜片、葱段等。
在我国南方,立冬时节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补充能量。
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在福建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当地民间素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
正所谓“食色,性也”,御寒第一步,从吃开始。
冬天吃什么自古以来是一个重大问题,御寒第一步,从吃开始。火锅从来就不只是现代人餐桌上的宠儿,这门饮食艺术在商周时期就非常流行,古人以食御寒的办法也是火锅。
商周时期,青铜器文化繁荣昌盛,人们常常用青铜器盛满菜做火锅,不过当时器具较小,只够一人食用,故称为“小火锅”。
之后火锅变得普遍起来,类型也更加丰富。在历朝历代的文物中都有火锅出现,汉代甚至出现了分格鼎,类似于现在的鸳鸯锅,辽代壁画中也出现涮火锅的吃法。
除了火锅,美酒也是古代驱寒必备的饮品。在古人心中,冬日煮一锅火锅,温一壶美酒,与二三好友畅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