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传奇女子上官婉儿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在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上官婉儿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以嫔妃的身份掌管内外章奏和诏敕。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确因其政治立场不够鲜明坚定,而死于唐玄宗一次不够慎重的决定,可谓死得冤枉。
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
早在武则天统治时期,上官婉儿就已经开始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复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她与武三思勾结,又将其引荐给韦皇后,武三思就是在她们的配合下,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由于上官婉儿与武三思关系密切,所以在其起草的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斥李唐宗室。
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所长杜文玉教授称,上官婉儿和武三思韦皇后沆瀣一气,引起了当时朝中很多人对她的不满。上官婉儿有一表弟,名唤王昱,是其姨表弟。王昱当时在朝为官,官至左拾遗。他认为武三思早晚有一天要倒霉的,就过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规劝她不要和武三思韦后牵涉过深。但上官婉儿并未听从郑氏的劝解。那么上官婉儿是因何事又从何时开始转变对武氏一族及韦后的态度的呢?这就要从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说起了。
政治风向改变 悟于李重俊政变
景龙元年(707)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而搜捕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城楼躲避兵锋。禁军包围了玄武门城楼,向中宗要求把上官婉儿交出来。后来虽然太子兵败被杀,但这一事件却对上官婉儿触动很大,促使她开始思索这几年自己的所作所为,为了在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改变目前的这种状况。
杜文玉称,受到这次教训以后,上官婉儿就开始改变自己的立场了。不和韦皇后过从甚密了,开始做墙头草了。
开始推崇皇家 依附太平公主
景龙四年(710),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依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
据杜文玉介绍,诏书写的是由相王李旦辅政,但是遗诏的这一条却未能实行。为什么没有实行呢?因为韦皇后一派干掉中宗的目的就是想临朝称制,当然不会让相王辅政,影响自己对朝政的控制。于是韦皇后的亲信宗楚客和韦温在正式宣布遗诏前,删去相王辅政之语。
死于玄宗一时头脑发热 死得有点冤
景龙四年(710)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的底稿拿给刘幽求(唐隆政变的功臣之一,后为左丞相。)观看,想对李隆基表忠心,希望能免于一死。刘幽求拿着遗诏在李隆基处为其说项,但李隆基未许,头脑一发热,下令将上官婉儿处死。。
根据史书记载,唐睿宗李旦当了皇帝的第二年景云二年7月恢复上官婉儿昭容地位的同时赐给她一个谥号惠文,肯定了上官婉儿当时执烛率宫人迎接以及她在遗诏中写进相王辅政之意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