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张俊东:从经典中寻找书法艺术的情感表达

2017-10-20 09:24中国文物网5524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那就是书法艺术。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也占有着重要的位置。近日,著名中青年书画家、书画评论家张俊东先生在接受中国文物网采访时,表达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
  书法艺术不仅仅是写字那么简单

  很多人觉得书法艺术归根结底就是写字,他们认为拿起毛笔能把汉字写得很漂亮那就是书法艺术。但是在张俊东眼里,其实这些并不能称之为书法艺术,顶多只是写字而已,只不过是用毛笔写字罢了。

  那么写字和书法艺术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张俊东表示,写字在本质上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具有实用性,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达信息。比如说今天有客人来访,但主人临时有事要出去一下,便留了一个便签贴在门上,说大概十五分钟以后回来,这就是一个信息的传达。而如果主人把这个便条写成书法,用狂草来写。由于狂草的结字是有专门草法的,每一个字都有固定的简捷草法,多一点或是少一划都不是这个字,就变成别的字了。那么,如果主人用狂草来给不研究书法专业的客人留下这个便条,那客人也就不一定能看得懂,甚至根本不知道主人写的是什么。所以,张俊东认为,写字追求的就是要通俗易懂,能够准确清晰地传达出所要传达的信息即可。它在此基础上的审美要求就是流畅、秀美、娟秀、飘逸等,这与书法艺术比较高层次的古朴、浑厚、苍劲、老辣、生拙、纯净等审美比较而言,就显得层次比较低,也比较简单。

 
  《兰亭序》

  书法艺术是一种瞬间的情感艺术

  书法艺术又是什么呢?张俊东指出,书法艺术的本质要求是传情达性,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它的第一要求不是传递信息,而是抒发情感,传递感受。就是要通过书法艺术让观者感受到创作者在创作瞬间的内心情感。所以在专业圈子里对书法艺术是有一个概念的,认为书法艺术是用“徒手线”书写汉字的艺术。什么叫“徒手线”?就是徒手拿着毛笔,蘸着墨在宣纸上挥洒留下的墨线痕迹,不管是稚嫩的,还是成熟的,都有创作者的生命情感在里面,都是鲜活的。不是利用圆规、直尺等工具画一个标准的圆或直线的机械线。机械线是没有情感的,只能称之为死线。所以,书法艺术的最基本构成元素是徒手线条。一个人拿毛笔蘸了墨在宣纸上忘情挥洒,他写的快也好,慢也好,急也好,停也好,或者苍劲、枯润也好,通过提按顿挫、留驻使转的线条,特别是沉入历代经典碑帖中锤炼之后的线条,就更有经典的味道和韵味,再加之书者独特的个性和风骨,这些饱含生命律动的线条就能够展现出这个人的内心情感,以及他的修养、格调和境界。

  张俊东举例介绍说,比如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尽管人们现在看到的《兰亭序》并不是真迹,但就算是看摹本也知道创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非常潇洒、愉悦、轻松的心情写就的。而如果再去看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就不一样了。颜真卿是位大将军,官位到仆射这样的高官。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中庸、平和,讲究含蓄和婉约,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所以,颜真卿在拿笔记录这一事件时,尽管国恨家仇心情非常悲愤,但他的身份和修养告诉他要中和,要控制自己尽量平静。所以《祭侄文稿》一开始的调子还是比较沉稳的,但随着情绪的逐渐迸发,写到最后时,作者内心的悲愤之情,已经控制不住了,所以就越写越急,用笔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写到最后“呜呼哀哉”四个字时,整个情绪达到一个顶峰。所以从《祭侄文稿》中人们能够感受到一个情绪逐渐展开的过程,而这就不仅仅是传达信息那么简单了,颜真卿在写这篇文稿时,已经将自己的国仇家恨、那种悲切的心情全都融入到字里行间了。对于搞书法专业、具备一定欣赏能力的人而言,对于这件作品感受更多的不是文字传达的信息,而是一种悲壮、愤懑情感的律动和迸发。这正是这件作品最打动人的地方,也是其能成为天下第二行书的原因。

