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茶文化 | 越窑茶具的发展

2022-10-05 09:19悦读茶书会17892

  越窑茶具在唐代独领风骚,深受国人喜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高水准的烧造技术和清新雅致的艺术欣赏情趣外,与当时崇尚的饮茶习惯也是分不开的。


  众所周知,唐人所饮之茶为饼茶,碾碎煎煮后茶汤呈淡红色,如果用白色、黄色、褐色茶具盛汤,茶汤就分别呈现出红色、紫色、黑色,保持不了茶汤的本色,而只有青瓷才能较好地体现茶汤本色。



  所以,陆羽认为:“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见《茶经·四之器》)可见,越窑茶具深得陆羽之心,并被其评为天下第一的主要原因就是“宜茶”,试想想,清香扑鼻的茶汤在青葱碧翠的茶具的映衬下,“半瓯青泛绿”,怎不令人心旌摇动,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呢?


  然而,这种讲究恰情怡趣的茶人眼光当然也有失之偏颇之处,特别是对后代正确认识中国陶瓷发展史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故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就明确指出:“陆羽以瓷色为主要标准(来判别瓷质优劣),只能是饮茶人的一种偏见。”(见《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一册)



  专家也认为,分析瓷器的品位,应从胎质、火候、釉色和制作工艺等诸多因素去作全面性的分析定论,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见余家栋著《江西陶瓷史》)。这一点,是我们所必须了解的。


  以素面为主的越窑发展至五代,地位日益显赫,钱氏王朝垄断了越窑的部分产区,使之成为中国最早的官窑,烧造的贡品较多,最佳者称为“秘色瓷”,其胎体薄,胎质细腻,造型规整,釉色青黄如湖绿色。


  北宋中期,江南人口猛增,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大量的山林、土地被开发利用,加剧了制瓷原料和燃料的紧张状况,同时,品饮情趣的改变,斗茶讲究汤白盏黑,致使越窑茶具生产日渐衰落,至南宋时已完全停烧,一代名窑就这样寿终正寝了。



  但是,越窑茶具对后世茶具生产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南方的诸多名窑和北方的一些窑口,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越窑的影响,如著名瓷都景德镇,宋初烧清的青白瓷碗盏等茶具多为花瓣口,瓜棱腹的仿越器;陕西铜川耀州窑烧造的青瓷碗、盏、瓯杯等茶具,就被世人直呼为“越器”。


  不仅如此,越窑产品还曾飘洋过海,远销至印度、伊因、埃及、日本和东南亚各地,成为联系各国茶人友谊的一条纽带。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古人熬夜都做什么?

历史解说 2024-04-18 小嗲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