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寻龙博物——文物里的中华龙鉴赏报名开启啦!

2024-01-11 14:51国博君16525

  新春将至,龙年说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不同时代、不同形态的中华龙,附身于各式各样的精美历史文物。它们或威严刚劲,或飘逸洒脱,或华美富丽,被熔铸于青铜之身,定格于陶瓷之中,雕琢于玉器之上,泼墨于书画之间,历经千百年沧桑,与当下的你我相见,诉说着根植于民族记忆中的龙文化。


  01、课程概况

  作为“龙的传人”,您希望更深入、更系统地了解文物里的中华龙吗?

  “寻龙博物——文物里的中华龙鉴赏”线上培训课程,报名正式开启。本次培训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红山文化玉龙、商代“子龙”青铜鼎、唐代盘龙铜镜、元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宋及清代《九歌图》等馆藏文物,引导学员探寻中华龙的形象演变,知时代特色、悟精神内涵,与文物里的中华龙一起,辞旧岁、迎新春!


  02、课程简介

  飞龙在天——中国铜镜史上

  龙纹形象的三次转变

  时间:2024年1月22日19:30

  主讲人:霍宏伟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

  龙纹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动物纹饰之一。根据目前考古发掘资料来看,龙纹出现于铜镜背面始见于春秋,衰于清代。在历经2000余年的岁月中,铜镜上的龙纹有三次转折:一是战国晚期至西汉,二是隋末唐初至盛唐,三是晚唐五代至北宋。每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龙纹因与帝王密切相关,作为其象征符号,有着非同寻常的政治含义。在“飞龙在天——中国铜镜史上龙纹形象的三次转变”课程中,主讲人霍宏伟将梳理中国铜镜史上的龙纹形象,与大家一起发掘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大元气象——元代瓷器上的龙纹

  时间:2024年1月23日19:30

  主讲人:胡朝辉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征集与鉴定部研究馆员

  元朝在瓷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278年,元朝政府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从事皇家用瓷的生产,并对龙纹的使用加以限制,五爪龙纹成为帝王专用图案,沿袭至明清两代。同时,承接宫廷瓷器生产任务的龙泉窑和磁州窑也生产龙纹瓷器,品种众多。

  元代瓷器龙纹来源于南宋绘画,根据其造型可分为升龙、降龙、行龙三种。在“大元气象——元代瓷器上的龙纹”课程中,主讲人胡朝辉将同大家一道赏析元代瓷器上的龙纹,感受别样的大元气象。


  中华玉龙——中国古代玉雕龙赏析

  时间:2024年1月24日19:30

  主讲人:杜卫民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以龙的形象作为主题纹饰的玉器,历时长久,工艺精巧,形制繁复,构图多变,寄寓丰富,可堪称中华龙文化的重要载体。

  从6000年前的红山文化玉猪龙和C形龙开始,古玉器中的玉雕龙有一个从简朴到繁丽,从宗教化向艺术化,从随意性向规范化发展并蔚为多元的发展过程。在“中华玉龙——中国古代玉雕龙赏析”课程中,主讲人杜卫民将与大家一起探寻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玉龙形象演变的进程,挖掘并阐释其蕴含的精神文化、审美意趣和风俗好尚。


  画里乾坤

  ——宋元以来画龙的图式嬗变与演进

  时间:2024年1月25日19:30

  主讲人:朱万章

  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

  古代绘画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

  在宋元时期,以陈容、张羽材等人为代表的、以“龙”为中心的画龙图和以李公麟、马远等人为代表的、以“人(神)”为中心的画龙图并驾齐驱,成为并行不悖的两种画龙模式。前者是对“神”与“威权”的崇拜与敬畏,后者则是人定胜天理念的流露。

  在画龙图这样一种作为小众画科流变与演进的历程中,既可看到宋元时期审美趣好的嬗变与画史的发展,亦可见观念的接受与缓慢递进。到了明清时期,其图式嬗变与演进大抵沿袭了宋元模式。在“画里乾坤——宋元以来画龙的图式嬗变与演进”课程中,主讲人朱万章将以各大博物馆传世的画龙作品为例,讲述画龙图的演变与审美变迁。


  龙受嘉福——中华龙文化历史嬗变

  时间:2024年1月26日19:30

  主讲人:诸葛英良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策展人

  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亘古不衰,源于其顽强的生命力,更在于其承载的厚重的文化价值可以满足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现实需求。

  中华龙文化的历史起源与演变历程是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文化镜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价值逻辑与民族精神的核心体现。在“龙受嘉福——中华龙文化历史嬗变”课程中,主讲人诸葛英良将以国家博物馆甲辰新春展为切入点,借助先秦至明清时期丰富的“龙”文物和民间美术作品,讲述龙文化的表现形式与精神内涵的变迁,剖析“龙”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龙泽涌瑞

  ——国博馆藏甲骨金文中的龙字书法探源

  时间:2024年1月27日19:30

  主讲人:晏小飞

  中国国家博物馆公共关系部副主任

  国博雅集负责人、副研究馆员

  苍龙配属东宫,所辖七宿依次为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诸星依次连缀,即成“龙”字,商周甲骨金文中龙字皆源于此,可谓天昭龙章。作为四神之一的龙兼具天文与人文双重属性,在远古先民祭祀和生产中多次出现,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龙”字中蕴涵文字之学,更具艺术之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隶、草、行、楷等字体的字形演变,亦如龙之“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国博馆藏甲骨金文字中,龙藏虎卧,皆呈祥瑞。在“龙泽涌瑞——国博馆藏甲骨金文中的龙字书法探源”课程中,主讲人晏小飞将在解读文物的基础上,从甲骨金文造字起源出发,带领大家感悟“龙”字的艺术之美。


  03、培训报名

  【适宜人群】

  全国文博行业从业人员

  及广大文博爱好者

  【报名时间】

  2024年1月10日至27日

  【授课时间】

  2024年1月22日至27日

  每天19:30开讲

  【授课方式】

  线上直播培训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