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曹俊:绘画的价值 给观者以精神引导

2017-11-07 10:14扬子晚报4951
  上周在澳洲听了一曲街头艺人自创的中速摇滚,真让我惊叹。好像生了一身锈的歌者仅凭借身边长着一口黄牙的那位仁兄弹的一把吉他,和一个近似于高音喇叭的所谓音响,竟带给了我如梦如幻的印象悉尼。从她的吟唱里,我很清晰地“看”到了悉尼飞驰的城际列车、情人港穿梭的游轮,以及似漂浮于海面的歌剧院……,花了十块钱买了张她兜售的CD,一看歌名,居然真的是《我的悉尼》!她是用心灵感受到了悉尼,并把这种感受传递给了她的听众。同理,好的绘画作品又何尝不是同样在给观者以精神的引导呢?

  画家以笔墨营造出自己内心的意境,从而让观者随目光在画面上的移动来接受画家的精神引导,在画家的精神家园里神游。如果画家的作品打动了观者,则说明画家与观者达到了精神的共鸣,是画家通过作品触动了观者内心业已存在的某种情结;一幅作品得到观者的好评,我以为是两个因素促成:一是画家本身画得好,再者便是观者与画家具有相同的审美取向。鉴于此,画家注定了要不停地提高自己的品位与境界,使之不至于低于受众。要知道当今的受众即便没有接受过美术的专业训练,但他们的艺术修养却普遍较高,一两个花架子是唬不了他们的。当今的画家若不能成功,绝不要幼稚地认为是大家水平不够看懂你的作品,事实上是大家根本没有看得起你的东西,诚然,曲高往往和寡,但每个画家都可以通过欣赏你的群体来给自己定位,千万别只有自己的老婆孩子是你的欣赏者,说不定就连老婆孩子也无视你的存在……唉,从艺不易啊!

  绘画若不能给人以精神的震撼便没有存在的价值,千人一面的东西必然会被人忽略的,成功的画家要有超出常人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的审美预见,这样你的作品才能让人耳目一新。如此,你的作品或许今天不能被完全看懂,但至少不会被漠视、藐视,画家也当“语不惊人死不休”!负责的画家要知道人们喜欢什么,更应当引导人们去喜欢;要了解时尚,但又不要盲从,要创造和引导时尚,这一点说起来有点像时装大师的事,可是,要当绘画大师也得有这个功夫。曾有位收藏家就跟我抱怨:“有画家说自己的画怎么好、怎么墨分五色,可我就是不喜欢!”我理解他绝不是不喜欢“墨分五色”,只是那些打着传统的幌子,却毫无个性的作品他不喜欢。他一定是在想:墨分五色再好,又不是你发明的,可别拿这个吓我!事实上,每个中国画家都是从笔墨训练开始艺术生涯的,笔墨只是工具,是拿来用的,而不是像小学生似的拿给老师看的,笔墨过关是每个画家的必须,这一点不值得炫耀,有谁见过大作家捧着自己的书对别人说:瞧,我的文章多好,句句话符合语法?人们想要知道的是作家在想什么,他写出了哪些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一幅作品满足人们视觉上的美感只是次要的,这个要求好的工艺品就能达到。它应在美的前提下激发出观者形而上的思考,当然,也不能像宣传画那样直白地讲什么大道理,而应当含蓄地引导观者自己去发现;作品可以彰显画家的心理表情,这已比只给观者提供一个场景或对象高了,但这也只是小我,如同婆婆妈妈的散文,重要的是让观者在读画后,通过对自己熟悉的生活的联想,进而得到对其生活有益的东西。画家需要花大力气才能创作出具有精神引导作用的作品,但最终作品却不能让人看着累,因为那样既不高明,又不道德,就如同流传千古的诗句读起来都是那么琅琅上口,故作高深的生涩者只能被冷落、遗忘,深入浅出不只是一种智能,更是一种化境。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