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钱光培:攀登高峰,引领时尚

2017-11-20 10:25中国文物网5096
 timg (1) 
钱光培 :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

  

  中国是一个崇尚玉文化的国家。早在8000年前就有了玉器的打磨与使用。

  以玉为兵,以玉为礼,以玉为饰,令玉器的使用进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绵延数千年的玉文化传统。

  无论是三代以前的红山、良渚、齐家等文化期,还是三代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有不少玉器艺术精品出现。它们是我们的祖先用心灵与造化交融对话的产物。凝聚了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崇尚与欣赏的虔诚。它们以经久不腐的质地留住了遥远的古代社会生产与生活的许多信息,也见证了我们祖先智慧与想象的辉煌。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纵观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我国的玉器艺术传统一直是开放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常常根据不同时代与不同地域的需要,采用不同材料、不同工艺、不同审美取向,进行创新。可以说一部中国玉文化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艺术史。

  而中国的翡翠艺术就是中国玉文化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产物,是清代玉文化发展从外来的美玉(翡翠)获得创新灵感以后涌现出的新潮流,也是当时珠宝消费形成的新时尚。

  总之,当代中国翡翠艺术的开拓创新正是回归中国玉文化传统的内核,张扬中国翡翠艺术原生的天性。不用质疑,这是大好的事情,有志于当代中国翡翠艺术锐意创新的当事者们,应当有道路的自信。

  

  任何艺术的创新发展,都不是想当然的事情。如果没有时机与条件,也就没有创新发展的可能。比如文革时期有谁会去思考翡翠艺术的创新发展问题?

  至于当下中国翡翠艺术创新发展的时机与条件是否到来?做出判断,需要关注很多方面,比如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等,但我最看重的,则是资本对翡翠艺术的青睐度和作为消费者的大众对它的崇尚度。

  大约在2000年以前我曾说过,中国珠宝艺术的消费一定要复兴。但是,其消费热点,最先只会是金饰,接着就是钻石,再往前发展才是对中华文化瑰宝翠、玉价值的发现与崇尚。

  因为黄金的价值,一直存在于国人常识之中,对金饰的崇尚最容易唤起;随着对外开放,西方婚俗等生活方式的引入,对于钻石的崇尚也会顺理成章;而对于中华文化瑰宝翠、玉价值的发现与崇尚,按理,需要一个较长的养成过程。

  但是,我实际观察到的是,这个转换过程进展得比想象的要快得多。大约在几年前,我在电视上看到当红明星宁静在出席一次盛大活动时,戴了一件晶莹耀眼的翡翠玉坠。电视给出的特写很有新鲜感,很引人瞩目,我当时的第一观感就是-----中国的翡翠艺术消费时代就要来临了!应当说,那个感觉已经被证明是对的。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大约是从2004年起,首先是资本发现了翡翠的价值。随著资本的青睐,翡翠市场迅速火了起来,翡翠价格不断攀登,从2004-到2008年间,涨幅达到50%以上;从2008年到2011年7月,翡翠价格涨幅更达到100%左右。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随着资本的热衷而来的正是越来越多的人群对翡翠饰品的崇尚。我看到,在一些婚礼上和一些重大社交场合,披金戴钻已没有什么新鲜感,佩戴一件较好的翡翠玉坠或翡翠手镯却会引来不少人的关注与艳羡。回头率明显要高多。我也看到,不少买不起高档翡翠的老百姓也戴起了貌似翡翠的饰物,应当说这也是老百姓心中“翡翠崇尚”的一种反映。我以为,正是资本的青睐和广大消费者的崇尚为当代中国翡翠艺术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值得关注的是,伴随著翡翠市场高速火热而来的各种不可持续的弊端,也得到了快速的暴露。因为真正火了的、疯狂了的毕竟只是石头。无论是资本或是消费大众,都不可能仅仅满足于石头的迷恋。----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快速暴露和不满的积累,为翡翠艺术的发展快速孕育了创新求变的渴求。更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很快就看到了中国翡翠人漂亮的回应。

  首先是2011年10月,台湾翡翠艺术家胡焱荣创作的《百年好合》和《一露甘甜》作为当代翡翠艺术精品首次收藏进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年以后,2012年10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又有了大陆艺术家王俊懿翡翠艺术精品“冰蝴蝶”的耀眼登场。

  应当说,上述一切现象,都在宣示着当代中国翡翠艺术开拓创新,攀登艺术高峰,引领珠宝消费时尚的时代已是呼之欲出了。我在此表示由衷的高兴与欢迎。

  三

  最后,我想说说我对当代中国翡翠艺术创新发展的几点期望:

  第一,期望当代中国翡翠艺术创新发展,有更为高远的的目标和理想。

  翡翠艺术已经进入市场,创新发展要赚钱要盈利,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当代中国翡翠艺术创新发展还有更为高远的的目标和理想-----从务实讲,就是要攀登翡翠艺术高峰,引领珠宝消费时尚 ;从务虚讲,则是要以我们的艺术实践去发现新的美,创造新的美,为人类的审美享受提供新的财富。

  非常高兴的是,我已经从台湾翡翠艺术家胡焱荣及大陆翡翠艺术王俊懿等的创新实践中看到了这样的目标和理想。我期望这些目标和理想,也能成为广大翡翠艺术家和投资人的共识。

  第二,期望当代中国翡翠艺术创新发展,能具备纵观传统与横看全球的开阔视野,以及圆融点化大千世界的胸怀。人类的文化创新历史告诉我们,许多创新都是从传统的关照中获得灵感的,比如欧洲的文艺复兴,无疑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伟大创新,其灵感就来自对古希腊文明的挖掘与研究;而毕加索等现代艺术的创造更得益于原始艺术的启迪。人类的文化创新历史也告诉我们,艺术创造的王国没有国界。创新所需的材料、技术、工艺、资金、人才,都可以从世界拿来,在我们的创意中融铸成就新美的创造。比如,元代青花瓷的出现也是瓷器艺术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创新,但是其创新中使青花色彩显得那么浓艳、那么经典的呈色剂钴料就来自外国,制作它们的不少工匠则是来自阿拉伯地区,而且销售的主要方向也是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群。我真佩服元青花创新者们的全球视野和圆融点化大千世界的胸怀。期望有志于当代中国翡翠艺术创新者们,无愧先辈的辉煌,使中国的翡翠艺术也成为世界的翡翠艺术。从世界来到世界去,引领一代世界珠宝的风骚。

  在这里,我同样感到高兴的是,从大陆翡翠艺术家王俊懿等的创新实践中看到了我期望的视野与胸怀。特别是大胆采用金玉合璧设计和现代装置技术以及启用欧洲顶级金工大师让.马克瓦扎克参与合作等举措,的确可圈可点,值得一赞!
 

  第三,期望当代中国翡翠艺术创新发展,能根据创新目标和理想,进一步完善翡翠艺术创新系统的建设。这一话题,说来很长,这里只强调几点:

  ----确立一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翡翠艺术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路:

  ----改变只重营销不重研发的投资模式,为中国翡翠艺术创新发展夯实经济基础;

  ----加大玉文化传统的普及与对外传播,为中国翡翠艺术创新发展,走出国门,引领时尚,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兼顾高端艺术精品的创造和广大消费群体的需求,求得攀登艺术高峰和引领消费时尚的双赢。

  对于中国翡翠艺术创新发展前景,我充满信心。我深信,中国的翡翠艺术一定会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一起,重新走向辉煌。我深信,我的中国翡翠艺术梦一定会实现。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