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周莹华:用头发丝“画”出绝美画卷

2023-02-10 11:06优画网7952优画君

  走进周莹华老师的工作室,一股幽香扑面而来,工作室里三位绣师正在飞针走线。窗外车水马龙,但这里似乎隔绝了那些纷纷扰扰,让人不由得沉静下来。


  工作室的布置很雅致,随处可见刺绣作品。我被一件特别的绣品所吸引。


  一缕秀发从光洁的净瓶中延伸出来,幻化成了绣布上的一朵莲花。角落里的作品介绍上写到:发丝被喻为烦恼丝,经过观音瓶的净化,千丝万缕终于成为莲花。以此比喻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提升的过程。古人剪下一缕青丝,绣制成佛像这一过程,烦恼丝变成了珍贵的信仰。


  周老师领着我们去她的会客室喝茶,在这里桌面案几上供奉着佛像,香炉里还有燃尽的柱香,我恍然大悟屋里的幽香从何而来。墙上挂着一幅大尺幅的发绣作品《水月观音》。


  “周老师信佛吗?”


  “是的”她微笑着,一边沏茶一边回答到。


  此时,阳光正透过绣着花鸟的屏风照射进来,令这从古时传承至今的技艺光彩熠熠。


  01


  初次听闻发绣,多少觉得有些新奇。发绣,顾名思义,是以人的头发作为原料,结合绘画与刺绣制作的艺术品。最早的发绣因佛教而生。据传在唐朝,佛教信女剃下自己的头发绣成大慈大悲的菩萨顶礼膜拜,成为发绣的最早记录。


  怎么会想到用头发来做刺绣呢?《孝经》中写到:肌肤毛发,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在古代中国,人们视头发是生命的部分,是精神的代表。因此,与日常之用的丝绣相比,发绣中寄托着更为深沉的心意,发制礼物表达的是对受赠者的最高致意。而且头发的材质坚韧光滑,可以经耐岁月,千年不腐,更利于收藏。


  唐朝时佛教鼎盛,发绣大多数是宗教题材。到了宋朝,朝廷里设置了绣画专科,绣与画融合起来,本是民间工艺的发绣也随之进入了宫廷。现存最早的发绣作品《东方朔像》相传就是南宋皇帝赵构之妃刘安所绣。


  明清时期的传世珍品有日本正仓院所藏《弥勒佛》像,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代嘉靖年间《倚琴伫月图》等,皆被后人誉为“细若纹睫,侔于鬼工”。


  然而到了晚清至民国时期,这一艺术奇葩却走向了衰落。甚至面临着失传的濒危状况。从历史中打捞起这项古老技艺的人,正是周莹华的父亲——高伯瑜先生。


  02


  说起周莹华与发绣的缘分,似乎有种冥冥中注定的色彩。父亲高伯瑜是苏州刺绣研究所的创办人之一。周莹华从小就在刺绣艺术中耳濡目染。


  60年代末,高伯瑜下放到苏北,与他一同下放的还有一批苏州、无锡等地的刺绣工艺师。高伯瑜将这些工艺师聚集起来,在东台办起了工艺厂,把发绣这门艺术传播到当地。


  1956年,在高伯瑜的提议和组织下,建国以来的第一幅发绣——《屈原像》在苏州刺绣研究所诞生了。


  回到苏州后,周莹华成为了一名会计,机缘巧合地进入了一家外资的刺绣厂。在与数字打交道的闲余,手中把玩的仍然是刺绣。


  直到1993年,周莹华继承了父亲的遗愿:让发绣在苏州重放光彩。为了更好地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她辞去了会计的工作,开创了自己的发绣工作室,专心投入到了发绣的研制与创作中。一绣便是20多年。


  在2005年,有一项针对苏州现存手工艺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苏州做发绣的只有周莹华一人。2011年,发绣被列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2年周莹华被列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绣项目的传承人。


  03


  即使只有一个人,但这挡不住周莹华决意要做发绣精品的决心。


  发绣这门工艺,以精细著称。制作工艺复杂,耗工惊人。从搜集头发到对头发的处理,分为筛发、选发、分档、分色、软化、退脂、加工处理等一套完整程序。


  比起丝绣,因为头发有粗、圆、不服帖等特点,要让作品达到“平、亮、均匀、自然”的效果,艺人就要采取不同的针法进行绘制,通常每幅作品会用上近10种针法。绣工更是要在刺绣时全神贯注,掌握好穿针引发的轻重缓急,才能绣出最佳效果。


