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刘云芳:将绣球“抛”向全世界

2024-07-22 13:28《现代商业银行·财富生活》17505李婉娜

  “太平绣球”由十二片花瓣相拼接缝合而成,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一朵完整的花,其制作全部采用手工缝制,要经过打袼褙、剪圆、固定圆形、包饺子、成型、成品等工序才能制作完成。


  古时候称襄汾县为太平,所以流传在襄汾县一带的绣球又称“太平绣球”。它体现了古太平县一带的传统文化和劳动人民的智慧,蕴含着远古创造和原始审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太平绣球”由十二片花瓣相拼接缝合而成,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一朵完整的花,其制作全部采用手工缝制,要经过打袼褙、剪圆、固定圆形、包饺子、成型、成品等工序才能制作完成。


  打袼褙是制作“太平绣球”的第一道工序,抹浆必须均匀,确保袼褙晾干后平整美观。画圈剪圆是制作“太平绣球”的第二道工序,需要用工具将圆圈一个一个画出来,然后用剪刀剪成圆胚备用。


  选料考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这种精湛的工艺充满着生活的气息,是世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色彩搭配也非常讲究,艺人善于运用各种颜色的丝线,通过巧妙的组合和搭配,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图案充满生活气息,寓意着团结和睦、吉祥如意等美好愿望,反映了人民对生活、自然和本民族文化的美好向往。


  刘云芳,一个普通的山西女子,自小便对传统文化和手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她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但父母对教育的重视让她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各种知识。然而,真正让她与太平绣球结缘的,是她与襄汾县赵康镇的姻缘。


  2002年,刘云芳从洪洞县嫁到了襄汾县赵康镇赵康村。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她发现自己的婆婆竟然是一位优秀的传统绣球制作老手艺人。看着婆婆手中一个个精美的绣球,刘云芳被深深吸引,心中萌生了学习制作绣球的想法。


  于是,刘云芳开始接触并学习太平绣球的制作技艺。她勤奋好学,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制作技巧。然而,太平绣球的制作技艺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磨炼和积累,刘云芳在婆婆的鼓励和指导下,坚持每天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


  日前,她以精湛的太平绣球制作技艺,赢得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绣球传承人”的殊荣。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坚持,刘云芳的太平绣球制作技艺越来越精湛。她不仅掌握了传统的制作技艺,还结合现代审美观念,不断创新和改进。她的作品逐渐在当地小有名气,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购买和收藏。


  刘云芳制作的绣球较一般绣球更加精美,一般的绣球大都是采用单线刺绣的方式在花瓣的面料上绣出各色图案,花瓣面料上的图案为平面式,而刘云芳制作的绣球则由十二片花瓣拼接,缝合而成,使绣球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一朵完整的花。同时图案极为复杂,所勾勒之物栩栩如生,极富立体感如鲜活之物欲喷薄而出,是绣球中的极品之作。


  丈夫郭成安是刘云芳的最大支持者之一,经常与她一起研究创新太平绣球的制作技艺和市场推广策略。他们的默契配合和共同努力为太平绣球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二人想将这些承载着民俗文化的吉祥物推向更广阔的天地,还能造福当地百姓,走向更辽阔的世界。于是,经过酝酿、准备,刘云芳在自家的五间瓦房里,成立了襄汾赵康镇红红传统手工专业合作社——太平绣球制作基地。


  她组织村里的百余名妇女加入合作社,并亲自培训她们成为“能工巧手”。在刘云芳的带领下,这些妇女们不仅掌握了太平绣球的制作技艺,还成为这一传统技艺的积极传承者。


  作为太平绣球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刘云芳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她不仅注重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还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交流和推广活动。她带领团队参加各种展览和比赛,展示太平绣球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她的作品多次获得奖项和赞誉,为太平绣球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在刘云芳的努力下,太平绣球制作技艺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喜爱这一传统技艺,纷纷加入学习和传承的行列。


  随着太平绣球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刘云芳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一传统技艺转化为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她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开发出了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太平绣球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深受当地人的喜爱,还远销国内外市场,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政府的支持下,刘云芳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她带领团队打造了一系列以太平绣球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当地的文化软实力和旅游吸引力,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7年开始,刘云芳打破了传统绣球的用途,在家饰、车挂的基础上还创新出了耳环、项链、胸针等产品,深受大家的喜爱。


  同年8月,太平绣球“青花瓷”在第三届山西省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获得银奖,一时让“太平绣球”声名鹊起,惊艳八方。


  2019年2月,“太平绣球”首次亮相澳门,形式多样的绣球给澳门带去了节日喜庆气氛。


  除了传承和发展太平绣球制作技艺外,刘云芳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她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助困和文化教育等活动,为当地村民和贫困家庭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她的善举和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在传承和发展太平绣球制作技艺的过程中,刘云芳不仅收获了荣誉和尊重,还实现了个人成长和价值。她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和骄傲。


  回顾过往,刘云芳娓娓道来,合作社从2016年成立至今,从刚开始的4人发展到现在的60余人,太平绣球也从最初的县级非遗一步步成为省级非遗,在保护中传承弘扬,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太平绣球也从传统中来,到市场中去,日益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坚持创新融入,用“老”手艺加载“新”元素,以“新”样式带动“快”销量。当前,合作社采用“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持续解锁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们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心窝窝’暖起来,让太平绣球走向全国、面向世界,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的成果。”谈起合作社未来的打算,刘云芳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探索实践,围绕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非遗+研学’‘非遗+文创’‘非遗+节庆’等多个新业态,让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近非遗、了解非遗,推动非遗在保护中‘活’起来,让非遗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绣球是刘云芳一生的事业,她要将绣球“抛”向全世界,让这项“指尖上的艺术”发扬光大,她始终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在赵康这块热土上,带领更多的农村妇女把太平绣球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