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和桂全——东巴鼓制作传承人

2023-10-13 14:09《守艺》15068

  和桂全,纳西族,法号东红,族名润红东巴,1970年9月出生出生于迪庆州香格里拉县,是家族里东巴鼓制作的第4代传承人。2018年,被命名为迪庆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技艺类代表性传承人。


  和桂全的曾祖父、祖父、爷爷、父亲都是大东巴,和桂全从小受到纳西传统文化及家庭的熏陶,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在没有电的情况下,他就坐在火塘边,点燃松明子,认真学习东巴文化及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10多岁时就掌握了东巴文字、丧葬祭祀、音乐、绘画、卜算等,20多岁就成为白地一带小有名气的东巴师。


  学无止境,志在四方


  和桂全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他一面刻苦钻研、埋头学习当地东巴文化,一面四处“取经”,积极参加各地学术交流活动,曾经到丽江、四川木里等地拜访名师。从1995年至2011年间,他遍访当地的民间工艺大师学习和交流,曾跟随当地知名的传承人和志本学习纳西东巴造纸工艺,向和占元学扎根技术,向习阿牛学习制作木牌画,向习尚洪东巴学习制作唐卡,向树银甲学习制作法杖,向皮匠甲高学习制皮技术。和桂全在学习过程中,抓住机会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实践。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他还长途跋涉向各地的民间艺人学习汝卡东巴字和民间工艺制作。他不仅精通经典,还兼善书画、仪轨、塑捏、雕刻、卜卦,他的“木牌画”被专家学者所称道,这种亦书亦画的表现形式体现了纳西先民的智慧。他还收集了许多民间工艺品,能主持十余个东巴仪式、算六十甲子和卜卦,制作各种东巴法器,成为当地较有威望与影响的东巴经师和民间工艺师,现在他保存有80余册东巴经书,其中60余册均靠亲自手抄,并且还能诵50余册。更为难得的是,他还保存有一些有上百年历史的民间工艺品。


  东巴鼓


  鼓是一种乐器,也是宗教仪式上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道具。传统手工制鼓是东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桂全家的传统手工制鼓技艺可谓祖传的一门看家绝活,和桂全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制鼓工艺。他制作的鼓质量上乘,美观大方,深受广大客人喜爱。云南省歌舞团、迪庆州歌舞团、容中尔甲演艺中心等舞蹈演员手中的道具鼓就来自这个东巴文化传承人之手,来自这个小作坊。他制作的皮鼓不仅在本地收到青睐,而且还销往丽江、西藏、广州等地,并被日本、韩国等国人士收藏。几年来他销售大鼓600余只,东巴手鼓1400余只,热巴手鼓1200余只。作为当地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桂全既要学习和制作民间工艺品,还要接受游客参观和媒体采访,不论来访人数多少、职业几何,他都能热情接待、耐心讲解。(这一点我们在对和老师进行采访的过程中也深有体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地一带的东巴大师相继过世,很多传统东巴文化面临断代失传的危险,和桂全主动承担起保护和传承东巴文化的责任,一方面积极培养东巴文化学徒和传承人,一方面积极挖掘整理传统文化典籍和实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受到了现代新技术的冲击,很多手工技艺濒临灭绝。和桂全在保护传统手工技艺的路上不断探索着,在市场调查分析后,他提出可以把传承发扬制鼓文化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产业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化发展。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很多村里的外出务工人员也纷纷回家跟随他制做东巴鼓,增加了部分村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民族文化交流及发展,为传承民间工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东巴鼓?


  在很早之前因为怕脏怕累,并没有人选择去学习东巴鼓的制作,我接触东巴鼓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跟着父亲一边学习东巴文化知识,一边学习制作东巴鼓,有的时候也会画东巴画,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和1999年后中国旅游开始发展,学习、表演民族舞的很多人也会使用到东巴鼓,也就慢慢的变得更好。


  现阶段您的工作室的运营如何?


  现在有很多外来游客会到工作室询问和学习关于东巴文化的知识,也会购买一些东巴鼓,平时我也会被邀请去参与一些展览,工作室和村子里的学校也会有一些合作,为他们提供表演需要的一些东巴鼓。除了东巴鼓外,我也会画东巴画,目前还算可以。


  您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有什么看法?


  很久之前的中国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生存需求,但现在随着国家越来越强大,肯定会有更多的人重视和喜欢传统文化和中医方面的知识,国家近几年对非遗文化的筛选越来越严格,对文化的传承是很好的,国家也应该重视经济与文化齐头并进。


  您现在有什么诉求吗?


  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了解到东巴文化,也了解到有白水台这样的一个东巴文化圣地,希望有很多人可以不远万里来到我们这个地方去切身感受纳西文化,这样我就非常欣慰了。


  您对于收徒有什么要求吗?


  做人诚实,不能贪图小便宜,有一颗感恩的心,其他没有什么要求,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我也可以免费教授。


  采访感悟


  在“守艺”项目落地阶段,团队面临的较大困难就是与传承人取得联系并邀请其接收采访与合作,和老师是我们第一位成功采访并达成合作的非遗传承人。由于疫情原因,我们没法实地采访和老师,也没法亲身体验东巴鼓的制作,只能通过线上公开访谈的方式来与老师交流。在长达90分钟的采访过程中,和老师和善又耐心地为我们介绍东巴文化,与我们的团队成员以及非遗爱好者们共同探讨了传承人如今的困境、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大学生群体能为非遗做什么等问题。在采访中,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传承人对非遗文化的赤诚之心,以及对“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非遗文化”的迫切与渴望,也正因为如此,尽管我们的项目还处于比较稚嫩的阶段,传承人也愿意给我们大学生机会,愿意给每个热爱非遗,想要传承和守护非遗的人机会。这次成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也让我们更想同这些传承人一起,把守护非遗、传承非遗,实实在在地做下去。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