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张卫东:昆曲并不是戏

2018-01-17 11:52中国文物网5491
  昆曲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着600多年的历史,以曲词典雅、曲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昆曲发源于14、15世纪由隐居昆山的名士师们在吟唱诗词的体系中自娱言传,发展推动了清曲歌唱形式的南北曲的文人艺术,在演唱明清以来的传奇基础上综合了舞台表演,形成了延续四百年在中国戏剧舞台上的的鼎盛时期。目前,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潮剧、正字戏等,都受到过昆曲的哺育和滋养,如今取而代之的国家性剧种京剧就是在继承昆曲的基础上发展出来。

  昆曲不是戏

  近日国家一级演员,昆曲教育家张卫东在接受中国文物网采访时说,昆曲不是戏。张卫东说,昆曲的诞生不是简单的民间音乐发展而来的,也不是由艺术家的个人艺术衍生出来的。昆曲演唱的是南北曲,而南北曲是北金南宋时代,割据150年后使得中国两个地域不同的文化发生的碰撞,至元朝时的顾坚与隐居的文士们在昆山,闲暇之时咏唱南词,也就是南曲,唱的大多是文人小令,介乎于吟唱诗词,逐渐将其规格化,咬字切韵是按照近古音语系的标准,是一种文人的清歌冷唱,用以在读书之余怡情。发展到明朝的中叶魏良辅的水磨调,用腔更以维护字音的准确并大量踢出土音为标准,行腔演唱细腻婉折。因此,昆腔在音乐方面是完完全全的文人艺术,是在文人的书房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并不是一般戏曲形成的概念,由什么民间村歌小调的圈子里发展出来的艺术规律。因此,也可以说这些历史上有记录的昆腔名人并不是创作者,也不是自己编制出来的音乐新腔,就是直接继承南北曲发展出来的一种唱腔技巧而已。它的用的乐器也极雅,起初只用萧管,后来添入了北方擅长使用的琵琶、三弦、鼓板等乐器。

  昆曲不是戏,或者说不完全是戏,不能按照如今的戏曲发展规律看待!其实昆曲的戏剧表演在整体上大概只占其三分之一,这里还不用说那些民俗行业的艺术枝节。昆曲首先它是文学,是一种文人艺术,其次是曲牌联套的音乐,是儒学正声艺术,最后才是戏,才是舞台表演。昆曲的曲词大都是由准文人创作的,把唐诗、宋词、元曲这些最高雅的文字集结在一起所编成的故事,古代的艺人是写不出来这种剧本的,当代的艺人不要说写作这样的剧本就是读也要当做古文来学习。这些曲辞成文之后再由文人结社的曲社人士或个体或群体性的度曲、咏唱用以怡情。张卫东认为,文人也分好多种,其中元代的文人所创作的唱词可称为天籁,用口语写出了最美的语言,如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王实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通俗易懂,都是大白话,但是又不失诗意,这就是为什么王国维说在元曲以后中国戏剧创作在文学上没有高峰的缘故啦……

  张卫东认为之所以说昆腔是儒学的正声艺术,因为从历史上看,儒学最重要的是礼乐,礼乐文明从周礼以来历代帝王都用,而到了明清,宫廷内把昆曲俨然作为礼乐看待,各种节令都要演昆曲戏;到了清代乾隆皇帝要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的时候,坐在坤宁宫的南沿炕上自己打鼓清唱元北曲《风云会?访普》,也就是明清两代帝王将南北曲当做宗教艺术来看待,也就是说达到了一种礼乐文明。从这个角度来看,把昆曲定为“百戏之祖,百戏之母”的格调并不高。

  昆曲为何久衰不亡

  昆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美,它的美不是单纯的戏曲之美,而是意蕴之美,渗透的是文人雅士对艺术、对美学的追求。张卫东认为昆曲的欣赏需要一定的“资格”,汉字的学问不够的人是没有资格欣赏昆曲的,也是欣赏不了昆曲的,昆曲的衰败源自于儒学的衰微,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之后,大众自然也就无法欣赏以文言文为词的昆曲。然而昆曲为何能久衰而不亡呢?张卫东总结为三点,首先,文以载道,它有文字版本传承;其次,曲谱传承,它有古代传留的中国式记谱方法“工尺谱”记录;再次,具有诸多除了职业艺人圈子以外的曲社的曲家们言传身教。以至于现在依旧有很多业余爱好昆曲的曲友,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具有古典文化的知识分子和传统文人,将昆曲作为音乐才情来充实自己的艺术情节。