  所以,在张俊东看来,书法艺术其实比绘画更难。因为书法艺术是高度抽象的。就好像人们内心情感、体会、感悟的心电图一样,在创作的一瞬间,创作者内心的真挚情感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笔触表现出来。以《兰亭序》为例,王羲之其实是在小酒微醺的状态下写的《兰亭序》。而等他酒醒后,一看之前所写的《兰亭序》有一些修改、涂抹的地方,于是就想再誊写一遍。可等再去写时,却很难完全重现出微醺状态下书写时的那种潇洒出尘、放浪形骸的感觉,那种瞬间的感觉和状态是不可复得的。所以,张俊东认为书法艺术其实是一种瞬间艺术,也是一次性的艺术,不能复笔,更不能复制。

  
  《祭侄文稿》

  欣赏书法艺术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了解了什么是书法艺术以后,又应该如何去欣赏这门艺术呢?张俊东表示,欣赏一件书法艺术作品,第一要看其有没有传承、出处,是不是从历代经典的碑帖中来的,有没有经典的影子和痕迹。第二要看其是否有神采、气韵和味道。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中国书法亦然。一件书法作品展现的不仅是写的什么字、什么形体,而是透过这些点线展现神韵和气息。正如古代书论讲得一样,“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这就像是一个人远远地走来,可能还没有看清这个人的眉眼,但可能已经感受到一种气质和风韵。第三,要看笔法、结字甚至线条内蕴变化是否丰富,比如《兰亭序》的“之”字有多少种写法就是指结字的变化丰富。

  张俊东对此还有一个更为简单的感触,就不搞书法专业的人而言,如果一件作品乍一看就觉得漂亮极了、好极了,基本都经不住推敲和长时间的品味。因为书法艺术毕竟是有着源远流长历史积淀的艺术门类,有着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专业性。熊秉明先生就说“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可见书法艺术之高深。按照土话来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一门高深的艺术形式,对于一点专业积累都没有的普通大众都能够了如指掌、洞若观火,成了专家和行家,这怎么可能?如果这样,就要怀疑这门艺术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张俊东认为,欣赏书法艺术是需要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的。现实生活中,如果说一个没有搞过音乐专业的人听不懂交响乐,他可能接受。但如果对一个不搞书法专业的人说,没有书法专业积累,看不懂书法艺术,他可能就会说我自己都会写字,怎么会看不懂书法艺术?其实他是在按照自己天然的喜好标准,而非书法专业标准来欣赏书法艺术。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其实是很苛刻的。这个审美能力的获得就要多去积累,多看书法艺术史上的那些经典作品,多听听专业人士、评论家的意见。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用那些经典作品作为标准来看当代人的创作,就能够知道一件作品是不是从经典里头出来的。如果是从经典里头出来的,还能看出这是从哪儿里出来的,也就自然能够理解其好在哪里。而如果一件作品不是从经典里头出来的,没有传承的话,那就肯定会受到置疑。因为所谓的创新,如果不是在继承经典基础上的创新,其实都是无源之水,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创新。

  专家简介:

 

  张俊东,1973年出生于黑龙江林甸,北京大学书法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中青年书画家、书画评论家。作品入展第七届全国书法展,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展,首届青年展,第二届中国书法艺术节百家精品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第三届楹联书法展获奖提名。论文《书法艺术审美标准建立的心理描摹》入选全国第六届书学研讨会。出版《王羲之笔法及其流变研究》、《拒绝光滑——张俊东谈艺录》等多部著作。并有百万字书画理论、评论文章发表。近年致力于中国画研究和创作,尤其在花鸟画创作上主张深挖传统、回归笔墨内美,取得一定突破,被业内专家所看重。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