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封长虹:《孙子兵法》对中国及世界文明影响深远

2017-09-12 09:46中国文物网5852
  一般而言,人们在谈论文化时,很少涉及军事文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军事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概念,所以人们关注的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在认识上的偏颇和漠视,认为军队只是打仗,与文化的关联性不大。但事实上,军事文化是文化这一整体概念的重要分支,是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封长虹

  近期,以“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琉璃厂高峰论坛”在北京珠三角JW万豪酒店隆重举行。在本次论坛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封长虹进行了题为“中国军事文化遗产与世界文明”的主旨演讲。在他看来,自古至今,中国军事文化在中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演变过程中,始终起着重要的、显著的甚至是引领的作用。作为体现中国军事文化的代表性著作,《孙子兵法》对中国及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封长虹认为,中国最早的兵书同时也是世界最早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孙子兵法》诞生至今2500余年,被古今中外奉为兵家圣典。作为一种军事文化遗产,《孙子兵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和世界的文明,极大地促进了近代、现代和当代军事理论及军事思想的发展。

  更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是,《孙子兵法》后来流传至国外,被很多国家拥为至宝。史学界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最早传入的国家是日本。据史书记载,公元734年即1281年前,在中国留学长达17年之久的日本学生吉备真备回到日本,当时的日本奈良王朝派员跟随吉备真备学习《孙子?九地》、《诸葛亮八阵》以及结营向背等方面的知识,而这里面就包括了被人们奉为“兵经”的《孙子兵法》。日本兵法学者佐藤坚司认为,中国兵法是在公元663年前后传入日本,其证据是当时的《日本书记》中出现了“悠忽之间,出其不意,则破之必也”之类的表述,而这与《孙子兵法》“计篇”中的“出其不意”及“虚实篇”中的“趋其所不意”在文字上和意思上是相同的。

  除日本外,第一个把《孙子兵法》传入欧洲的是在中国居住了长达47年之久的法国天主教耶酥会传教士约瑟夫?J?阿米欧。他依靠自己在满汉语文上的深厚功底,根据一部《五经七书》的满文手抄本,并对照汉文兵书进行翻译,最后出版了《中国军事艺术》的兵学丛书,其中第二部就是《孙子兵法》。至于美国,《孙子兵法》的传入固然很晚,但它却成为美国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的必备教材。

  以上这些都足以说明,《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军事文化遗产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其在当代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专家简介:

  封长虹,北京朝阳人。2014年晋升少将军衔。中国国防大学军事战略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历任中国国际关系史学会会员、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中国军法学会会员、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会员。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