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蒙古族发式头饰的发展变化

2021-09-01 09:23网络14797

  蒙古的发式头饰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变化过程。远古时,蒙古先民男女多拖发。“拖发者,就是马头发拖在后边,于发端总这以结”。7世纪时,男女发式的区别已较明显,男“皆被发,妇女盘发”。到13世纪,“被发”便很少了,而且人们已注重头饰。



  男子多戴各色扁帽,已婚妇女多戴固姑帽,其帽呈长筒形,用桦树皮围合,帽高约一尺,顶端呈四边形,外用彩绸包裹,缀以珠片、孔雀毛、琥珀等。明代,蒙古族新婚妇女披长红衣,戴固姑帽。同时,也有戴一种带檐的幞头(包头)。其包法一般是将三、四尺、甚至更长一些的布或绸缎在头上由后至前缠几圈,最后头巾的两头垂下、左右各一,因此又称垂巾幞头。至今牧区的妇女仍多行此制,不过包法稍有不同。


  姑娘们喜欢将头巾缠绕后在右侧挽一个结,将穗头垂下,已婚妇女则多用头巾包住头顶后,缠一圈、不留穗头。传说,此风俗形成于成吉吉思汗时期。当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以后,下令每个人都要罩头巾,以表示头戏上飘有旌旗之角,希望民族强大之精神常在。



  元朝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卷檐、圆顶或尖顶的帽子,“其帽之檐甚窄,帽之顶,敷以朱英,帽之前缀以银佛,制以毡,或以皮。”据说这种帽子最初是由忽必烈皇后察必夫人设计的。当时忽必烈每年都要到上都(今内蒙古正盛旗)避暑狩猎,察必皇后看到他狩猎时阳光刺眼,便将原来的帽子加上了帽檐,使之能遮蔽阳光,骑马时又能减少阻力。从此习传民间、至今流传。


  到了清代,由于受满族影响,男子都把周围的头发剃去,只留颅后发编结为辫,垂下脑后。女子,一般都到成年待嫁时,方才蓄发。未婚女子多梳单辫,扎红辫根。贵州已婚妇女,多仿效满族妇女的如意头、一字头、大拉翅等发型,梳大头,“梳撑子”。但在民间,在边远草原,大多还保持蒙古族传统发式。已婚妇女梳发髻,满族在头顶,蒙古族在脑后。



  蒙古族头饰很美丽、华贵,一般用玛瑙银链珊瑚玉石穿缀而成。近、现代,珊瑚、玛瑙、翡翠、珍珠、琥珀、白银等装饰原料大量流人蒙古草原,蒙古族的首饰更加富贵华丽。东部区蒙古族妇女的头饰也有所变化。虽不象阿拉善、鄂尔多斯、乌珠穆沁地区妇女戴着上为发套,下有串串珍珠,前有流苏,后有流穗那种富丽堂皇的头饰,也比校讲究头饰的美观。她们常选用珍贵的珊瑚、孔雀、玛瑙、翡翠做华丽阔绰的装饰品。


  在牧区放牧的姑娘们,则系着精选的华美艳丽的头巾。女性在旧时代,从小扎耳朵眼。成年后,普遍戴耳环。老年妇女的耳环多是略小于铜钱的玉石耳环。极少数的男子也有戴耳环的,不过只戴一只耳环。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青海蒙古族民居建筑特色

建筑百科 2023-09-03 0

推荐更多

访古河北保定地区文物古建筑

建筑百科 2024-11-20 0

鸱鸮纹——中国传统纹样

东方文化 2024-11-20 十约日志 0

浅谈文物建筑的预防性保护

政策法规 2024-11-18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