  深厚的家学修养让周莹华创作第一幅作品时便出手不凡。《维摩演教图》,是她根据故宫藏画所作。这幅作品中,她在技法上大胆创新,利用发绣“色中有墨,墨中有色”的特点,运用多种的针法,充分发挥了发绣善于表现线描人物的特点,通过发质的浓淡、粗细、曲直等表达出原作的形态、质感。


  而要成为真正的发绣大师,面临着的是多重考验。


  首先就是题材。很多发绣作品取材于古画,这就需要通晓中国绘画史。在刺绣前要做足功课,要对人物服饰,手势,姿态等等细节了然于心。


  虽然有原作可以参考,因为年月久远,现存的古画大多有褪色的情况,因此在色彩上就要在现存资料的基础上做更多的实验,才能在发绣上找回那份古时的风韵。因为绣到布上不可以出错,所以在开始刺绣前,绣师会在纸上做大量的练习。一个成熟的绣师往往是绣画俱佳,并且对中国绘画史有深入的了解。


  正是对古画的长期研习,周莹华创作出了一系列发绣佳作:《韩熙载夜宴图》《八十七神仙卷》《清明上河图》《姑苏繁华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这些作品多次荣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这些长卷作品所耗费的时间,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的。对作品的执着,让周莹华获得了首批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发绣成为苏州刺绣的“名片”,扬名中外,周莹华的作品更是被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JuanAntonioSamaranch)等世界名人收藏。


  04


  发绣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手艺,在传承中更重要的还有创新。周莹华也尝试将发绣与现代绘画相结合。这幅宫扇作品《随你走天涯》就是她与画家底谓的合作,画面采用的是底谓的同名钢笔画,而将发绣绣在宫扇上也是一次新的尝试。从内容到形式,周莹华为发绣寻找着新的道路。


  在她的工作室中,还有一位90后的绣师郭晓琪。郭晓琪在大学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刺绣,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深深沉醉于刺绣的魅力之中,如今已是周莹华工作室中被寄予厚望的发绣传承人之一。


  在郭晓琪的绷架上绣着一朵莲花,这是她绣了近半年的作品。


  周莹华:“刺绣也是对绣师专注力的考验。整个过程要能沉静如水,只专注于眼前的一针一线。不被外物干扰,尤其是手机,在刺绣时一般都会关机。这一点,工作室的绣师们都做得比较好。”


  郭晓琪说到发绣还不被更多年轻人所知的现状,


  郭晓琪:“在同学聚会上同学们看到我时,会开玩笑地说那个绣花的人来了。当我向他们展示发绣作品,讲一讲这背后的故事,他们会感叹刺绣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结束白天八小时的刺绣之后,晚上的时间郭晓琪会用来学习理论。周末闲暇时去看展览,将看到的东西再融入到刺绣中去。刺绣对她来说不只是技艺,而是生活。


  为了更好地进行推广,周莹华为工作室注册了抖音号——明莹发绣,这也是她为顺应潮流所作的努力。周莹华说她的愿望很简单,希望有更多人知道发绣这门民间艺术,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守艺人加入到发绣传承与传播的队伍中来。


  非遗传承人简介


  周莹华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绣项目的传承人。


  1958年2月26日出生于江苏苏州的刺绣世家,父亲高伯瑜是苏州刺绣研究所的创办人之一。由于从小就受到剌绣艺术的感染,耳染目睹了许多精美的绣品,周莹华对剌绣艺术从有所了解到逐渐喜欢,从业余爱好到专门从事剌绣艺术,更让她体会到了刺绣艺术的博大精深。


  周莹华精于绣制各类刺绣艺术品,尤其善于绣制发绣,多次荣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和“优秀作品奖”。


  代表作


  《维摩演教图》、《韩熙载夜宴图》、《八十七神仙卷》、《清明上河图》、《千手观音》、《姑苏繁华图》、《水月观音》、《虢国夫人游春图》等


  你相信吗?这些“画”都是用头发绣出来的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