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詹双晖:“非遗”开发,尊重内在规律是关键

2017-11-09 10:11中国社科院在线4961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开发就是利用“非遗”的经济属性原理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其转化为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获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必需的保护资金以及产业利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发不仅符合“非遗”传承规律,而且是各地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关键与重要路径。

  “非遗”产业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2006年我国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来,许多省市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发利用,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上普遍打起了“非遗牌”,期望以此扩大地方影响、吸引外来投资、发展文化产业并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在民俗文化旅游方面,各地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地方庙会等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打造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化节庆品牌。不仅各市县,甚至许多乡村都有自己的“非遗”文化节庆活动。不少地方政府还将信仰文化、民俗文化、文化空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以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形式加以规划、发展,通过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对外招商引资,努力打造文化旅游的特色产品。

  在民间工艺美术开发方面,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生产开发,如刺绣、象牙雕刻、玉石雕刻、红木雕刻、彩瓷、香云纱以及传统中医药类项目等还成为投资“新宠”。

  我国“非遗”产业开发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方式的粗放导致产品的空壳化、庸俗化与同质化。近年来,各地纷纷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列为重点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项目,但由于“非遗”资源开发比一般经济项目、文化项目更需要整合资源,对人才素质要求更高,因此,真正进入实质产业开发的项目并不多,能够产生规模效应的则更少。据笔者对广东省的调查显示,不少列入各市文化建设与“十二五”规划的“非遗”项目,即使得到了政府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的资助,开发进度也很缓慢,特色文化产业的经济效应迟迟不能形成。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有些还只是一个美好的规划,甚至出现某些开发商“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而在一些已开发的“非遗”文化旅游项目中,由于开发方式的粗放、高端人才的匮乏以及资源整合提炼的欠缺等原因,不仅难以形成产业规模效应,许多产品还成为文化鸡肋。“三雕一绣”(木雕、牙雕、玉雕与刺绣)虽已成为投资新宠,但更多的凝聚“非遗”杰出技艺、基本上以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的各种传统手工艺品不断被边缘化。佛山木刻年画、陆丰的皮影以及潮州的剪纸、泥塑、麦杆画等,虽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但一方面自身存在把传统手工艺品向旅游商品转化的意识和力度不足,另一方面大量机械复制的现代工艺品打着“非遗”的旗号挤占其市场空间,不仅难以形成产业规模,甚至面临技艺失传的危险。此外,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基本元素而进行的文化再创造、文化创新产品方面也是乏善可陈,尚待开发。

  二是在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中,只重视开发利用,忽视保护传承,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地方政府把“非遗”项目的开发等同于一般经济、文化项目,没有经过专家的严格论证就匆匆上马。其次,在开发主体上,存在政府、专家与村民缺位的现象,任由开发商为追逐利益的最大化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碎片化、拼盘化、非民间化制作,不仅对文化空间构成破坏,而且借创新之名随意篡改了民俗艺术的本质,严重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所得利益分配上,社区民众由于得不到相应公平的利益而缺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

  这些问题既反映出地方政府与“非遗”持有者的急功近利、开发商的唯利是图,也反映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缺失以及理论研究的滞后。

  “非遗”产业开发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针对各地在“非遗”产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发展规律决定了文化遗产开发不同于一般的经济项目、文化项目而具有其独特的产业属性。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属性的差异性又决定了应该视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保护性开发。“非遗”产业开发必须以项目的核心技艺和价值(文化蕴涵)得到传承保护为前提,因此往往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需要依据“非遗”项目的可生产属性进行适度的标准化、大规模开发。任何以牺牲传统技艺及其文化蕴涵为代价的所谓产业化都必须坚决反对。为此,政府必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市场准入制度以及有效的监督机制,建立“非遗”产业化的评估、监测、规范等管理机制与利润分配体系。

  第二,大力推动文化生态博物馆、保护区建设,加强宗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空间的保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其他历史人文资源以及自然生态资源的整合,以文化休闲旅游,特别是原生态文化旅游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三,针对各地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经营模式粗放、产品结构单一、文化特色不明显、产业规模不大、缺少知名品牌与龙头企业等,应大力推动项目的集约型、品牌化开发,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技艺、特色文化与现代产业经营理念的融合,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项目的前端创意设计与后端营销环节,打造传统工艺美术的金字招牌。

  第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现代文化艺术创新的源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要探索更广的开发领域与产品线,设计出既具有文化内涵又能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精品项目,把各种富有地方文化特色又有深远影响与传播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流行文化、数码技术相结合,开发出适合现代人欣赏、消费的大众文化。影视、动漫、游戏、舞台艺术创作要善于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找灵感、找素材,借助现代科技与大众传媒艺术的手段,创造出既有传统文化意蕴又有时代气息的文化娱乐新品。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