  昆曲衰而不亡也是因为其依托的是历史、是文化、是文字,中国的文字不会倒下古典的传统昆曲就不会灭亡!唐诗、宋词、元曲一定能够会代代吟唱,“十三经”的经学可能不会复兴,但是我们的诗学还在,喜欢唐诗、宋词、元曲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想要歌唱出来,只有在昆曲这种古歌的情节下才能能够做到,因为南北曲是直接继承了唐宋以来的音乐文化根脉,是从吟唱诗词中发展而来的,因此昆曲不会亡。

  余秋雨曾经说过:“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最高典范”!对此张卫东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表面上看余秋雨所言并无差错,但是细细推敲便可知这是句外行话,昆曲并不是中国最高典范的戏曲艺术,目前而言如果要找个最高典范,中国的京剧才是中国戏曲的最高典范……

  我们没有资格动昆曲

  张卫东认为,昆曲现在没有观众是正常现象,文化不能违背它的发展规律,昆曲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不再是中国最高典范的礼乐正声性的大众艺术,从清?咸丰年之后昆曲已经流入到地方戏之列,不再属于国家型的大众舞台了。然而现在很多人偏偏要将它重新推上舞台,不遗余力地要想把昆曲的广博性诋毁,大张旗鼓的彰显“昆剧”。此举可比司马昭之心,因为一旦将昆曲变为昆剧的发展方向,那么有一大部分人有利可图,便会使得导演、编剧、名演员等几个部门的人们有饭吃,当然最得实惠的还是剧团领导以及作品策划人。张卫东说:“昆曲需要的是回归到真正的南北曲时代,而舞台演戏只是其三分之一。儒学治国没有了,礼乐治国没有了,昆曲也就可以没有了!换句话说,在人民大众心中也就可以没有了,没必要再让全国人民都去学习昆曲,听昆曲唱昆曲了,它的发展也仅仅局限于高思想、高级知识分子以及喜爱古文的文人圈子中,把昆曲当做古典文学去看待,是个立体的诗话剧,是能让古书上的文字站起来的艺术。

  昆曲不要为了适合舞台表演而改变!张卫东说,“李白、杜甫的诗谁有资格改,即便现在人们加上了注释,注释也有300多种,试问谁敢说自己把李杜的诗彻底参透了呢?昆曲也一样,它是高山仰止的艺术,我们有什么资格去碰它,一个小小的演员,当代所谓识文断字的“文人”就想改如此高雅的艺术不可能,做哪些改雅为俗是最无聊的。汤显祖的《牡丹亭》在舞台上历朝历代都有人改,如今传流下来的东西已经达到审美最佳饱和点,何必在为了争取新观众改的如同思春的样子!汤显祖是经学大师,是政治家,是有才情的诗人,如同王阳明心学一派思想的人,他写的《牡丹亭》不是春宫图,不是一个不知廉耻的女人想男人的故事,怎么可以加入一些接吻、芭蕾、舞蹈的动作呢?此乃无知,实乃数典忘祖!”如今的传媒体系发展蓬勃,这种有声响的舞台昆曲一旦传流於后世,一百年后的中国人一定会认为此种“转基因”的艺术就是昆曲,到那时我们就无力回天啦……

  昆曲是个有规矩的艺术,每一位老师都会告诉自己的学生要规矩,昆曲的规矩没有个人风格,有章法,有气节!因此,昆曲的字音历经几百年依然完全维护着“南尊洪武、北依中原”大明官话的系统,如果毁了昆曲的这一体系,也就不再是昆曲了!也就是把我们的世界“遗产”给搞“流产”啦……

  嘉宾介绍

  张卫东,1968年10月出生,北京市人。系满洲正白旗霍罗氏后裔,自幼在北京昆曲研习社向吴鸿迈、周铨庵以及上海昆曲研习社樊伯炎学习古文诗词琴曲吟唱和昆曲老生、老外以及正旦、小生等行当,被文博大家朱家溍收为入室弟子。曾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八一班)学习京剧老生,向白元鸣、徐荣明、郭世恩等老师学习,被杨荣斌收为入室弟子。入昆曲班学习期间,向陶小庭、侯玉山、白士林、张国泰、朱世藕、满乐民、戴祥祺、周万江等诸多老师以及郑传鑑等老师学习,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毕业。在北方昆曲剧院主演正工老生,国家一级演员,昆曲教育家,北京民俗学家,也是国子监吟诵官音唯一传承人。兼任北京大学国学社导师、北京大学教工京昆剧团艺术指导,首创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大学昆曲选修课,在多所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北京昆曲研习社社务委员、中国民俗学会北京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吟诵学会理事等职。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