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李素英:做优秀壮锦技艺传承人

2023-01-05 11:12非遗地图23843

  李素英,女,壮族,1977年8月出生,家住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美女村)。在2018年12月龙州县申报的《壮族织锦技艺》被列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李素英是该项目申报书中指定的代表性传承人。


  在悠悠中华九州大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而作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它们不仅拥有着自己的文化和语言,还有着一项传承至今独特精美的手工技艺——壮锦。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是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于制作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用品。


  壮锦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不仅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同时充满了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天地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之情。


  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20多个品种和50多种图案,以结实耐用、技艺精巧、图案别致、花纹精美著称。据说宋代有一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精心纺织而成。从此便产生了瑰丽的壮锦,当时的壮锦是用丝、麻、丝棉交织而成的。


  “壮锦是用棉或麻作经线,以不加捻或者微捻两种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面和背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厚度,还有用多种彩纬挑出的,纹样组织复杂,多用几何形图案,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李素英说道。


  她自幼在家人的熏陶影响下,开始学习织锦技艺,在12岁的时候就学会了织壮锦,是家族壮锦的第五代传承人。她构思独特精巧,织技严谨精湛,色彩艳丽大方,她的壮锦销售远销海内外,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评。


  在学习壮锦的初期,李素英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一个完整的壮锦编织需要15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编织者百分百的细心,有时一件难度一般的传统彩色壮锦都需要李素英数十个小时才能编织完成。由于壮锦编织是一门十分枯燥且乏味的工艺,对织锦人的意志力和技艺技巧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但是她从来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凭着对这项民族技艺的无限热爱,她都坚持了下来。


  她按着事先设计好的图案,用挑花尺将花纹挑出,再用一条条编花竹和综线编排在花笼上。织造时,她就按照花笼上的编花竹一条条地逐次转移,通过纵线牵引,如此往复,便把花纹织在了锦面上,每当一件壮锦作品的完成,李素英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仿佛是在看自己亲手哺育的孩子一般,因为这其中每件作品都融入了她的灵魂,是付出了无数汗水与心血而得来的。


  从2012年到2018年,李素英所制作的壮锦,曾连续7年参加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其中在2012年8月,她创作的壮锦作品“金龙壮锦”参加首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获铜奖;2013年10月,其壮锦“龙州金龙五彩壮”参加第二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获“八桂天工奖”铜奖;2015年9月,其壮锦“如意田园”获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优秀奖;2018年11月,其壮锦作品“柳暗花明”获2018年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鼓励奖。在2018年,李素英曾两次被邀随崇左市代表团,赴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2018年《魅力中国城》比赛,其在比赛现场中精彩的织锦表演,受到全国观众的瞩目,为崇左市夺取比赛总冠军作出了贡献......


  多年以来,李素英不仅多次受邀参加县、市和自治区举办的各种民族民俗文化展演活动,向社会各界展示自己编织的壮锦作品。还多次到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等高校和广西民族博物馆、崇左市壮族博物馆等单位向学生及织锦爱好者传授织锦技艺,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壮锦,传承与保护织锦技艺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而从事壮锦编织就是李素英毕生奋斗的事业,让优秀的传统非遗文化走出去,迈出国门,从而让全世界真正地看到这属于中国人民的最炫民族风!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